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镇宙
- 作品数:215 被引量:1,680H指数:2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ER-α基因多态性与无BRCA1/2基因突变的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的关系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在上海地区无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13例无BRCA1/2突变的家族性/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11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ER-α基因2号内含子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随后进行DNA直接测序鉴定PvuⅡ和XbaⅠ多态性的基因型,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的关系;危险度OR及95%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113例病例和113例对照均成功进行测序,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的CC、CT、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6例(14.2%),58例(51.3%),39例(34.5%);XbaⅠ多态性AA、A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例(67.2%),34例(30.1%),3例(2.7%)。分别以CC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为参照,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与乳腺癌无明显关联;但在绝经前妇女中,PvuⅡ多态性的C/T基因型提高乳腺癌发病风险达2.1倍(P=0.044);XbaⅠ多态的GG基因型携带者患乳腺癌发病危险降低达9倍(OR= 0.11,P=0.058)。基因型的联合分析表明,与CC+GG基因型相比,同时携带PvuⅡCT和XbaⅠAA的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增加达11倍(OR=11.4;95%CI 1.12-116.7),P=0.03。结论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可能与有遗传倾向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尤其是绝经前发病者(含早发性)。
- 宋传贵胡震袁文涛狄根红沈镇宙黄薇邵志敏
- 关键词:乳腺肿瘤雌激素受体Α疾病遗传易感性多态现象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骨髓中微转移的联合检测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联合进行前哨淋巴结(SLN)及骨髓微转移检测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99mTc_SC作为示踪剂 ,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前哨淋巴结中的微转移 ,并使用EMA和CK19的免疫组化染色 ,对腋窝淋巴结常规检查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骨髓微转移的检测。[结果]13例腋窝淋巴结常规HE检查阴性的患者中 ,流式细胞仪发现6例患者前哨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46.2 %) ,SLN微转移的发生率与肿块大小相关(P=0.027)。在腋窝淋巴结常规HE检查阴性的20例乳腺癌患者中 ,9例患者的骨髓中存在EMA或CK阳性的细胞(45%)。骨髓微小转移与肿瘤ER(P=0.045)、PR(P=0.010)的状态相关。10例同时进行骨髓及SLN微转移检测的患者中 ,4例pN0(i+),4例pM0(i+),2例pNO(i+)Mo(i+)。[结论]骨髓及淋巴结中的微转移可能与患者预后差相关。
- 张杰沈坤炜吴炅陆劲松刘邦令周决沈瑾沈镇宙邵志敏
-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骨髓微转移流式细胞术
- 亚甲蓝示踪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示踪剂的选择是影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其示踪结果的各项因素。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101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体检腋窝淋巴结阴性,均单独采用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应用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结果:本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6.04%(97/101),假阴性率为11.76%(4/34),术前未行化疗患者的假阴性率为7.40%(2/27)。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2.05枚。前哨淋巴结的大小与病理结果相关。病理类型、新辅助化疗、局部切除活检对本组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均无影响。前哨淋巴结数量与假阴性率相关;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对检出率、假阴性率均有影响。本组患者未发生过敏反应及皮肤坏死。结论:亚甲蓝作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剂安全、可靠;对于BMI较高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改进示踪方法。
- 黄晓燕吴炅刘哲斌张家新韩企夏徐维萍平波杨文涛沈镇宙邵志敏
-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组织活检亚甲蓝
-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一期乳房部分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评价保乳手术联合应用带蒂胸背动脉穿支(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TDAP)皮瓣行一期乳房部分重建(immediate partial breast reconstruction,IPBR)的皮瓣设计、手术结果、重建乳房外观以及供皮区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04年11月-2010年11月13例应用带蒂TDAP皮瓣行BCS+ IPBR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随访资料.结果 胸背动脉主要穿支的位置位于腋后线、腋皱襞下7.5~9.5 cm(中位距离8.0 cm),穿支术前多普勒超声体表定位与术中解剖的位置符合率为100%.单纯解剖穿支1例,余12例均在穿支周围保留1.0~3.0cm宽度的部分背阔肌.术后随访4~7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所有皮瓣均存活,供区均无血清肿及背阔肌功能障碍.重建乳房的外观以患者自我评价及门诊随访医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结果9例为优良,3例为一般,1例为差.结论 TDAP皮瓣能满足乳腺癌保乳术后任何象限的局部缺损修复和重建,特别对于肿块局部切除活检后保乳的患者来说,能很好的重塑乳房外形,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前应用手持式多普勒超声对胸背动脉的主要穿支进行体表定位,有助于术中快速找寻及解剖穿支,减少血管损伤及血管危象的发生.
- 陈天文吴炅狄根红韩企夏沈镇宙邵志敏
-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成形术外科皮瓣
- 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头溢液病人行乳管内视镜检查,选择乳管镜发现新生物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分析乳腺肿块或结节扪诊、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及乳管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间相互关系。结果:乳管镜诊断新生物的79例中,肿块/结节形态、细胞学诊断及乳管镜诊断均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关(P<0.01)。病理诊断管内乳头状瘤伴肿块者占12.9%(9/70),诊断导管内癌伴肿块者占导管内癌组的55.6%(5/9);细胞学对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的诊断与病理切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0%(14/70)及75%(6/8),而乳管镜则分别为60.6%(43/70)及88.9%(8/9)。结论:轧管镜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 陆劲松沈坤炜柳光宇张家新韩企夏沈镇宙
- 关键词:乳管镜乳腺导管内癌
-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术前接受长春瑞滨联合表柔比星(VE)方案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6年5月术前接受3个周期VE方案化疗的119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前空心针活检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再继续接受3个周期VE或标准的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CEF)方案辅助化疗及局部区域放射治疗和相应的内分泌治疗。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及术后临床病理资料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27例(22.7%),部分缓解78例(65.5%);肿瘤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pCR)22例(18.5%)。本组115例(96.6%)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76个月,中位时间63.4个月。无局部复发转移患者共72例(60.5%)。5年无病生存率为58.7%,5年总生存率为71.3%。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前Ki-67(pre—Ki-67)高表达(P=0.012)、化疗后Ki-67(post—Ki-67)高表达(P=0.045)、化疗后病理未完全缓解(P=0.034)与无病生存时间的降低有关;pre—Ki-67高表达(P=0.017)、post—Ki-67高表达(P=0.001)、pre—ER阴性(P=0.002)、化疗后病理未完全缓解(P=0.034)与总生存时间的降低有关。结论pre—Ki-67、post—Ki-67及pre-ER的表达水平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灶病理状况是接受术前3个周期VE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 黄欧陈灿铭吴佳毅胡震侯意枫张家新柳光宇狄根红陆劲松吴炅邵志敏沈镇宙沈坤炜
-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学疗法预后表柔比星
- 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研究
- 邵志敏沈坤炜沈镇宙顾雅佳吴炅陆劲松柳光宇狄根红胡震凌虹
- 该项目旨在探索一系列有效、合理、经济的检测手段和一套符合国情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模式。在国内率先开展对乳头溢液患者开展乳管镜检查,从中发现早期乳腺癌,提出了乳头溢液的新的手术治疗指征,使部分患者得到了准确的定位、彻底的手术治...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
- 诺维本加阿霉素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了解诺维本加阿霉素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1例Ⅱb至Ⅲb期的乳腺癌病人,术前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中位年龄48岁,化疗用药为NVB 40mg d1,8+ADM 40mg dl,每3周为一疗程,术前用药2疗程,评估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缓解情况和随访长期生存率。结果:本组总体化疗有效率为67.7%,肿瘤原发灶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SD)10例;腋淋巴结临床CR12例,PR14例,SD5例。术后中位随访期36个月,术后死亡6例,复发9例,健在16例。结论:诺维本加阿霉素的联合术前化疗能使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原发灶和腋淋巴结缩小,肿瘤降期,亦能减少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且不良反应较轻。
- 陈灿铭吴炅张家新陆劲松沈坤炜韩企夏邵志敏沈镇宙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诺维本阿霉素
- 重视乳腺癌的综合治疗被引量:7
- 2003年
- 沈坤炜沈镇宙
- 关键词: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手术切除生物治疗
- 21世纪乳腺癌治疗的展望被引量:37
- 2005年
- 邵志敏沈镇宙
- 关键词:乳腺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