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耀保
-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遥感技术探测煤层渗透性的方法和实践被引量:1
- 2006年
- 本文以沁水盆地中5个煤层气富集区块为例,从遥感图像解译、地表岩层节理观测、井下煤层裂隙统计三个层次,对遥感线性要素、地表岩层节理、井下煤层裂隙的排列方向、组合方式进行了系统统计分析和研究,预测了煤层裂隙的优势方位和发育区,进一步选出了煤层渗透性相对较高的有利区块。
- 王永冯富成毛耀保陈强华王新民
- 关键词:沁水盆地遥感技术
- 关于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创新的思考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回顾煤炭地质遥感应用历程,认为煤炭地质遥感正处于向全面商业化、市场化发展转型的新阶段。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走向及煤炭地质遥感研究的新需求,指出煤炭地质遥感应用研究应在7个方面取得突破。在煤炭地质遥感科技创新方面,提出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研究,拓展服务领域,增强煤炭遥感综合服务能力,从而确保煤炭遥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煤炭遥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创新保障机制的新思路。
- 毛耀保
- 关键词:煤炭地质遥感应用
- 沁水盆地煤层气高渗富集区遥感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本文针对我国煤层气地质选区中,如何引进新技术、采用综合勘探策略、提高勘探效益、降低勘探成本这一问题,以我国煤层气最具开发潜力的沁水盆地(面积5万km2)为例,阐述了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地质构造特征,寻找地下煤层裂隙发育区,探测煤层气高渗富集区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效果。选区结果目前已得到十多个煤层气试验井的证实。
- 冯富成毛耀保王永王新民陈强华
- 关键词:煤层气遥感技术地质构造沁水盆地
- 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选区遥感研究
- 冯富成毛耀保王永王新民
- 关键词:煤层气地质特征遥感探测
- 宁夏汝箕沟煤田火区高光谱定量遥感探测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通过航空高光谱遥感地面定标、波谱特征分析、火区特征地物和热异常信息提取,确定了用于温度反演的热红外波段、拟合关系式和热异常对应辐射温度,探测精度达到了1∶2 000比例尺精度;准确圈定了宁夏汝箕沟煤田火区范围,查清了火区燃烧强度,分析了热扩散规律以及遥感探测热异常与地下煤火热异常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将遥感定量调查结果直接用于灭火工程设计的目标。
- 毛耀保
- 关键词:定量遥感煤层自燃温度反演
- 青海大武煤田推覆构造遥感分析与含煤远景区预测被引量:9
- 2001年
- 边远地区遥感找煤已经成为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青海大武煤田地处地体缝合带,构造十分复杂。通过遥感线性断裂构造解译及对比分析,发现并确定煤田内主要断裂构造—逆冲断裂。在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及其对煤系控制分析的基础上,圈定推覆体下远景含煤区3处,其中一处已被钻探验证。
- 吕录仕毛耀保吴军虎赵小峰张承兆张发德
- 关键词:遥感分析逆冲推覆构造
- 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遥感分析被引量:2
- 1998年
- 本文以MSS图像和TM图像为基本信息源,从影响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要素,如地质(岩性、构造)、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河流、冰川、雪被)、地面物质组成以及泥石流沟的遥感判读入手,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分布状况、孕育和诱发条件进行探讨,进一步对该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程度进行区划,并对危险区进行预测。
- 毛耀保张光超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泥石流遥感分析地质灾害盆地
- 沁水盆地南端煤层气赋存的构造条件分析被引量:18
- 1998年
- 本文通过对沁水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沁水盆地南端构造型式分析和赋气构造类型分析,笔者总结出沁水盆地南端煤层气赋存的构造条件为:①位于稳定克拉通之上、后期构造变形较弱的向斜盆地的环状斜坡带,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和聚集;②位于环状斜坡带上,由断裂构造所围限的区块,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地区;③在有利区块内,次级宽缓型向斜是主要的赋气构造,背斜翼部是次要的赋气构造,背斜轴部不利于煤层气赋存,伸展型正断层是导气构造.
- 王永冯富成毛耀保马向平陈强华王新民
- 关键词:煤层气沁水盆地天然气
- 沁水盆地煤层甲烷储层高渗透区的遥感分析和预测
- 1999年
- 】本文着重分析沁水盆地煤层裂隙基本特征及地表裂隙系与深部煤储层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遥感图像上线性要素的主要解译标志,同时对线性要素进行相似维分形分析,预测出沁水盆地煤储层高渗透区。并在此基础上。
- 毛耀保冯富成王永陈强华王新民
-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甲烷储层遥感分析
- 中国北方煤火探测、灭火与监测新技术研究
- <正>煤层自燃是人类面临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灾害,有自燃倾向的煤层在各种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最终通过温度、氧气供给、时间的作用下沿着煤层延续的三度空间燃烧扩展,形成了地下、近地表、中空、大气层的四层环境影响,是涉及资源、环境...
- 谭克龙王晓鹏谢志清毛耀保林燕张光超万余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