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胰母细胞瘤一例
- 2004年
- 韩加刚曲延刚栾晓东李志霞
- 关键词:小儿胰母细胞瘤B超检查CT检查
-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PCI术后STEMI患者心功能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4月~2016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8~77(55.7±6.5)岁。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炎症反应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ro-BNP、LVEDD、E/A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LVEF指标均明显上升,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及IL-8炎症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及IL-8炎症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患者hs-CRP、TNF-α、IL-6及IL-8炎症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与对照组的19.35%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STEMI患者行PCI术后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小。
- 盖延红栾晓东徐丹王萍
- 关键词:阿司匹林STEMIPCI
- 冠心病PCI术后抑郁焦虑患者心脏康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4
- 2018年
-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9例冠心病PCI后通过焦虑抑郁量表测定确诊为抑郁和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心脏康复组(n=83)和对照组(n=86),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心脏康复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运动训练及心理干预。180 d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测定、并再次给予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再将心脏康复组根据运动频次分为3组,分别为3次/周组,4次/周组,5次/周组,比较心功能和焦虑抑郁指标变化。结果心脏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6 min步行试验及LVEF及BNP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较多运动频次对6 min步行试验和LVEF有提高(P<0.05),但对焦虑抑郁状态改善不明显。结论心脏康复对冠心病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效果改善明显,具有临床意义。
- 盖延红栾晓东李越凡朱为勇
- 关键词:冠心病焦虑抑郁心脏康复
- 乳腺癌组织中HER-2、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组织中HER-2、VEGF-c表达的检测,结合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验证这两种因子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采用SABC法检...
- 栾晓东
- 关键词:乳腺肿瘤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 文献传递
- 男性乳癌34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男性乳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4例男性乳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随访至2006年8月,5年无瘤生存率为68.8%,5年总生存率为81.3%,腋淋巴结阴性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84.6%,腋淋巴结阳性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33.3%(χ^2=8.48,P〈0.01)。结论男性乳癌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个性化治疗有助于提高病人生存率。
- 赵辉王启堂栾晓东
- 关键词:治疗学
- 右丙亚胺在应用蒽环类药物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在应用蒽环类药物的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蒽环类药物抗肿瘤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01例应用含蒽环类(表阿霉素)方案化疗的患者,分为全程应用右丙亚胺加化疗组(6个化疗周期),半程(后3个化疗周期)应用右丙亚胺加化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超敏肌钙蛋白、脑钠肽、心脏超声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以及1年后肿瘤复发率指标。结果随访1年时,右丙亚胺全程应用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血清超敏肌钙蛋白及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右亚丙胺半程应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1年无肿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全程应用右亚丙胺比半程应用对心脏的毒性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并且右亚丙胺对蒽环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无显著影响。
- 栾晓东盖延红万越侯红慕强王启堂
- 关键词:右丙亚胺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 螺内酯治疗不同年龄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差别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螺内酯在不同年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5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诊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共144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69例,年龄53~78岁,平均(615±97)岁。根据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螺内酯组(71例)和对照组(73例)。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72例)和〉60岁组(72例)。螺内酯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连续给药12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测定后自动计算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结果 与(≤60岁)螺内酯组比较,(〉60岁)螺内酯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诊室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24 h平均脉压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年龄〉60岁的患者,螺内酯组较安慰剂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诊室收缩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24 h平均脉压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螺内酯能够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岁)的收缩压。
- 盖延红栾晓东朱为勇徐丹
-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螺内酯血压收缩压年龄
- 右丙亚胺在乳腺癌患者应用葸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的研究
-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在乳腺癌患者应用葸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方法:对101例应用含蒽环类(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以心电图、hs-cTnT、BNP、心脏超声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以及一年后肿瘤复发率作为观察指标,分...
- 栾晓东盖延红万越侯红慕强王启堂
- 乳腺筋膜瓣在保乳成形手术的应用价值
- :探讨乳腺筋膜瓣在保乳成形术中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35例体型分类为中间型女性,术前及治疗后测量乳头到胸骨上窝距离、乳头到正中线距离并记录,术中整体切除乳腺病灶及周围1~2cm组织,测量切除组织量...
- 赵凯华颜政宫磊栾晓东王启堂王炳高谭政帅
- 关键词:乳腺肿瘤缺损修复
- 乳腺癌保乳治疗后乳房外形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治疗(BCS)后的乳房外形,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乳腺癌BCS后的乳房外形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非外上象限组的乳房外形明显优于外上象限组;肿块≤2cm组的乳房外形明显优于>2cm组;乳腺区段切除组的乳房外形明显优于乳腺象限切除组;≤50岁组乳房外观差的出现率明显高于>50岁组;放疗可影响乳房外形;CEF方案(环磷酰胺加表阿霉素加氟尿嘧啶)化疗对乳房外形的影响不大;放疗与化疗的顺序改变对BCS后乳房外形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病变部位、肿块大小、手术方式、年龄、辅助治疗等是影响乳腺癌BCS后乳房外形的主要因素。
- 王启堂王炳高王翠平栾晓东赵辉
-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乳手术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