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乔礼

作品数:15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电气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电机
  • 2篇多目标优化
  • 2篇性能分析
  • 2篇永磁
  • 2篇永磁同步
  • 2篇永磁同步电机
  • 2篇优化设计
  • 2篇损耗
  • 2篇同步电机
  • 2篇涡流
  • 2篇涡流损耗
  • 2篇矩阵几何
  • 2篇矩阵几何解
  • 2篇缓存
  • 2篇缓存管理
  • 1篇单相
  • 1篇单相接地
  • 1篇电流控制
  • 1篇断路
  • 1篇断路器

机构

  • 10篇兰州交通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杨乔礼
  • 6篇高锋阳
  • 4篇陶彩霞
  • 3篇朱翼隽
  • 2篇杨喜娟
  • 1篇左静
  • 1篇帅斌
  • 1篇张雁鹏
  • 1篇王宇
  • 1篇魏艳伟

传媒

  • 1篇汽车工程
  • 1篇系统科学与数...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控制理论与应...
  • 1篇高压电器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交通运输系统...
  • 1篇电力系统保护...
  • 1篇汽车安全与节...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0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新型偏心磁极优化设计被引量:9
2020年
针对高功率密度的轮毂式永磁同步电机涡流损耗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偏心磁极结构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该电机磁极外圆弧偏心且内外圆弧具有不同的弧度。采用解析法分析了新型偏心磁极结构对气隙磁通密度和涡流损耗的影响。在有限元软件中对建立的10极12槽三维电机模型进行电磁及稳态温度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电机采用新型偏心磁极结构后,1 cm^3的永磁体涡流损耗降低了17.20%,永磁体稳态温度降低了3℃,改善了轮毂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
齐晓东高锋阳李晓峰李昭君杨乔礼袁成
关键词:涡流损耗气隙磁通密度
有门限的动态双队列缓存管理策略性能分析
2008年
对共享缓存分组交换机提出了按需分配缓存的具有门限的动态双队列缓存管理策略。具有门限的动态双队列特性,在提高不同优先级业务服务公平性以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同时,也提高了缓存的整体有效利用率。据此对该系统建立了M1+M2/M/1/K+(K)的排队模型,给出了相应的Q矩阵,利用矩阵几何解方法对模型求解得到了稳态概率分布。最后做了相应的性能分析,定量给出了不同优先级分组的队长分布、丢失概率等的计算公式。
杨乔礼朱翼隽
关键词:服务质量缓存管理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媒体同步的排队模型分析
2010年
针对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不同媒体流的同步问题,建立了具有休假特征离散时间随机匹配的双输入排队模型Geom_1+Geom_2/Geom/1.利用矩阵几何解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该排队系统的主要稳态性能指标:系统处在忙期的概率,两类媒体流分组的平均队长,系统处在分组不匹配状态的概率等结果.最后,通过数值例子说明了休假参数和匹配模式变化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
杨乔礼朱翼隽
关键词:多媒体同步离散时间排队多重休假矩阵几何解
高负载场景中考虑噪声及隐藏终端的C-V2X模式4性能分析
2024年
为深入探究基于蜂窝通信的车联网(C-V2X)模式4在高负载场景中的数据传输性能,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随机噪声、随机阴影衰落及隐藏终端影响的数据传输分析模型。建立了一个融合噪声与阴影衰落的双重随机信噪比和信干噪比模型,并采用Cauchy分布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推导出数据传输过程中4种典型错误概率的解析式,揭示噪声、阴影衰落与数据冲突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4种错误类型,进一步构建集噪声、阴影衰落和隐藏终端影响于一体的数据包传输成功率(PDR)解析模型;最后,利用数值仿真深入分析影响通信效率的关键参数,并探讨各个参数对PDR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噪声、高移速、高负载环境下,PDR较前期文献降低了16.7%,验证了随机噪声和隐藏终端对通信造成的不良影响。
窦祖芳王鹏杨乔礼杨喜娟
中心部分分段Halbach永磁同步轮毂电机解析计算与优化设计被引量:6
2022年
针对永磁同步轮毂电机转矩脉动和涡流损耗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主磁极中心部分分段结构。采用Halbach充磁方式,永磁体主磁极中心部分分段,边界磁极与主磁极不等宽不等厚。首先,在二维极坐标系下构建解析模型,采用精确子域模型法,对解析模型在空载、电流源激励及负载下的气隙磁密和转矩进行计算。其次,建立10极12槽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仿真验证,提出一种分级优化方法,对电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降低永磁同步电机气隙磁密谐波畸变率、转矩脉动及涡流损耗的目的。最后,与相关8种磁极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的各项电磁性能展开对比。结果表明:分级多变量多目标优化算法提高了优化效率与精度;十字型主磁极中心部分分段Halbach永磁同步电机可以显著减小涡流损耗,有利于牵引电机过载运行;H型主磁极中心部分分段Halbach永磁同步电机可以显著降低转矩脉动,提高电磁转矩和机车稳定运行能力。
高锋阳李明明齐晓东杨乔礼陶彩霞
关键词:转矩脉动涡流损耗多目标优化
基于经验小波变换的混合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测距被引量:39
2021年
针对架空线-电缆混合输电线路波阻抗不连续而引起的频谱混叠现象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WT)的混合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首先利用EWT对故障产生的暂态零序电流行波分解得到低频分量。然后根据低频分量选线判据对混合输电线路进行故障选线,通过分析奇异性检测结果准确标定故障线路行波波头。最后配电网混合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通过单端行波测距原理得以实现。PSCAD/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满足工程实践定位精度在200 m以内的要求。
陶彩霞杜雪高锋阳万应利杨乔礼
关键词:行波奇异性检测故障定位
随机丢弃机制下分组丢失重传的缓存性能分析
2008年
基于网络随机丢弃(RD)分组机制的缓存管理策略,建立了 M/M/1/K 排队模型和分组丢弃重传的 M_1+M_2/M/1/K 排队模型,以解决被丢弃的分组不重传和实现以一定概率重传的问题。利用生灭过程的极限定理和矩阵几何解方法给出了相应排队系统诸如缓存队列中平均分组数、平均重传分组数、系统利用率、分组丢失率和单位时间内平均进入缓存分组数等稳态性能指标。两类系统性能指标的数值比较结果表明,具有 RD 机制的缓存管理策略必须充分考虑分组重传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
杨乔礼朱翼隽魏艳伟
关键词:缓存管理性能分析重传矩阵几何解
一种具有重合闸功能的限流式直流断路器
2024年
为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发生短路故障后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故障隔离、限流及重合闸恢复能力,在现有直流断路器结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重合闸功能的限流式直流断路器(RCL-HDCB)。RCL-HDCB方案改进了断路器的限流支路,使其能够快速重合闸,依据动作过程及原理进行了参数设计,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中搭建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双端直流输电系统,对RCLHDCB的运行状态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设备在发生短路故障后能够快速有效开断,故障电流也得到了较好的抑制,同时重合闸运行稳定,因此该RCL-HDCB方案对柔直输电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陶彩霞王玥高锋阳杨乔礼
关键词:故障隔离重合闸
基于IEEE 802.11p的自适应主次窗口退避机制及验证被引量:2
2022年
在交通密集场景下,考虑到现有的DSRC和C-V2X两种技术都不能保证数据高效传输。本文首先介绍了所采用的车联网网络架构。其次,提出基于自适应主次窗口划分的IEEE 802.11p机制的设计,旨在降低车辆节点的冲突率进而增加数据传输率。再次,通过建立二维Markov模型获得传输时延等性能指标的解析式。最后,对改进机制进行了数值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机制相比,不管是交通稀疏还是密集场景,改进机制都能获得更好的网络性能。同时,建立时延最小和可靠性最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对提出机制进行优化,以获得均衡的系统性能。
周兴凯窦祖芳杨喜娟杨乔礼
关键词:自适应MARKOV模型多目标优化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区域划分方法研究
2025年
为解决传统人工经验模式划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CIT)检测区域,难以保证合理性和公平性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任务均衡性和结构紧凑性为双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核心的检测区域划分方法。该模型综合考虑覆盖完整性、达速检测、线-车特殊属性匹配及检测区域连通等关键约束;基于多商品流模型,构建适用于具有复杂异质性和向下兼容且非唯一匹配关系的连通性判定约束;以各目标单独求解对应最优解的倒数作为目标权重,将原模型转为与各目标总实现程度最大化的单目标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最后,设计不同场景的计算实验,得出影响分区方案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将所提方法运用于实际规模的线网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CIT异质性对划分方案的质量与求解速度影响最为显著;本文提出的检测区域划分方法可有效解决人工编制模式无法兼顾均衡检测负荷与减少异地出差的局限;使用10列CIT时,划分方案与理想解总偏差仅为2.84%,显著优于人工方案。本文可为指导检测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许旻昊薛凯肇帅斌王宇杨乔礼左静张雁鹏
关键词:铁路运输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综合检测列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