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延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急性
  • 3篇低氧
  • 3篇动物
  • 3篇血管病
  • 3篇血性
  • 3篇脑血管病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氧舱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机构

  • 12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泰山医学院

作者

  • 13篇樊延霞
  • 6篇马英文
  • 3篇刘捷
  • 3篇殷延玲
  • 3篇刘春红
  • 3篇李涛
  • 2篇肖淑萍
  • 2篇彭连栋
  • 2篇朱海英
  • 2篇冯光坤
  • 1篇杨红英
  • 1篇解春丽
  • 1篇张刚
  • 1篇殷延龄
  • 1篇王震宇
  • 1篇门雪琳
  • 1篇李辉
  • 1篇王辉

传媒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山东省201...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满足实验要求,其包括支架座、低氧舱和旋转架;所述旋转架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架座上,所述旋转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动物仓;所述低氧舱安装在所述支架座...
李涛樊延霞刘春红
文献传递
自制踝足矫形器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能否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法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踝足矫形器使用组(观察组)和不使用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入院第1天,发病第3,4周,第10~12周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发病第3,4周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无差别,第10~12周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好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血管患者早期应用踝足矫形器,配合常规处理可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恢复。
马英文刘捷殷延玲樊延霞彭连栋
关键词:下肢运动功能踝足矫形器急性脑血管病评分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目的:分析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3个家系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经基因检查证实的13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起病年龄、临床症状、家族史等资料。所有患者进...
解春丽樊延霞刘捷冯光坤马英文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文献传递
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满足实验要求,其包括支架座、低氧舱和旋转架;所述旋转架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架座上,所述旋转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动物仓;所述低氧舱安装在所述支架座上,...
李涛樊延霞刘春红
文献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白介素-1β、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
目的: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脑血管病,它会引起一系列急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大量实验已证明发病后体内部分炎性因子及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参与脑梗死的发展。以往研究发现:白介素-1是目前研究脑血管病重要的炎...
樊延霞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病理机制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
左心衰竭致单侧大量血性胸腔积液二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门雪琳杨红英樊延霞
关键词:心力衰竭胸腔积液
脑血管病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马英文刘捷樊延霞殷延玲
关键词:脑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后DVT病情加重
一种头痛、失眠治疗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痛、失眠治疗仪,包括一夹头,所述夹头前端通过一万向连接杆连接有一电子香薰装置;同时所述夹头前端还通过电源连接线连接有一足部电动按摩装置;同时所述夹头侧边设有能控制电子香薰装置、足部电动按摩装置的控制按键...
朱海英樊延霞冯光坤
文献传递
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的变化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数值的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 方法 测定10 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A组)、发病第3~4周时的D -二聚体数值(其中未并发下肢DVT的为B组,并发下肢DVT的为C组)。对三组间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B组与A组(P <0 .0 5 ) ,C组与A组(P <0 .0 1) ,C组与B组(P <0 .0 5 )三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并发下肢DVT的病人D -二聚体明显升高。 结论 D
马英文李辉殷延龄樊延霞彭连栋
关键词:脑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328例IS患者(IS组)及2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及血清GGT水平。按是否有CAS将IS患者分成CAS组及非CAS组,记录两组患者血清GGT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病史,运用逻辑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CAS的相关性。结果 IS组的GGT水平为(32.2±13.6)U/L,高于对照组的(23.1±11.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3,P=0.000);其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也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按GGT四分位数分等级(≤15.5 U/L、15.6~26.7 U/L、26.8~36.3 U/L、>36.3 U/L),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随着GGT水平的增高,发生CAS的危险度逐渐加大(4个等级内OR值分别为1.00、1.96、2.38和2.96)。CAS组与非CAS组间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TG和LDL-C增高病史及血清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显示年龄、高血压、LDL-C、糖尿病和GGT对C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GGT影响强于糖尿病。结论 GGT水平与IS患者CAS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GGT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肖淑萍马英文朱海英殷延玲樊延霞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Γ-谷氨酰转肽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