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慧华
- 作品数:25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包钢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具有休息频率功能的起搏器对房性心律失常近期影响研究
- 李永东徐安杰葛智平温慧华
- 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以及罗格列酮的影响
- 郑玉云郭晓华温慧华陈丽珠魏风李俊萍孙淑艳刘金凤李莉朱王亮张炜杨征金玎
- 近年来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研究发现脂联素可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低脂联素血症在伴肥胖的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
- 无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及罗格列酮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无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了解罗格列酮(RGZ)对APN和IR的影响。方法 92例无糖尿病的MS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仅予常规治疗,B组(n=52)常规治疗加RGZ口服。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PN,计算IR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30名健康人对照。结果(1)MS组A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15±0.81)mg/L vs(4.81±1.20)mg/L,P<0.01]。(2)MS组APN水平与HOMA IR负相关(P<0.01),与ISI正相关(P<0.01)。(3)B组治疗后血清APN升高[从(0.89±0.73)mg/L升至(2.52±1.37)mg/I,P<0.01],HOMA-IR降低(从1.50±0.45降至0.99±0.35,P<0.01),ISI升高(从-4.61±0.45升至-4.10±0.36,P<0.01)。结论无糖尿病的MS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与IR相关。RGZ可提高APN水平,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
- 郑玉云温慧华陈丽珠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脂联素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
- 具有自动搜索心房滞后功能的起搏器对房性心律失常近期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具有自动搜索心房滞后功能的起搏器对房性心律失常近期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植入Identity Adx DDD 5286型双腔起搏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43例。起搏器植入后不打开带自动搜索的心房滞后,保持起搏器出厂设置;术后3个月随访时程控为在DDD模式下打开带自动搜索的心房滞后,共随访6个月。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后及打开心房滞后模式后心房起搏百分比、动态心电图(DCG)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DCG24h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次数和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阵数增加(P<0.05);房早、房速和房颤的发作例数增加(P<0.05)。打开具有自动搜索功能的心房滞后模式与未打开该模式比较:心房的起搏百分比明显降低[0.54(0.41,0.71)vs.0.82(0.65,0.93),P<0.05];DCG24h房早次数和房速、房颤阵数明显减少(P<0.05)。房早、房速和房颤的发作例数减少(P<0.05)。结论具有自动搜索功能的心房滞后模式可以明显减少心房起搏的比例,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打开具有自动搜索功能的心房滞后模式安全可靠。
- 李永东葛智平温慧华徐安杰
- 关键词:自动搜索
- 罗格列酮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本文就92例非糖尿病MS患者,随机给予部分患者罗格列酮口服,以观察罗格列酮对非糖尿病MS(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旨在为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郑玉云温慧华陈丽珠
- 关键词:罗格列酮代谢综合征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
- 文献传递
- 起搏器的休息频率功能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近期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起搏器的休息频率功能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近期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植入Identity Adx DDD 5286型双腔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9例.起搏器植入后不打开休息频率,保持起搏器出厂设置;术后3个月随访时程控为在双腔起搏模式下打开休息频率,共随访6个月.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后及打开心房滞后模式后心房起搏百分比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和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阵数增加(U=4.19、4.28和4.39,均为P<0.05),相应的发作例数也增加(x2=4.57、4.61和4.96,均为P<0.05).与未打开休息频率模式比较,打开后心房的起搏百分比明显降低[56% (40% ~73%)比84%(64% ~97%),P=0.03];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和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阵数明显减少(P<0.01),相应的发作例数也减少(P<0.01).结论 休息频率模式可以减少心房起搏的比例,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打开休息频率模式安全可靠.
- 李永东徐安杰葛智平温慧华
- 关键词:心房颤动
- 择期冠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细胞色素C水平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细胞色素C(Cyt C)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AMI并于梗死后10-14d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30例作为AMI组;另选择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CHD)的患者30例作为非CHD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48h、72h血清Cyt C浓度。结果:1.冠脉支架置入术前AMI组血清Cyt C水平显著高于非CHD对照组[(1.18±0.71)ng/ml比(0.25±0.03)ng/ml,P<0.01];2.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48h、72h血清Cyt C水平[(0.68±0.29)ng/ml、(0.66±0.25)ng/ml]显著低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P<0.01)。结论:择期冠脉支架置入术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的凋亡。
- 李永东杨泽栋刘丹温慧华
- 关键词:心肌梗塞细胞色素C
-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EPC)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1级高血压患者15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5名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抽取外周血,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将经鉴定的正在分化的EPC培养5 d后用于实验。将分离、培养获得的每一例高血压患者EPC培养5 d后将细胞平行分为5份,每份细胞根据不同的刺激处理条件分为高血压组、不同浓度贝那普利(1、10和100μmol/L)干预组、贝那普利(10μmol/L)+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趋化因子4(SDF-1/CXCR4)拮抗剂AMD3100干预组。上述干预24 h后进行EPC凋亡检测:用Annexin-V/PI法;氧化应激检测:黄嘌呤氧化法测定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外周血EPC凋亡率明显增加(t早=6.6334,t晚=3.812;均为P<0.01),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增高(tSOD=8.258,tMDA=6.6806;均为P<0.01);(2)随着贝那普利干预浓度的增加(1、10和100μmol/L),EPC凋亡率也随之降低(F早=17.39,F晚=51.65;均为P<0.05),氧化应激反应也随之降低,呈浓度依赖性(FSOD=14.56,FMDA=7.859;均为P<0.05)。与10μmol/L贝那普利干预组比较,10μmol/L贝那普利+AMD 3100干预组的EPC凋亡率增加(t早=3.551,t晚=5.333;均为P早、晚<0.05),氧化应激反应增高(tSOD=1.931,tMDA=0.6407;均为P<0.05)。结论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体外EPC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并可能通过SDF-1/CXCR4轴发挥作用。
- 李永东葛智平温慧华刘丹阿拉坦高勒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凋亡氧化应激
- 阿托伐他汀与动脉粥样硬化
- 2013年
-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局部和系统的炎性反应过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在AS患者的尸体解剖中发现,AS斑块中可见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其中以巨噬细胞为主要的炎性细胞。斑块中巨噬细胞成分越多,AS斑块发展就越快,炎性细胞可能通过分泌各种炎性因子及细胞因子导致斑块的破裂,可见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可明显减少As的病死率。
- 温慧华郑玉云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炎性细胞浸润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心脑血管
- 苯扎贝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调脂作用及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
- 2007年
- 温慧华李青牛利军
- 关键词:苯扎贝特不稳定型心绞痛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