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玮
- 作品数:46 被引量:210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医学奖励基金北京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70岁以上高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高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995年1月至2007年8月67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70岁。收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分期、ECOG评分、并发症、治疗前肝肾功能、血常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手术、放疗、一线化疗疗效、化疗周期、二线化疗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67例患者中未做治疗18例(26.9%),49例(73.1%)进行了一线化疗。联合化疗以CE/EP方案为主,能够完成4周期以上化疗患者占32.6%(16/49),平均化疗周期2.92个。化疗有效率为53.1%(26/49),疾病控制率为72.1%(35/49)。8例患者接受二线治疗,9例接受放疗。患者MST为6.9个月(95%CI 5.667~11.100),1、2年生存率分别是26.0%、4%。单因素分析提示预后与疾病分期、ECOG评分、有无合并基础疾病、有无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前LDH水平、有无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全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存与化疗周期数、一线化疗疗效有关。结论广泛期高龄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疗效部分缓解、化疗周期4个以上是生存独立预后因素。
- 孟弃逸吴卫华陶虹郭丽丽仝丽武玮唐俊舫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高龄预后
- 厄洛替尼治疗7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评价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厄洛替尼作为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被多项国内外研究证明该药可延长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并且这些生存优势在选择人群中更为明显。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厄洛替尼在非选择NSCLC人群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并初步观察了不同人群的疗效差异。方法2005年7月-2009年7月之间应用厄洛替尼治疗的70例NSCLC病例,厄洛替尼每日口服1次,每次150mg。服药4周后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后每8周评价一次。结果70例患者中68例可评价近期疗效,CR0例,PR26例,RR38.2%,SD24例,疾病控制率(DCR)73.5%,PD18例(26.5%)。63例可评价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PFS3.0个月。其中隙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0个月,非凉癌患者为2.6个月,生存曲线存在统计学差异。非吸烟者的疗效高于吸烟者(51.7%vs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毒副反应主要有腹泻、皮疹和ILD,ILD发生率达43%。结论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并且表现出对腺癌和非吸烟人群的选择性,未观察到性别差异。多数病人毒副反应可耐受。
- 吴羽华陶虹唐俊舫张新勇朱允中刘喆史鹤玲孟弃逸武玮刘赞郭丽丽李明智徐丽艳
- EGFR基因突变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热点。研究表明,EGFR基因突变与TKIs的疗效及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了解EGFR基因突变与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了34例接受gefitinib单药治疗和25例接受erlotinib单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蜡块及相关临床资料。用PCR-PAGE检测EGFR19外显子突变,PCR-RFLP检测EGFR21外显子突变,均用直接测序进行验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59例NSCLC标本中共检测出22例标本中有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3%。EGFR基因突变率在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中高(P<0.05)。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高于无突变患者(50%vs18.9%,P<0.05),疾病控制率高于无突变患者(86.4%vs54.1%,P<0.05)。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均高于无突变患者,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腺癌和不吸烟者中发生率高。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无EGFR基因突变者。
- 张新勇徐丽艳汪惠朱允中刘喆岳文涛唐俊舫武玮刘赞吴羽华张春彦石远凯王孟昭史鹤玲李明智孟弃逸郭丽丽王敬慧李雪冰
- 关键词: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酪氨酸蛋白激酶
- 健择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比较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周和4周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50例患者的生存及影响因素。方法:50例入选患者均为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上有可测量病灶,摘要目的:比较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周和4周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50例患者的生KPS≥80分,肝肾功能基本正常。3周方案:GEM1250mg/m2,d1、8,DDP75mg/m2,d1,每21天为一周期。4周方案:GEM1000mg/m2,d1、8、15,DDP75mg/m2,d1,每28天为一周期。结果:50例患者总有效率30.0%(15/50),其中4周方案有效率27.3%(6/22),3周方案有效率32.1%(9/28),(P>0.05);生存期:50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2.1-38.8),其中4周方案11.7个月,3周方案8.9个月。中位TTP4.1个月(1.2-24.0),其中4周方案3.3个月,3周方案4.2个月,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COX回归分析显示一线化疗疗效及后继治疗可明显影响患者生存期,化疗方案为3患者生存(周或4周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后继治疗中含靶向治疗较不含靶向治疗及最佳支持治疗明显改善结论:健择顺铂方案治疗晚期NSCLC有较佳疗效,3周方案与4周方案的疗效相似,以3周方案副反应较少,后继治P=0.000);主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等,两组间的反应无显著差异。疗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亦有可能改善患者生存期。
- 武玮朱允中徐丽艳唐俊舫刘喆刘赞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健择顺铂
- 结核病化疗细菌学监控的分子标记物被引量:15
- 2001年
- 潘毓萱武玮
- 关键词:结核病药物疗法化疗分子标记物
- 厄洛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厄洛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笔者医院住院治疗的9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DNA直接测序法和ARMS方法对EGFR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其分为EGFR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并比较厄洛替尼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EGFR突变型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组(P<0.05);突变型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等明显高于野生型组患者(P<0.05);突变型组患者不良事件包括腹泻13例,皮疹7例,野生型组患者不良事件包括腹泻12例,皮疹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在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方面其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EGFR基因检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郭丽丽李明智唐俊舫武玮陶虹吴卫华刘喆
- 关键词:厄洛替尼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贝伐珠单抗长期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9个月的病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回顾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报道1例女性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V-Ki-ras2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V-Ki-ras2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基因突变及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chinode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一线接受贝伐珠单抗(15mg/kg)联合常规剂量紫杉醇、卡铂方案6周期化疗以及后续贝伐珠单抗的维持治疗。共应用贝伐珠单抗42周期,应用总剂量达44,730mg,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长达39个月,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远超出了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危害。
- 武玮唐俊舫吴羽华朱允中徐丽艳史鹤玲孟弃逸刘赞郭丽丽陶虹李明智刘喆
- 关键词:化疗肺肿瘤
-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厄洛替尼是一种小分子EGFR酪氯酸激酶抑制剂,国外研究证实该药可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提高1年生存率。本研究观察厄洛替尼治疗国人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本研究为罗氏公司的扩大记名供应研究的一部分。自2005年12月开始,对既往接受过1-2个标准含铂方案化疗的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口服厄洛替尼治疗,每习服药1次,每次150mg。服药4周后进行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以后每8周评价1次。结果45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者43例,PR19例,RR44.2%,SD13例,疾病控制率(DCR)74.4%,PD11例(25.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8个月,中位生存期15.0个月,1年生存率68.8%(31/45)。其中腺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6个月,非腺癌患者为2.6个月(P=0.018)。与药物相关的毒副反应依次为:痤疮样皮疹41例(91.1%),胆红素升高15例(33.3%),转氨酶升高9例(20%),腹泻4例(8,9%)。其中出现皮疹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5个月和15.6个月,未出现皮疹患者与出现皮疹患者分别为1.1个月和5.2个月(P值分别为0.001和0.002)。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在腺癌患者及治疗中出现皮疹的患者中疗效更佳,无进展生存期在腺癌患者更有优势,毒副反应轻微、可耐受。
- 唐俊舫朱允中刘喆武玮刘赞史鹤玲孟弃逸李明智吴羽华徐丽艳
- 关键词:厄洛替尼靶向治疗预后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6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1例复治晚期NS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腺癌38例,其他病理类型3例。19例患者为二线治疗,22例患者为二线以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18例,突变阴性23例。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化疗的平均周期数为3.1个,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平均周期数为5.0个。4l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2.9%。二线治疗与二线以上治疗的患者疗效接近,ORR分别为lO.5%、13.6%(P=0.572),DCR分别为89.5%和77.3%(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6个月(95%CI:3.619.5.581)、11.9个月(95%CI 9.797~14.003o单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4个及女性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x2=19.673,P〈0.001;x2=6.820,P=0.009;x2=6.374,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状态、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29,P=0.001;HR=0;336,P=0.012o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出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多数为1~2级。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EGFR突变阳性、贝伐珠单抗使用4个周期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好。
- 陶虹郭丽丽吴洪波武玮吴卫华仝丽李红霞刘喆
- 关键词:预后
- 建立增菌PCR方法对痰涂片阴性肺结核的早期诊断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建立增菌PCR方法 ,以达到对涂片阴性痰标本中结核菌早期检定和确认活菌的目的。方法 采用 7H12半流休培养和PCR扩增相结合的增菌PCR方法 ,对 4 6份初治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检测 ,并对杂交结果进行凝胶呈像灰度分析。结果 应用增菌PCR检测涂片阴性痰标本 ,其中 86 .2 %的标本在增菌 7d内得到阳性结果 ,于 4周时得到最大阳性率 ,较培养法的阳性检出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较普通标本PCR阳性率明显提高 (P <0 .0 5 ) ;有 6 3.0 %的标本增菌 7d时的杂交结果凝胶灰度值与 0d时相比 >1;并有 6 2 .1%的增菌PCR 7d内得到阳性的标本得到同一样本7H12半流培养阳性结果的支持和活菌判定。结论 增菌PCR不是单纯的PCR ,增菌 7d后PCR阳性率明显增加 ,且有杂交结果凝胶灰度比值的增加和随后的培养结果对其进行支持和活菌判断 ,有助于临床诊断的确切性。
- 武玮潘毓萱田苗王甦民赵冰
- 关键词:痰涂片阴性肺结核细菌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