- 105例壮、汉族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旋菌的检测与分析
- 1991年
- 对105例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HP检测表明:壮、汉族人群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浅表性胃炎中女性HPB阳性率(90.6%)高于男性(61.5%,p<0.01),感染HP与年龄和职业无关。HP在胃内生长不受胃酸的影响。
- 刘旭明黄大文杜诗库韦建能黄福南潘金娥
- 关键词:壮族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旋菌胃酸
- 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在胃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选择 5 0例胃癌手术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CD3 4的表达。结果显示 :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4% ;胃癌中MVD为31.76± 13.5 6 ,其中VEGF表达阳性者MVD为 45 .38± 14.85 ,VEGF表达阴性者MVD为 18.87± 8.6 7.,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明显相关 (P <0 .0 1) ,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提示MVD、VEGF与胃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关。
- 卢运龙韦英群黄永秩潘金娥
-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胃癌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8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VEGF表达为 6 1.2 % ,与肝、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VEGF是由肿瘤细胞所分泌的 ,它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性生长。
- 卢运龙韦英群黄永秩潘金娥杨灿光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大肠癌肿瘤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 网状纤维染色法的改良被引量:1
- 2001年
- 方晓燕潘金娥蓝爱荣黎飚
- 关键词:网状细胞纤维蛋白组织学技术染剂染色法
- 29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 1997年
- 对29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86.21%。25例发生于皮肤,其中16例发生于足部。发生于粘膜、眼球各2例。局部常有色素斑块或肿块,表面可有糜烂或溃疡。镜下细胞呈多样性,主要为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或其它类型瘤细胞,几种细胞可以混存,并以一种类型为主,多数见黑色素颗粒。无黑色素型瘤细胞对S-100及HMB-45抗体呈阳性反应。同期活检局部淋巴结有6例转移,4例死亡。认为:晚期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早期诊断治疗是治愈的关键。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和干扰素疗法的综合治疗。
- 曲德英卢运龙潘金娥
- 关键词:黑色素瘤病理恶性肿瘤
- 海尔福口服液对镉中毒小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海尔福对镉中毒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作为研究对象 ,染毒 3d建立急性镉中毒模型 ,随后经口给予海尔福口服液。收集 2 4h尿液 ,测定尿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酶 )活性及尿镉的含量 ;测定小鼠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Cr)的含量 ,过氧化物氢酶 (CAT)的活性 ;同时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的形态变化 ;测定并分析肾组织上清液中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 丙二醛 (MDA)水平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的活性。结果 :海尔福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BUN、Cr的含量 ,CAT的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肾组织中MDA含量降低 ,SOD、GSH Px活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尿中NAG酶活性降低 ,光镜下 ,肾组织形态病变减轻。结论
- 覃淑云韦启后张树球潘金娥陈建海解继胜李海
- 关键词:镉中毒海尔福口服液肾脏自由基抗氧化能力
- 海尔福对砷中毒小鼠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观察海尔福口服液对砷中毒小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小鼠 32只 ,按随机原则分为①中毒组、②中毒治疗组、③药物对照组、④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用亚砷酸钠染毒 ,后②、③组用海尔福口服液和亚硒酸钠(NaSeO2 )进行治疗 ,连续 30天。实验结束时取血清测定肌酐 (C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 ;处死动物 ,取肾组织 ,作病理检查。结果 ③、④组血清肌酐明显低于①组 ,t分别为 3 .0 5 5 ,4.14 4 ,P均 <0 .0 1,②组血清GSH高于①组 ,t=2 .391,P <0 .0 5 ,治疗组肾损害明显轻于砷中毒组。结论 海尔福口服液对砷中毒小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 蒙山梁雄壮张树球曲德英潘金娥
- 关键词:海尔福砷中毒小鼠肾功能
- 23例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 1999年
- 应用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23例透明细胞肉瘤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探讨,发现透明细胞肉瘤,瘤细胞呈多边形或胖梭形,胞浆透明,巢状排列,由宽窄不一的纤维间隔包绕,有1~2个明显的核仁,S-100、HMB45及部分病例PAS阳性。提示透明细胞肉瘤具有黑色素细胞分化,并需与其他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
- 卢运龙潘金娥
- 关键词:透明细胞肉瘤软组织肿瘤免疫组化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
- 1996年
- 对4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尤其是对其中20例复发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认为该瘤系发生于真皮内的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中年人。可发生在皮肤的任何部位,以躯干部和头颈部多见。组织学特征,原发肿瘤常排列成轮辐状,核分裂像少。复发肿瘤往往易发生粘液变,失去轮状辐排列、核分裂像多、易误诊为粘液型脂肪肉瘤和粘液样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切除适当,预后良好。
- 卢运龙曲德英潘金娥潘金娥
- 关键词: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理学
- P_(53)蛋白在鼻咽癌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2
- 1998年
- 用S-P免疫组化法对40例鼻咽癌和鼻咽粘膜慢性炎症中的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鼻咽粘膜慢性炎症中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而鼻咽癌中阳性率为57.5%(23/40),二者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P53基因突变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韦明壮罗绮凝唐奇燎潘金娥
- 关键词:鼻咽肿瘤免疫酶致癌基因P53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