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珍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鸡传染性鼻炎和新城疫二联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Ⅱ)
- 1996年
- 在(Ⅰ)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鸡传染性鼻炎和新城疫二联油佐剂灭活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保存期、免疫持续期及中试疫苗效力检验。结果表明,二联苗中ND和IC的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0.02ml和0.2ml(Hpg-8、Hpg-668分别为1亿、2亿CFU);疫苗在4-8℃下保存期为1年;一次、两次免疫的免疫持续期分别为160天和整个产卵期;5批中试疫苗的效检结果IC保护90-100%,ND为100%,本苗效果不低于两种进口的同类疫苗。
- 张培君龚玉梅樊玉珍陈小玲宾业矩赵文莲冯文达
- 关键词:鸡病传染性鼻炎新城疫疫苗
- 猪C型魏氏梭菌病防治的研究
- 1993年
- 本所研制的C型魏氏梭菌油乳剂灭活疫苗,经安检、效检合格,免疫孕后期母猪1017头,产仔9913头,有效率达99.97%。用该菌苗制的高免血清,在发生红痢(C型魏氏梭菌病)的仔猪群中注射,有效率93.7%。 C型魏氏梭菌药物敏感试验,苯唑青霉素呈中度敏感,青霉素、链霉素合用组低度敏感.
- 宾业矩樊玉珍王照福赵文莲
- 关键词:猪病魏氏梭菌病
- 鸡传染性鼻炎和新城疫二联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Ⅰ)被引量:13
- 1996年
- 以副鸡嗜血杆菌血清型A的菌株Hpg-8,血清型C菌株Hpg-668和鸡新城疫LaSota制成一种鸡传染性鼻炎和新城疫灭活油佐剂二联苗,2.0ml接种鸡(相当于8个剂量)安全无异状,0.02ml和0.2ml接种可以保护鸡分别抵抗新城疫病毒和副鸡嗜血杆菌的攻击。接种2次可保护鸡度过整个产卵期。疫苗在4-8℃中保存一年或在25℃下保存300天效力不减。根据7批疫苗的结果,对新城疫疫苗的半数保护剂量皆大于50。
- 张培君龚玉梅樊玉珍陈小玲宾业矩赵文莲冯文达
- 关键词:鸡病传染性鼻炎新城疫灭活疫苗
- 鸡传染性鼻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和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及推广应用
- 冯文达陈小玲张培君冯杉龚玉梅宾业矩樊玉珍赵文莲
- 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上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于世界各地。小鸡发病,表现为发育迟缓,死亡率增高;中鸡发病,开产期推迟;蛋鸡发病,产蛋率下降10-40%,降低。本病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该项研究对北京、云南、山东、天津、内蒙和...
- 关键词:
- 关键词:鸡传染性鼻炎病原菌分离病原菌鉴定油佐剂灭活疫苗
- 蓝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1991年
- 1979年以来,我国几个省区相继检出蓝舌病血清学阳性动物,并成功地分离出不同型病毒株。我所于1987年3~11月,对北京郊区及邻近地区进行蓝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为有效的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调查情况小结于下。 1
- 樊玉珍孙玉霞
- 关键词:蓝舌病血清流行病学
- 鸡传染性鼻炎和鸡新城疫二联灭能苗近期免疫效果的观察
- 1989年
-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pg)引起的鸡的上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鸡业的发展,我国的北京、广东、四川、陕西、云南、天津和上海等省市先后报道有本病发生,给养鸡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我们于1986年7月开始与中国兽药监察所合作,进行IC灭活苗的研究.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研制出'IC'A型苗.为解决生产实际,减少兽医防疫人员的劳动强度,我们在研究IC灭活菌苗的同时,又进行了IC和鸡新城疫(ND)二联灭能苗的研究.近期免疫效果表明,二联灭能苗对ND能100%保护,对IC保护率亦在70%以上.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 张培君陈小玲樊玉珍龚玉梅
- 关键词:鼻炎新城疫免疫
- 鸡传染性鼻炎矿物油佐剂灭活疫苗
- 幸桂香魏良治冯菊艳付先强冯文达陈小玲张培君冯杉龚玉梅宾业矩樊玉珍赵文莲
- 该菌苗是鸡嗜血杆菌A-型和C-型菌株培养物用0.01%硫柳汞灭活后,以一定菌数与矿物油、乳化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油乳剂双价菌苗。经室内多批试验和300万只鸡的中试证明,本菌苗适于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中雏和成鸡免疫。...
- 关键词:
- 关键词:鸡传染性鼻炎灭活疫苗动物疫苗矿物油免疫佐剂
- 兔病毒性出血症诊断与免疫的研究
- 1993年
- 兔病毒性出血症(RVHD)是我国1984年以来新发现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俗称兔瘟。2月龄以上家兔一旦感染该病原,死亡率可高达100%。本市郊区大小兔场和养兔专业户面临破产的危机,给养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促进京郊养兔业的发展,我们开展了RVHD的诊断与免疫工作。首先迸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解。
- 樊玉珍宾业矩陈小玲张培君龚玉梅赵文莲
- 关键词: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苗红血球免疫期养兔业
- 白纹伊蚊细胞系Aa-778对蓝舌病病毒的敏感性
- 1992年
- Aa-778单层细胞接种BTV-17后,于第三天出现细胞集聚,进而融合,脱落。细胞病变在第四天达高潮,第六天后,由于抗感染细胞繁殖逐渐覆盖单层空洞而恢复原样。用荧光抗体技术观察到Aa-778病变细胞中BTV-17包涵体和病毒抗原堆积物。TCID_(50)测定,初步表明第一代细胞病毒不仅能在Aa-778细胞中繁殖传代,而且它的毒力类似于在BHK_(21)细胞中的毒力。
- 潘李珍樊玉珍李根
- 关键词:细胞系蓝舌病病毒白纹伊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