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劲生
- 作品数:54 被引量:3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蔬菜中的农药多残留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建立蔬菜中17种农药多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J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采用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进行提取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二级质谱检测器测定。[结果]17种农药在0.005~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5,检出限0.001~0.004 mg/L;添加水平在0.025~0.25 mg/kg范围内,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3.44%~101.58%、相对标准偏差为0.73%~11.09%。[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经济、高效、安全,可用于蔬菜样品中农药多残留确证检测。
- 段劲生王梅董旭孙明娜肖青青杨通高同春
-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农药多残留蔬菜
- 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警与安全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 高同春丁克坚檀根甲王明勇叶正和缪勇段劲生包文新苏贤岩袁艳
- 1、科学技术领域:农业科学技术。2、主要内容:(1)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成灾规律及防控技术明确了沿淮中稻田害虫及天敌数量动态及不同干扰方式对其影响,提出水稻大田生长前期不施药,保护和培育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中、后期...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
-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去除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07年
- 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去除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农药残留去除中应用的微生物、降解酶、工程菌、植物等生物降解,夹带、超声波清洗和电离辐射等物理方法,水解、氧化分解和光化学降解等化学方法等。并对各自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其中化学方法研究较多,且降解效果好,但可能带来二次污染,甚至把无毒或低毒物质变成有毒或毒性更大的物质;物理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可能影响农产品的品质;而生物降解无毒、无二次污染,但获得具有良好降解效果的生物难度较大。同时提出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去除必将从单一途径向多种途径并用的方向发展。
- 王梅段劲生孙明娜张勇胡本进高同春
- 关键词:农产品农药残留
- 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被引量:22
- 2016年
-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稻田水和土壤样品采用丙酮提取,水稻样品用乙腈溶液浸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谷壳、糙米中氯虫苯甲酰胺添加浓度为0.005~1.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5.06%~95.83%,变异系数在2.08%~5.77%之间。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稻田水0.005mg/kg,土壤0.01mg/kg,水稻植株0.02mg/kg,谷壳0.02mg/kg,糙米0.01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1~5.0d、6.6~9.0d、8.0~9.9d。以33.86g/hm2和50.80g/hm2间隔14d施用氯虫苯甲酰胺2次和3次,末次施药21d后氯虫苯甲酰胺的最高残留量为:土壤0.217mg/kg,水稻植株0.879mg/kg,谷壳0.389mg/kg,糙米0.018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我国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欧盟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 段劲生王梅董旭孙明娜肖青青朱玉杰孙海滨刘艳萍高同春
-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水稻
- 戊唑醇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被引量:18
- 2013年
- 建立了葡萄中戊唑醇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研究了其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土壤用乙腈提取,无需净化,葡萄样品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1、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戊唑醇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10.4%;最小检出量为1×10-11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采用250 g/L戊唑醇水乳剂按有效成分187.5 mg/L剂量(推荐剂量的1.5倍)施药,戊唑醇在葡萄中的半衰期为9.8~12.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2~17.3 d,药后28、35 d葡萄中的最终残留量≤0.81 mg/kg,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0 mg/kg。建议在葡萄上使用250 g/L戊唑醇水乳剂时,施药剂量最高为有效成分187.5 mg/L,施药2~3次,采收间隔期为28 d。
- 孙明娜段劲生王梅董旭高同春
- 关键词:戊唑醇葡萄消解
- 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降解动态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运用气相色谱检测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5.0×10-11g,黄瓜和土壤中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黄瓜和土壤中嘧菌酯添加浓度分别为0.01~1 mg/kg,平均回收率黄瓜中为88.34%~94.81%,变异系数为8.41%~13.59%,土壤中为85.01%~94.02%,变异系数为4.00%~8.20%;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满足农药残留测定的要求。消解动态实验表明,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 d和4.9 d。
- 石亚中段劲生孙明娜伍亚华钱时权许晖
- 关键词:嘧菌酯黄瓜土壤
- 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研究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为其在梨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残留检测要求;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2.6天和2.1~5.7天;梨中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0.0090 mg/kg、土壤中最高为0.0157 mg/kg。中国规定梨中阿维菌素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02 mg/kg,以此依据,3%阿维菌素微乳剂用于防治梨木虱,于梨木虱若虫发生期田间喷雾,施药剂量不超过18 mg a.i./kg,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7天。
- 段劲生王梅董旭孙明娜肖青青褚玥高同春
- 关键词:阿维菌素土壤消解动态
- 安徽省蔬菜基地土壤和灌溉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残留状况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蔬菜基地土壤和灌溉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残留状况,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合肥、滁州和马鞍山地区12个代表性蔬菜基地的土壤和灌溉水进行调查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GCMS),分析了土壤和灌溉水中18种PAEs化合物的含量。[结果]土壤样品中检出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其总含量为0.204 3~0.483 8 mg/kg,以滁州基地最高;灌溉水样品中18种PAES均未检出。土壤中PAEs以DBP和DEHP为主,DBP含量已超过美国土壤控制标准。[结论]安徽省蔬菜基地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的PAEs污染。
- 王梅褚玥段劲生董旭孙明娜肖青青杨通高同春
- 关键词:蔬菜基地灌溉水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和土壤中炔草酯及其代谢物炔草酸的残留量被引量:3
- 2013年
- 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炔草酯及其代谢物炔草酸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或丙酮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炔草酯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4%~9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4%;炔草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1.7%~83.8%,RSD为2.3%~6.0%;炔草酯和炔草酸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10-9和2.0×10-10g;在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炔草酯和炔草酸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0.05、0.02 mg/kg和0.01、0.02、0.01 mg/kg。
- 段劲生王梅孙明娜吴文静胡本进高同春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小麦土壤炔草酯代谢物
- 稻米中己唑醇的残留检测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用5%的己唑醇悬浮剂喷洒水稻.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己唑醇在稻米中的残留量与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己唑醇在稻米中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12 g,最低检测浓度为0.002 mg/kg.稻米中己唑醇的添加浓度为0.002~0.2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76.44%~ 85.52%,相对标准偏差为1.03%~1.76%,相对保留时间为11.7 min.5%己唑醇的最高制剂用药量为100 g/Mu,最多可施药3次,间隔期为45 d.
- 王改玲石亚中李文洁段劲生
- 关键词:稻米己唑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