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勉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历史博物馆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医药卫生艺术更多>>
- 从唐墓壁画中的琵琶谈中西音乐文化交流被引量:1
- 2008年
- 琵琶,作为具有一种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由外域传入我国,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演变发展后,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琵琶逐渐取得了乐坛霸主的地位。因为它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强而被尊为'燕乐之首'。在当时,几百首琵琶曲被演奏者们弹奏着,这些胡汉相合、群音兼融的治世之乐,为这个辉煌时代凭添了泱泱大气。伴随而生的琵琶艺术,更是在当时中外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结出了累累硕果。长安作为唐帝国的首都,在当时是世界经济、文化交融的中心。无数异域音乐在这里上演、流传。琵琶在唐长安城是达官显贵及普通百姓都喜闻乐见的乐器。在关中出土的唐墓壁画的乐舞图画中琵琶也是多次出现的主奏乐器之一。
- 梁勉
- 关键词:音乐文化交融琵琶
- 简论唐代的戴竿杂技——以武惠妃墓戴竿壁画为例
- 2022年
-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幅从武惠妃(唐玄宗宠妃)墓出土的戴竿杂技壁画(图一)。它位于墓室北壁下方,共分为6组。最左面的杂技演员在竹竿顶端的一块小小的平台上做着头倒立的动作。左二的演员则坐在竿顶的小平台上,右腿下垂,左腿向左倾斜,双手侧平举努力保持身体平衡。左三的演员则站立在高高的竹竿上的一个小小的平台上,双手侧平举保持平衡。
- 梁勉
- 关键词:身体平衡杂技演员壁画唐玄宗
- 先秦时期的带被引量:3
- 2003年
- 带是古代服饰中的重要附件,作为服饰制度的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近成熟,并对以后带饰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依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试对先秦时期带的形制、结构、用带制度等问题进行探讨.
- 梁勉田小娟
- 关键词:先秦时期服饰制度形制生活习俗
- 试析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的乐舞图被引量:7
- 2010年
- 本文以西安地区出土的唐墓壁画中的乐舞图入手,指出不同时期乐舞图的特点。
- 梁勉
- 关键词:唐墓壁画
- 一幅唐墓壁画中的轧筝考被引量:2
- 2011年
- 昭陵陪葬墓——韦贵妃墓中的一幅壁画被命名为"弹琴女伎图",笔者认为这个命名值得商榷。笔者查阅了一些中国古代史籍,并结合现代音乐界对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成果,认为这幅壁画中的乐器命名为"轧筝"更为合适。
- 梁勉
- 关键词:唐墓壁画弹琴
- 试析唐韩休墓乐舞图
- 唐韩休墓《乐舞图》自2005年被盗墓者杨斌拍摄面世到2014年发掘出土以来,因其画面干净、图像清晰、内容独特、保存状况良好,颇受学术界关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唐韩休墓与西安地区数个唐墓壁画中乐舞图的部分,认为这幅集歌、乐、...
- 梁勉
- 关键词:唐代壁画
- 简说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的铜钹
- 2013年
- 据文献记载,铜钹这一外来乐器来到中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50年前后。隋代九部乐中五部乐都有铜钹。唐代,铜钹也广泛用于诸乐中。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乐舞图中多次出现铜钹的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些图像的探讨并结合故宫博物院及国家博物馆藏唐代铜钹,认为唐代铜钹有大小两种形制,及《乐书》所记载的正铜钹、和铜钹。
- 梁勉
- 关键词:唐墓壁画
- 从唐墓壁画中的竖箜篌谈中西音乐文化交流被引量:1
- 2008年
-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陕西关中地区正式发掘的唐代有壁画的墓达一百多座,其中22座有关于乐舞的壁画。在这些奏乐图中,竖箜篌、琵琶是经常出现的乐器。本文根据对竖箜篌的历史的追述、新疆出土的竖箜篌实物的分析、唐墓壁画中出现的竖箜篌图像的描述、分析来论述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
- 梁勉
- 关键词:唐墓壁画音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