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
- 作品数:5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的解释偏差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考察高社交焦虑个体是否对正性面孔存在主观解释偏差,探索其对正性社交信息的解释方式,以帮助理解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的认知加工模式。方法:研究为单因素设计,以被试社交焦虑水平为组间变量。采用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从60名学生中筛选出得分最高的前27%和最低的后27%,分别为高、低社交焦虑组。以正性情绪面孔为材料,给出其在特定社交背景下可能的正性、中性和负性解释,每种解释为一个独立的评分维度。通过自陈报告的方法,要求高、低社交焦虑组被试就想到某一解释的可能性大小进行评分;随后再根据自身对每种解释的相信程度,对三者进行排序。结果:评分结果表明,相比于低社交焦虑个体,高社交焦虑个体更不容易想到对正性面孔的正性解释(P<0.001),而更容易想到负性解释(P<0.001);排序结果表明,高社交焦虑个体更不相信对正性面孔的正性解释(P<0.001)。结论: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存在解释偏差;他们不仅无法充分理解正性面孔的积极含义,还更倾向于直接对正性面孔做出负性解释,两者都可能导致社交焦虑症状的维持。
- 姚泥沙李松蔚钱铭怡余红玉林沐雨王小玲杨鹏
- 关键词:社交焦虑面孔
- 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的情绪启动效应被引量:4
- 2013年
- 本研究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考察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解释偏差。研究以正性和打碎的面孔为启动项,正性或负性非社交词为目标项,要求高社交焦虑组被试和控制组被试判断目标项的情感色彩,并记录其反应时与准确率。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具有不同的情绪启动模式:高焦虑组被试未表现出显著地相容性效应;他们在正性-正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提示高社交焦虑个体具有对正性社交刺激的解释偏差,他们不能充分理解正性社交刺激的积极含义。
- 姚泥沙李松蔚钱铭怡余红玉林沐雨王小玲杨鹏
- 关键词:社交焦虑情绪启动
- 不同专业背景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临床工作现状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考察不同专业背景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临床工作现状。方法:研究采用分层方便取样。调查了全国28个省份的专业人员1201名,其中,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470名,医学314名,教育学190名,其他194名,33人未报告此信息。使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情况调查表来调查专业工作一般情况、提供临床心理服务的类型、对各种诊断标准的使用、获得疗效反馈信息的途径以及与来访者互动状况。结果:(1)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最高(硕士以上者占49.5%),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每周从事专业工作时间最长(平均10.8小时/周),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每周案例讨论和督导时间最多(均为2.3小时/周)。但3类人员接受小组督导和个人督导的时间均小于1小时/周。(2)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的频率多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3.7±0.9)vs.(3.3±0.9),(3.4±0.9),(3.3±0.9);P<0.01];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提供心理治疗的频率(2.9±1.0)、药物治疗的频率(2.9±1.1)均最多;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更多从事心理测量工作[(2.4±1.0),(2.5±1.1)vs.(2.1±0.9),(2.2±1.1);P<0.01]。(3)医学背景专业人员运用诊断标准更多也更严格。(4)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对来访者的治疗或咨询更多地按计划结束(3.1±0.8)。结论:医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从事了更多的专业工作并做得相对更好。
- 张黎黎杨鹏钱铭怡陈红钟杰姚萍徐凯文易春丽张智丰王易平
- 关键词: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教育学
- 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正性评价解释偏向的初步探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考察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正性评价的解释偏向。方法:选取12名高社交焦虑(SIAS得分超过中国常模均值1个标准差)大学生参加半结构式访谈,了解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受到正性评价的情形和经历及对正性评价的反应,并归纳其解释正性评价的方式;另外选取大学生43人(高社交焦虑21人,低社交焦虑22人),采用简版负性评价恐惧量表(BFNE-S)、正性评价恐惧量表(FPES)、自编正性评价解释方式评定问卷评定其负性评价恐惧、正性评价恐惧水平及对正性评价解释方式,检验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评价的解释偏向。结果:访谈结果表明,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在受到正性评价时易产生负性情绪,其解释路径可归纳为"正性评价提升他人期望","正性评价增加人际冲突"两类。高社交焦虑组的BFNE-S和FPES评分均高于低社交焦虑组(均P<0.001);高社交焦虑组对正性评价的消极解释评分高于低社交焦虑组,对正性评价的积极解释评分低于低社交焦虑组(均P<0.05)。结论:高社交焦虑大学生认为正性评价会提升他人期望或带来关注,且相对于低社交焦虑大学生更倾向于用消极的方式解释他人期望提升与关注的后果。
- 杨鹏蒋婧琪李松蔚李松蔚姚泥沙余红玉林沐雨王小玲
- 关键词:社交焦虑
- 大学生演讲比赛选手的演讲状态焦虑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考察不同情境下演讲比赛选手演讲状态焦虑的主观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方法:采用窄时间段测量法用主观焦虑程度(SUD)自评和行为评估他评两法测量在实验条件和比赛现场选手的演讲状态焦虑。结果:①实验情境中,不同时段SUD差异显著,行为评估指标无差异。②现场情境中,主题演讲不同时段SUD差异显著,即兴演讲不显著;在两类演讲中,选手在多个行为指标上均表现出适应阶段焦虑水平低于正视阶段。③对两种情境下指标比较发现,SUD时段主效应显著;在行为指标上,情境和时段主效应均显著。结论:在两种情境下,选手的演讲状态焦虑在主观评定和行为指标上均表现出逐步下降的习惯化趋势,且行为指标受情境的影响更大。
- 高隽杨鹏钱铭怡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