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叶
-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分析《道德经》第一章中“道”的不同英译被引量:2
- 2009年
- 目前出现的《道德经》英译本中对"道"有很多不同的翻译,这些不同的译法有其各自的可取之处,也有一些不妥的地方。本文就道德经第一章中"道"的不同英译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 李雪叶
- 关键词:道德经英译
- Be-passive作为被动语态范畴的原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为理论基础,将被动语态视为一个句法原型范畴,其中Be-passive是原型,从原型范畴的视角研究,对其不同形式和意义做出合理的解释,对理解和使用被动语态很有帮助。
- 李雪叶杜开群
- 关键词:被动语态
- 从异化和归化看《红楼梦》中“红”字的翻译被引量:1
- 2011年
- 《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译本中,杨宪益翻译"红"字时基本采用了异化法来保存"红"字特有的文化意蕴,而霍克斯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舍弃了"红"字的文化意象。通过对《红楼梦》中"红"字翻译的比较分析,说明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应兼而用之,取二者之长,使译文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并使译入语国家的读者能体会到作品本身的精髓,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 王琳李雪叶
- 关键词:异化归化红楼梦
- 英汉“惊讶”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 两千多年来,隐喻受到大批学者专家的关注和研究。隐喻素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尤其用于有异于普通语言的诗歌语言中。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对于隐喻有了新的认识。隐喻是人类思维的方式,它参与了人类的整个认知过程。...
- 李雪叶
- 关键词:英汉概念隐喻语言文化修辞手法
- 文献传递
- 关于医学院校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思考
- 2012年
- 如何培养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从而促进其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立足于目前所在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培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具体教学举措以供同仁探讨。
- 杜开群李雪叶
- 关键词:英语语用能力英语交际能力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
- 存在主义视角下《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被引量:1
- 2014年
- 一部作品能够赢得读者的喜爱,必然要有某种精神(或感悟)迎合了读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共鸣。1926年发表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是"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作品。同样诞生于一战后的存在主义思想,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具有存在主义思想。它反映了一战后这代人的心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灵魂独白。《太阳照常升起》简短地反映战后流落巴黎的青年现状,透过小说文本可以读出那些青年们的迷惘、悲观、失落、孤独而无助的灵魂,这些人在战后现实的世界里苦苦挣扎的情景,也看到他们在奢靡的生活中麻醉自我与放纵自我的堕落感。本文结合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分析存在主义视角下的"迷惘的一代"形成的原因及杰克·巴恩斯人物的象征意义。
- 李雪叶
-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
- 英汉“悲伤”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 2012年
- 在很大程度上,抽象情感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英汉"悲伤"隐喻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的对比分析。
- 李雪叶喻蓉
- 关键词:悲伤概念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