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胰腺
  • 4篇CT诊断
  • 2篇胰腺肿瘤
  • 2篇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MRI
  • 1篇胆结石
  • 1篇胆石
  • 1篇胆石性
  • 1篇胆石性肠梗阻
  • 1篇断层摄影
  • 1篇断层摄影术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强度
  • 1篇形态学
  • 1篇血压
  • 1篇胰头
  • 1篇胰头占位
  • 1篇胰腺实性-假...
  • 1篇胰腺炎

机构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江浩
  • 6篇汪登斌
  • 3篇唐敖荣
  • 3篇展颖
  • 3篇陈克敏
  • 2篇张蓓
  • 2篇刘建军
  • 2篇缪飞
  • 2篇倪根雄
  • 2篇王晓颖
  • 2篇沈军
  • 2篇何国祥
  • 1篇潘自来
  • 1篇谭令
  • 1篇陈憩
  • 1篇宋琦
  • 1篇王毅翔
  • 1篇陆勇
  • 1篇丁晓毅
  • 1篇吴达明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临床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髌骨软骨病MRI诊断
1997年
目的:评价多种MRI序列对髌骨软骨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提出其中的优选序列。材料和方法:对50例患者51个髌骨进行术前MRI检查,男性23例,女性27例28个髌骨,其中37例38个髌骨行关节镜检查,13例行手术治疗,以关节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行双盲前瞻性分析。结果:对髌骨软骨病的诊断,TSE-T1W,TSE-T2W,STIR,T1-FFE三个序列的敏感性分别是:50%,413%,455%,846%,特异性分别是:8823%,98%,981%,745%,准确率分别是:627%,6209%,627%,81%。结论:T1-FFE是三个序列中的优选序列。MRI是诊断髌骨软骨病最优选影像学方法。
丁晓毅江澜张欢江浩何国祥唐敖荣吴达明张华汪登斌张蓓倪根雄刘建军沈军何国础冯建明杨庆铭
关键词:髌骨软骨病MRI
胰腺实囊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征被引量:3
2002年
缪飞展颖王晓颖汪登斌陈克敏唐敖荣江浩
关键词:胰腺肿瘤CT诊断
磁共振肾脏功能成象进展被引量:4
1999年
本文综述应用磁共振测定肾功能和与功能有关的肾形态改变,包括磁共振尿路成象、肾皮- 髓质分界观测、灌注成象、弥散成象、肾血流测定。
王毅翔江浩
关键词:磁共振成象肾积水肾脏功能肾性高血压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209
2003年
目的 描述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  ( 1)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 ,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 ,造影后动脉期呈轻度强化 ,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 ,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扫描均呈低密度。 ( 2 )囊实性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 7例 ,囊性结构为主者 3例 ,其CT表现分别为囊实部分相间分布或实质部分呈附壁结节。 ( 3)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 1例 ,其CT表现为囊性部分位于包膜下。 ( 4)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胰腺 ,呈圆形、椭圆形 ,多有完整包膜 ,增强后强化明显 ,与胰腺分界清晰。 ( 5 )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 ( 6 ) 8例术前诊断为良性、3例诊断为低度恶性肿瘤。结论 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 ,且CT诊断有其重要价值 ,需与黏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囊腺癌、胰腺癌囊变、胰性假性囊肿等进行鉴别。
缪飞展颖王晓颖汪登斌陈克敏江浩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肿瘤CT诊断
CT螺旋扫描检出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初步观察被引量:6
2000年
王毅翔李能平汪登斌何国祥江浩汤耀卿张圣道唐敖荣
关键词:胰腺炎合并症
胆石性肠梗阻的CT诊断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探讨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性肠梗 阻患者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1-10年,并经B超和临床证实,其中5例有明确胆囊 炎反复发作病史。发病时患者出现持续性中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3例患者出现停止肛门排气排便典型肠梗阻 症状,5例患者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症状。结果 所有病例CT图像上均可见胆囊窝结构紊乱,邻近胃窦或十二指 肠降段壁增厚,胆囊空虚,胆囊及肝内胆管积气。1例胆石位于十二指肠降段;4例结石位于空肠段,其中2例结石 位于屈氏韧带处;另3例结石位于回肠末段。结石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7-5.0 cm,梗阻以上肠管扩张,积气积 液明显,可见液平面。3例完全性梗阻病例梗阻以下肠管空虚,5例不全梗阻病例梗阻以下肠管内仍可见少量气体 及液体,结肠内可见粪便气体混合影。8例均在术前经CT得到正确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CT对胆石性肠 梗阻的诊断准确性高。凡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间歇性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特别是既往有胆道病史而无腹部 手术史者,应考虑胆石性肠梗阻的可能,应行CT检查明确诊断。
张蓓汪登斌陆勇江浩
关键词:胆结石肠梗阻
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01年
探讨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方法:定义CT片上胰腺钩突前后两边之夹角为胰腺钩突角。测量490例患者CT片上胰腺钩突角大小。分3组:A组(CT诊断假阴性组)为20例术前CT未能发现胰头占位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有胰头占位性病变的患者;B组(胰头占位组)为50例CT及病理均诊断胰头癌的患者;C组(对照组)为42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结果:自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上和胰头最下层向上测量称为Ⅰ-Ⅵ个层面。对照组各层面胰腺钩突角的大小从下向上依次为30°±9°、34°±10°、37°±10°、37°±12°、37°±14°和25°±13°。计算A、B、C3组各病例各层面中最大角度之平均值分别为90°±7、96°±16°、47°±9°,与C组相比,A、B两组均明显增大(A组与C组比较,t=31.42,P<0.001;B组与C组比较,t=36.53,P<0.001)。结论:胰腺钩突角增大是诊断胰头占位的有意义指标。凡是钩突角增大(>75°)的病例均应高度怀疑胰头占位,有待进一步检查。
梅志军刘瑞唐岩邵成伟江浩
关键词:胰腺断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胰头占位
乳腺癌MRI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癌的综合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和(或)乳腺钼靶片疑有肿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系列MRI检查,将其中58例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女性57例,男性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分别从病灶的信号特点、形态学、强化模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诊断,并评估MRI的综合价值。结果:58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48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髓样癌2例及纤维腺瘤恶变1例。根据乳腺癌病灶的信号及形态学、强化模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各因素的综合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9.7%,77.6%,79.3%-91.4%和94.8%,病灶的检出率达100%。结论:MRI检查对乳腺癌检出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汪登斌谭令江浩展颖潘自来陈憩倪根雄沈军刘建军丁蓓宋琦陈克敏
关键词:MRI乳腺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