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秀
-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市二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995-2007年郑州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动态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感染情况及其相关行为动态变化特征。方法自1995年起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每年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对妇教所女性性工作者的HIV感染及其相关行为进行连续监测。结果共监测女性性工作者363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8例,阳性率在0~0.80%之间,梅毒确认阳性45例,阳性率在0~4.91%之间。1995-2007年间女性性工作者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96,P<0.0001)。结论女性性工作者中HIV流行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性乱人群中深入持久开展健康宣传、推广100%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干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 曹杰斌尚学兰杨金秀
- 关键词: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哨点监测
- 308名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与性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了解郑州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性行为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高危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对郑州市某收容教育所收容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性行为特征调查。结果共调查308名女性性工作者。平均年龄23岁。81.49%为初中以下学历,70.13%来自农村;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58.70%;初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8.5岁。初次卖淫的平均年龄为21.7岁;使用安全套者占93.51%。但每次均用者仅占13.48%;有吸毒史者占11.04%;患性病后到私人诊所就诊或自己买药治疗的占51.40%。结论被调查人群存在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普遗存在传播艾滋病的高危性行为,应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推广100%使用安全套,以降低艾滋病的感染及传播机会。
- 曹杰斌杨金秀宋育龄蒋贤芳吕红英张恒新
- 关键词: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晓率性行为
- 郑州市二七区2009年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了解2009年郑州市二七区新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方法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5]408号)和区卫生局、教体局联合下发的《二七区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方案》的要求,对辖区内所有新入托、入学儿童的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情况进行查验分析。结果 2009年二七区共有201家小学、幼儿园开展了入学、入托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共查验17 884人,查验覆盖率100%,儿童持证率为95.95%,合格接种率89.45%;城区小学及幼儿园儿童持证率、五苗全程接种率、补证、补种率均显著高于郊区(P<0.05)。结论 2009年二七区新入学、入托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持证率和合格接种率均偏低,郊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更差,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各卫生、教育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查验工作。
- 杨金秀张霞王永健杨菊宋育玲
- 关键词:预防接种接种率疫苗
- 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了解二七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评价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适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郑州市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进行抽样和样品检测,抽取8~10岁非寄宿学生200名,孕妇100名,检测盐碘、尿碘与儿童甲状腺容积。结果2020年,二七区200名学生尿碘中位数为218.3μg/L,甲肿率为2%(4/200)。100名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68.1μg/L。300份盐样盐碘中位数为26.15 mg/kg,碘盐覆盖率为98%(294/3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1.7%(275/300)。结论二七区儿童和孕妇碘营养水平充足且适宜,个别乡镇合格碘盐食用率未达到国家标准,需要继续加强碘缺乏病监测、健康教育和碘盐市场监管,保持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 杨金秀刘玉
- 关键词:碘缺乏病碘营养甲肿率盐碘尿碘
- 2008年郑州市某高校一起风疹疫情的调查
- 2010年
- 杨金秀宋育玲王永健杨菊
- 关键词:高校风疹疫情
- 郑州市二七区外来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 2008年
- 宋育玲杨金秀
- 关键词:外来儿童接种率
- 2018—2020年二七区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结果分析
- 2022年
- 目的 掌握二七区重点人群的尿碘水平,为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郑州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方案》,持续开展重点人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0~2岁婴幼儿、8~10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工作,尿碘测定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计法。结果 2018—2020年各人群尿碘中位数分别为:8~10岁学龄儿童166.2、154.5、218.3μg/L,孕妇159.5、169.2、181.7μg/L,0~2岁婴幼儿207.9、216.7、208.8μg/L,哺乳期妇女121.5、138.0、139.7μg/L,育龄妇女201.5、157.4、196.3μg/L。不同人群尿碘中位数经统计学检验,哺乳期妇女尿碘水平普遍低于8~10岁儿童、孕妇和0~2岁婴幼儿尿碘水平(调整后P<0.05),2020年8~10岁儿童和孕妇尿碘水平较2018年有所提高(调整后P<0.05)。结论 2018—2020年二七区5类重点人群碘营养总体保持适宜水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有碘营养缺乏的风险。因此,应继续加强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进行分类指导,健康干预,防止碘过量或碘缺乏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 杨金秀刘玉
- 关键词:碘营养尿碘
- 2018年郑州市二七区居民死因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居民死亡水平,分析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制定疾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郑州市二七区2018年的死因监测数据,运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结果二七区2018年户籍总人口626023人,男性312525人,女性313497人,报告死亡人数3604人,粗死亡率575.70/10万,标化死亡率500.50/10万,男性死亡率(682.50/10万)高于女性(469.22/10万),(χ^(2)=122.96,P<0.01),男性标化死亡率637.61/10万,女性373.06/10万。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其中前4位均为慢性疾病,占全部死因的80.18%。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道癌。死因顺位前5位和恶性肿瘤前5位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二七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降低慢性病患病风险,从而降低居民死亡率。
- 杨金秀阎岩李少芳
-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死因监测死因顺位
- 2008年郑州市二七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 2009年
- 目的了解二七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流腮的策略和措施,为流腮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腮发病资料来自二七区2008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用Exe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二七区共报告流腮病例32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58.09/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流腮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病例主要集中在3—9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5.11%。病例以学生为主(173例),占发病总数的53.56%;其次为托幼儿童(68例),占发病总数的21.05%。结论小学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腮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小学和幼托机构流腮监测和管理的力度,提高流腮疫苗的覆盖率,从根本上减少流腮的发病。
- 杨金秀张霞宋玉玲杨菊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发病率
- 郑州市管城区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 2011年
- 目的了解管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策略和措施,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来自管城区2009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管城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64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9.88/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3∶1。病例主要集中在3~9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6.83%。病例以托幼儿童(70例)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2.68%;其次为学生(56例),占发病总数的34.15%。结论幼托儿童和小学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幼托机构和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管理的力度,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覆盖率,从根本上减少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
- 马丽平张勇杨金秀吴栋赵宁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