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颖

作品数:63 被引量:57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肾病
  • 15篇肾脏
  • 11篇IGA肾病
  • 10篇肾脏病
  • 10篇细胞
  • 8篇血液
  • 8篇血液透析
  • 8篇慢性
  • 7篇血压
  • 7篇慢性肾脏
  • 7篇慢性肾脏病
  • 6篇透析患者
  • 6篇足细胞
  • 6篇高血压
  • 5篇血管
  • 5篇肾小球
  • 5篇肾炎
  • 5篇狼疮
  • 4篇蛋白
  • 4篇血清

机构

  • 39篇中山大学附属...
  • 15篇中山大学孙逸...
  • 10篇复旦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3篇汤颖
  • 37篇娄探奇
  • 18篇陈珠江
  • 17篇成彩联
  • 16篇王成
  • 13篇刘迅
  • 12篇徐安平
  • 11篇唐骅
  • 10篇石成钢
  • 9篇叶增纯
  • 8篇马小琨
  • 8篇钟一红
  • 8篇陈俊哲
  • 7篇彭晖
  • 7篇曾玉纯
  • 7篇游宇平
  • 7篇丁小强
  • 6篇付莎
  • 6篇余学清
  • 6篇张俊

传媒

  • 8篇中华肾脏病杂...
  • 7篇岭南急诊医学...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剂量ACEI和(或)ARB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受到日益关注。然而,何为保护肾脏的最佳方案目前尚无定论。联合ACEI及ARB,或者使用单一超大剂量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旨在观察大剂量使用ACEI/ARB耐受性与不良反应,及其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蛋白尿、。肾功能的影响。
娄探奇李超汤颖唐骅陈珠江余学清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临床对照研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患者血压
慢性肾脏病患者身体成分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身体成分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住院治疗的CK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获得骨骼肌量指数和内脏脂肪面积,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根据有无冠状动脉钙化发生分为冠状动脉钙化组和无冠状动脉钙化组,分别根据骨骼肌量指数和内脏脂肪面积三分位数进行分组(由低至高:T1、T2和T3)。根据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的结果,将骨骼肌量指数≤30.4%定义为低骨骼肌量,内脏脂肪面积≥80.6 cm^(2)定义为高内脏脂肪,并以此为切点将研究对象分为以下4种表型:身体成分正常、低骨骼肌量、高内脏脂肪、低骨骼肌量伴高内脏脂肪。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CKD患者骨骼肌量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CKD患者107例,年龄(60.0±14.1)岁,其中女性41例(38.3%)。冠状动脉钙化组的骨骼肌量指数低于无冠状动脉钙化组[(32.0±4.8)比(34.3±4.8),P=0.016],内脏脂肪面积高于无冠状动脉钙化组[(70.8±32.6)cm^(2)比(47.9±23.8)cm^(2),P<0.001]。骨骼肌量指数中T3组的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17(48.6%)比28(77.8%)]及积分[0.5(0,124.0)比12.0(0.3,131.0)]均低于T1组(P<0.05)。内脏脂肪面积中T1组的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14(40.0%)比29(80.6%)]及积分[0(0,3.0)比37.0(2.0,131.0)]均低于T3组(P<0.05)。低骨骼肌量和低骨骼肌量伴高内脏脂肪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11(78.6%)比33(47.8%);15(83.3%)比33(47.8%)]及积分[31.1(0.8,175.8)比0(0,16.4);27.6(6.4,211.4)比0(0,16.4)]均高于身体成分正常的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骨骼肌量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r=-0.212,P=0.028)呈负相关,内脏脂肪面积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r=0.408,P<0.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骼肌量指数升高是�
韩佳瑾高静伟徐振健袁智敏汤颖张海峰张海峰陈样新王景峰
关键词:身体成分慢性肾脏病冠状动脉钙化内脏脂肪体重指数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上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样蛋白-4的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样蛋白-4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干预内皮细胞24 h,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血管生成样蛋白-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和裂解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漏出率和跨内皮电阻检测内皮细胞的通透性。预氯沙坦(10-5mol/L)预处理内皮细胞后,观察Angptl-4和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结果】AGE上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样蛋白-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升高细胞上清及裂解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P<0.05),氯沙坦预处理后能减轻AGE介导的这些改变(P<0.05)。【结论】AGE可能通过激活内皮细胞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上调血管生成样蛋白-4表达的机制,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成彩联郑振达刘迅汤颖叶增纯娄探奇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内皮细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米诺地尔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87.4%,其中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为8.1%.本研究旨在探讨米诺地尔在伴顽固性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降压作用及其副作用.方法 伴顽固性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例...
冯敏吕军汤颖赖德源黄湖辉张益民宛霞李劲高周家蕃付莎曾玉纯徐安平
前臂自体动静脉瘘重度狭窄病变的腔内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瘘(AVF)重度狭窄血管腔内治疗中瘘口的确定及导丝导管通过病变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瘘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瘘口,完成了14例AVF瘘口重度狭窄甚至闭塞患者的腔内治疗。通过对比扩张前后的瘘口震颤程度、血管造影所见的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后透析时流量变化,评价本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术中造影见AVF狭窄明显改善,狭窄程度均降至20%以下,术后瘘口处震颤明显增强,透析时流量明显增加,并达到透析所需(均>220 ml/min)。结论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瘘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瘘口的方法可以解决前臂自体AVF的重度狭窄无法顺行通过的问题,可以供临床参考,使得更多的透析患者获益。
黄楷曾玉纯杨荟陈钦昌陈俊哲梁佩芬付莎黄秋燕汤颖
关键词:血管腔内治疗球囊扩张
Leflunomide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肾脏TGF-β_1、MC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leflunomide对实验性IgA肾病(IgA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随机分成leflunomide组、强的松组、模型对照组,并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和比较各组肾组织TGF-β1、MC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Leflunomide组TGF-β1、MCP-1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leflunomide组与激素组相比,TGF-β1、MCP-1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Leflunomide可通过下调TGF-β1、MCP-1在肾脏的表达,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程,从而保护肾脏。
汤颖娄探奇成彩联游宇平冯智英
关键词:LEFLUNOMIDEIGA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激素联用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用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肾病综合征同时加用拉米夫定与否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36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联用拉米夫定组(观察组,18例)与不用组(对照组,18例)。标准剂量强的松1mg/ (kg·d)治疗8~12周后逐渐减量,拉米夫定为0 1g/d ,疗程为1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HBVDNA定量、血尿常规、尿蛋白定量。结果 联用拉米夫定组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6 6 % ,HBVDNA定量没有明显升高,不用拉米夫定组肝损害的发生率为4 4 4 % ,HBVDNA定量有所升高。结论 在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同时联用拉米夫定较不用组安全。
成彩联娄探奇郑振达石成钢汤颖
关键词:激素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病综合征
应用DNA280免疫吸附器治疗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观察
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 IA)疗法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它将抗原、抗体或某些具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作为配基与载体结合,制成吸附柱,利用其特异性吸附性能,选择性或特异性地清除患者血...
汤颖娄探奇陈珠江王成刘迅
关键词:免疫吸附疗法系统性红斑狼疮
文献传递
高剂量缬沙坦单独或联合贝拉普利对慢性肾病的疗效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单独、或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2组,缬沙坦组(n=20)服用缬沙坦(valsartan)320mg/d,联合组(n=20)服用盐酸贝拉普利(benazeprilhydrochloride)20mg/d联合缬沙坦160mg/d,疗程6个月。观察24h尿蛋白、血清肌酐、血压及血钾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个月缬沙坦组24h尿蛋白由治疗前(2.2±1.5)g/d降到(0.7±0.7)g/d(P<0.05),联合组由(2.4±1.2)g/d降到(0.7±1.1)g/d(P<0.05),比较两组降尿蛋白疗效虽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有更好的降尿蛋白倾向。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联合组降舒张压优于缬沙坦组。干咳、血钾升高和血肌酐升高是导致中止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大剂量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单独或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两者均可有效减少尿蛋白,联合治疗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叠加的减少尿蛋白及降血压倾向。
李超娄探奇汤颖游宇平马小琨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慢性肾脏病
分次服药提高CKD患者对大剂量缬沙坦的耐受性
2008年
目的比较单次与分次服用缬沙坦对慢性肾脏病疗效和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慢性肾脏病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单次服药组和分次服药组。观察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24h尿蛋白、血压、血钾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5个月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57.4±32.3)ml/minvs(57.5±35.4)ml/min,P>0.05];24h尿蛋白从(0.95±0.60)g/24h下降到(0.27±0.26)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139±26)mmHgvs(117±12)mmHg,P<0.05]也有显著下降。血钾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相比,在稳定肾功能、减少尿蛋白、降低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单次服药组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分次服药组(P<0.05)。结论分次服药具有与单次服药相似的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疗效,不增加血钾和血肌酐升高的发生率,但可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大剂量服药的耐受性。
叶增纯汤颖娄探奇王成唐骅陈珠江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耐受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