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肺疾病
  • 1篇蛋白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浓度
  • 1篇糖链
  • 1篇糖链抗原
  • 1篇特发性
  • 1篇特发性肺间质...
  • 1篇特发性肺纤维...
  • 1篇贫血
  • 1篇迁移
  • 1篇迁移率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细胞
  • 1篇纤维化
  • 1篇纤维化治疗
  • 1篇纤维细胞
  • 1篇涎液

机构

  • 3篇昆明市第一人...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4篇柏媛
  • 2篇张涛
  • 2篇李丽
  • 2篇李梅华
  • 1篇任朝凤
  • 1篇和瑾
  • 1篇董昭兴
  • 1篇钟红
  • 1篇吴涛
  • 1篇柴燕玲
  • 1篇张春梅

传媒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KL-6、IL-17与CTD-ILD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KL-6、IL-17在CTD-ILD与CTD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KL-6、IL-17在CTD-ILD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KL-6、IL-17与肺弥散功能的相关性,为CTD-ILD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9月1日至2024年01月31日就诊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患者。总共收集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30例,纳为实验组,即CTD-ILD组;总共收集结缔组织病患者39例,纳为对照组,即CTD组。采用ELISA双夹心抗体法检测KL-6、IL-17,将收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CTDILD组的血清KL-6、IL-17高于C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KL-6与DLCO%pred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IL-17与DLCO%pred不存在相关关系。(3)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显示:KL-6、IL-17对诊断CTD-ILD的AUC分别为0.902、0.656。结论KL-6、IL-17可作为诊断CTD-ILD的指标,其中,KL-6的诊断价值高于IL-17。KL-6可作为评价肺弥散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而IL-17不能作为评价肺弥散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
刘兴许李梅华任朝凤王蔚平李丽柏媛张春梅蒋菁郑章敏周冬玉
关键词:白介素-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贫血的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从系统炎症的角度探讨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贫血的机制。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分成血红蛋白正常组35例,高血红蛋白组30例,贫血组15例,运用ELISA法测血清中IL-6、TNF-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C反应蛋白。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高血红蛋白组和贫血组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明显高于血红蛋白正常组(P<0.05),IL-6、TNF-α、CRP在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红蛋白组中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843,P<0.05),贫血组中IL-6与EPO血红蛋白与EPO呈负相关(r=-0.912,P<0.05)。IL-6、CRP、TNF-α与EPO之间在各组中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COPD并发贫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有关,但全身炎症反应并不能解释其发生的机制。
钟红柏媛张涛董昭兴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间质性肺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因不明,病死率高,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毒副作用明显。目前对IPF的治疗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肺泡上皮和成纤维细胞为主要治疗靶点的抗纤维化治疗,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对当前肺纤维化的治疗研究新进展作一概述。
柏媛柴燕玲张涛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抗纤维化治疗成纤维细胞病因不明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HMGB1 IL-17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变化,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COPD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组。采集入院时外周血HMGB1、IL-17及FeNO。依据住院28d生存情况分为病死、存活患者,并分析外周血HMGB1、IL-17及FeNO。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FeNO与外周血HMGB1、IL-17交互作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HMGB1、IL-17及FeNO高于对照组、健康组,且对照组高于健康组(P<0.05);外周血HMGB1、IL-17与FeNO呈正相关(P<0.05);急性加重次数≥2次比例、APACHEⅡ评分、外周血HMGB1、IL-17与FeNO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MGB1、IL-17、FeNO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存在交互作用(P<0.05);HMGB1、IL-17、FeNO联合预测预后的AUC高于单独指标预测(P<0.05)。结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HMGB1、IL-17及FeNO浓度升高,且在预后不良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预测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柏媛李丽和瑾吴涛李梅华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17呼出气一氧化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