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2组均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AG)、空腹血糖(FBG)、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水平及不良反应(恶心、腹泻、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周后血清TC、TAG、FBG、Scr、BUN和尿UAER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2周后血清TC、TAG、Scr、BUN和尿UAER水平均降低更明显(均P<0.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且安全性高。 梁嘉 江浩 郑鑫兴 黎日伦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 阿托伐他汀 血脂 肾功能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7月收治的5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US-FNA),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US-FNA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作用。结果:本组5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恶性19例,良性37例,常规经病理结果确诊恶性9例,良性25例,US-FNA经病理结果确诊恶性17例,良性34例,US-FNA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07%、89.47%、91.89%,明显较常规超声高(P<0.05);本组56例患者结节直径<1cm者23例,其中经病理确诊恶性8例、良性12例,结节直径≥1cm者33例,经病理确诊恶性9例、良性22例,US-FNA对直径<1cm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96%、88.89%、85.71%,对直径≥1c m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94%、90.00%、95.6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鉴别良恶性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黎日伦 刘小莲 江浩 梁嘉关键词:超声引导 甲状腺细针穿刺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硫辛酸对糖尿病足Wagner2、3级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硫辛酸对糖尿病足Wagner2、3级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作用。方法纳入某院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Wagner2、3级患者84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等分成研究组及常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AOPPs、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而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VCAM-1、FGF2、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及常规组在头晕、心悸、烦躁、局部发红发生率方面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结论硫辛酸应用于糖尿病足Wagner 2、3级患者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黎日伦 江浩 刘小莲 梁嘉 郑鑫兴关键词:糖尿病足 硫辛酸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糖尿病足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基础资料调查表、就诊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糖尿病足患者就诊延迟例数为56例,就诊延迟率为82.35%;经过分析显示糖尿病足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溃疡数量、自我处理。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着的就诊延迟现象非常严重,医护人员有必要对糖尿病足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行为指导干预,减少糖尿病足患者的就诊延迟率,及时进行就诊治疗,从而提高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效果。 刘小莲 江浩 郑鑫兴 梁嘉 黎日伦关键词:糖尿病足 就诊延迟 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3C疗法对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3C疗法对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A与B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3C疗法,对照A组给予三餐前速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治疗,对照B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低血糖AUC、低血糖发生率、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三组HbA1c、MAGE及高血糖AUC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A组与B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低血糖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A组与B组低血糖AUC均高于治疗前,且均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A组与B组(P<0.05)。三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最短。结论: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3C疗法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是有效管理T2DM患者血糖的疗法。 江浩关键词:血糖管理 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 12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C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治疗24周后观察各组血糖达标时间、糖脂代谢、低血糖次数。结果 C组血糖达标时间(8.24±1.35)d,低于A组(13.24±2.86)d及B组(12.87±2.75)d(P<0.05);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值降低明显,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FPG、2 h PG和Hb Alc下降高于A、B组(P<0.05);各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G、TC和LDL-C下降高于A、B组,C组HDL-C升高大于A、B组(P<0.05);各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定。 江浩关键词: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疗效 Graves病患者发生甲状腺肿大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分析Graves病患者发生甲状腺肿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初诊Graves病患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根据是否伴有甲状腺肿大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等。结果:54例Graves病患者中伴有甲状腺肿大33例,无甲状腺肿大21例。两组患者病程、家族史、体重、FT3、FT4、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素与甲状腺体积(TV)的相关性分析显示,TV与TRAb浓度呈正相关(r=0.516,P<0.01),而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r=-0.539,P<0.01),其他参数与TV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甲状腺肿大与女性、低龄、高TRAb水平有关。 江浩关键词:GRAVES病 甲状腺肿 两种胰岛素给药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给药不同给药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皮下注射组和胰岛素泵组,每组各50例。皮下注射组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胰岛素,而胰岛素泵组则使用胰岛素泵给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胰岛素泵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谱正常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均优于皮下注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是治疗糖尿病一种非常安全可靠的给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江浩关键词:胰岛素 糖尿病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 糖调节受损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对糖调节受损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糖调节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MS)分成MS组和非MS组,随访至2015年12月,记录患者是否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比较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有38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1.0%。MS组23例(19.0%),非MS组15例(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1,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相较于单独糖调节受损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对MS的每一种组分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江浩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糖调节受损 心脑血管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 202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无2型糖尿病者87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SHBG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HBG水平低于对照组(t=7.465,P<0.01);2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HOMA IS,用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即HOMA-β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SHBG水平与FINS、HOMA-IR水平呈负相关,与HOMA IS水平呈正相关(r=-0.713、-0.816、0737,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指数较高情况,且与SHBG指标水平呈密切相关性,需加强相关指标监测。 罗龙妹 江浩 黎日伦关键词:2型糖尿病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胰岛素抵抗指数 胰岛素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