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琼川 作品数:32 被引量:115 H指数:5 供职机构: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ROCK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ROCK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期、转移情况,了解ROCK1蛋白表达情况与不同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ROCK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ROCK1蛋白在分期较晚及有转移的患者中较高表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ROCK1蛋白的表达高低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丁庆国 洪琼川 赵勇 林文松关键词:食管鳞癌 免疫组化 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2009年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0例NSCLC患者和30例健康献血者VEGF含量。结果:NSCLC患者VEGF平均含量为(887.3±130.7)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50.2±47.5)pg/mL(P<0.01),其水平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原发肿瘤大小无关,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VEGF可作为NSCLC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一个可靠参考指标。 伍建国 洪琼川 赵勇 汪礼旭 麻成方 魏春勇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miRNA在食管鳞癌癌变机理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研究特定miRNA在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miRNA基因在食管鳞癌癌变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6例食管鳞癌组织和36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iRNA-25、miRNA-424、miRNA-151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 miRNA-25、miRNA-424、miRNA-15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NA-25、miRNA-424、miRNA-15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其可能为参与食管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并可作为食管癌的分子标记物。 李志华 李绍鹏 魏春勇 汪礼旭 洪琼川关键词:MIRNA 食管癌 癌基因 分子标记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Max 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检测4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0例非癌肺组织中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随访患者并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阳性率为70.8%,明显高于非癌肺组织(P<0.01);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大小和肿瘤组织类型无关(P>0.05),P-gp阳性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或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P-gp阴性患者。结论:P-gp参与了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的形成,肿瘤组织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水平在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及远处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李绍鹏 汪礼旭 赵勇 洪琼川关键词:P-糖蛋白 成纤维细胞 25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2020年 背景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胸膜间皮下组织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广泛,患者预后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特点。目的分析SFTP的临床特征、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19年12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SF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良恶性)、临床表现与诊断、手术治疗情况、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随访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16例(64.0%)无明显症状;病程2周~15年。所有患者术前行胸部CT检查确定肿瘤位置,其中左侧胸腔9例(36.0%)、右侧胸腔13例(52.0%)、纵隔3例(12.0%)。胸部CT报告肺部肿瘤18例(72.0%),纵隔肿瘤3例(12.0%),SFTP 4例(16.0%)。术前胸部CT检查诊断SFTP的正确率为16.0%(4/25),误诊率为84.0%(21/25)。1例(4.0%)患者术前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7例(28.0%)患者术前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升高2例、细胞角蛋白升高1例,其余4例未见异常。25例患者中,19例(76.0%)行开胸手术,6例(24.0%)行胸腔镜手术;术中探查均为单一病灶;18例(72.0%)肿瘤起源于脏层胸膜(其中有蒂12例,无蒂6例),7例(28.0%)肿瘤起源于壁胸膜(均无蒂)。所有患者的病灶被完全切除。肿瘤起源于脏层胸膜的18例患者中,16例行肺楔形切除术,2例肿瘤向肺实质浸润选择行肺叶切除术;肿瘤起源于壁胸膜的7例患者均将病灶完整解剖切除。切缘均距病灶1~2 cm。平均手术时间(86.3±37.9)min。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气胸1例、手术切口感染1例。平均住院时间(9.9±5.2)d。围术期无死亡患者。肿瘤病灶体积最小为3.0 cm×2.5 cm×1.0 cm,最大为21.0 cm×12.0 cm×11.0 cm,平均直径为(9.3±4.5)cm。所有手术标本切缘为阴性。所有患者行CD34、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检测,阳性率均为96.0%(24/25);24例患者行CD 刘万立 吕坤 洪琼川132例严重肺挫伤诊治分析 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 探讨严重肺挫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2月 -2003年 12月收治的 132例严重肺挫伤[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20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结果 132例中,治愈 107例(81. 1% ),死亡 25例(18. 9% )。 结论 胸部X线、CT检查是诊断的可靠依据。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积极治疗合并伤,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激素和抗生素是治疗肺挫伤的重要方法,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洪琼川 汪礼旭 麻成方 周日光关键词:肺挫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胸部外伤892例分析 2000年 洪琼川 周路球关键词:胸部损伤 病例分析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膈疝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创伤性膈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对27例创伤性膈疝行VATS膈疝回纳联合膈肌修补术。术中探查损伤情况,分离粘连并止血后,将膈疝回纳入腹腔,丝线8字缝合后prolene线加固缝合膈肌裂口。出血、裂伤脏器行修补或切除,损伤严重者中转开胸探查。结果 26例术后均恢复顺利,好转或痊愈出院,1例因病情严重术中死亡。5例中转开胸,其余21例均在VATS下完成手术,中转率18.5%(5/27)。手术时间45~190 min,平均135 min;术中出血量20~680 ml,平均278 ml。术后胸腔引流2~5 d,平均3.5 d;引流量30~280 ml,平均185 ml。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2~10 d,平均6.5 d。26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2.5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VATS治疗创伤性膈疝可行、安全。 麻成方 李志华 陈亮 魏春勇 汪礼旭 洪琼川关键词:创伤性膈疝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心脏损伤98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心脏损伤的救治经验,旨在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抢救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11年12月救治的98例心脏损伤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心脏损伤的诊断均由手术证实。根据患者的外伤史、体表伤口、临床征象等进行早期诊断,部分患者结合胸部X线、测定中心静脉压和心包穿刺等进行诊断。结果全组死亡11例,病死率11.22%,成活87例,存活率88.78%。结论加强院前救治及转运,缩短患者受伤到手术时间,进行快速和正确的病种分类(休克和心脏压塞),能提高心脏损伤抢救的成功率。 洪琼川 汪礼旭 李志华 麻成方 魏春勇关键词:心脏损伤 外科手术 心包填塞 休克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1年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pleura,SFTP)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胸膜间皮下多潜能干细胞的肿瘤。1767年Lieutaud首次描述了这种原发于胸膜的肿瘤。1870年Wagner首先提出这种肿瘤来源于胸膜淋巴管内皮的理论。关于这种肿瘤的发病机理和分类的科学争论一直到1924年仍然存在。 刘万立 洪琼川关键词:多潜能干细胞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TAU 淋巴管内皮 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