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迎春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附属康桥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神经
  • 3篇毒性
  • 3篇射器
  • 3篇神经炎
  • 3篇视神经炎
  • 3篇注射
  • 3篇注射器
  • 3篇病毒
  • 3篇病毒性
  • 2篇针帽
  • 2篇乳头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脉络膜
  • 2篇抗病毒
  • 2篇抗病毒药
  • 2篇更昔洛韦
  • 1篇单疱病毒
  • 1篇单疱病毒性
  • 1篇单疱病毒性角...

机构

  • 7篇四川省人民医...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成都医学院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3篇李迎春
  • 7篇樊映川
  • 3篇高静
  • 3篇文跃强
  • 3篇陈豫川
  • 3篇唐妮
  • 3篇弋新
  • 3篇吴晨曦
  • 3篇柏丁兮
  • 2篇胡建斌
  • 2篇刘娅利
  • 2篇刘晓云
  • 2篇李宇
  • 2篇刘娅莉
  • 1篇王文冬
  • 1篇王丹
  • 1篇董丹丹
  • 1篇曲超
  • 1篇雷春涛
  • 1篇陈辉

传媒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一次性螺旋型针帽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螺旋型针帽注射器,针栓的外壁上设置有针栓螺纹,针帽的开口端的内壁上设置有针帽螺纹,针帽与针栓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根据螺纹无摩擦力机械利益、简谐运动、胡克定律以及最小作用量原理,将针帽和针栓的硬性...
高静柏丁兮文跃强吴晨曦刘晓云弋新唐妮李迎春
文献传递
微波固定法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实验研究
2011年
背景组织病理学检测过程中用传统的化学固定法固定完整的眼球标本易造成视网膜冲经纤维层的水肿,影响检测结果的评价。研究表明微波固定法可以避免待测组织的损伤,但操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尚待研究。目的探索微波法固定兔眼视网膜的适宜能量和时间参数,评价微波固定后视网睽结构的清晰度和视网膜的脱离情况。方法摘除2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的眼球,分为化学试剂组、微波组和微波+化学试剂组。化学试剂组2只兔4只眼置于传统的冰醋酸+甲醛+氯仿(2:1:2)混合固定液中同定2d;微波组8只兔16只眼置于400ml水内,微波解冻档分别处理80、160、240、320S。微波+化学试剂组12只兔24只眼微波处理后辅以化学试剂㈣定l~2h。结果微波组处弹240S即可得到眼组织结构染色清晰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切片,与化学试剂组同定效果相似;微波+化学试剂组固定的视网膜结构更清晰。微波组视网膜脱离面积为16.3%±11.5%,化学试剂组为50.0%±24.5%,微波+化学试剂组为6.7%±7.8%,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433,P=0.000)。微波固定200~240s后辅以化学固定1~2h,视网膜的各层结构更清晰,脱离面积更小。结论微波固定可节省时间,避免使用有害化学试剂,固定效果与常规化学试剂相似,并且可以防止视网膜脱离;微波固定联合短暂化学同定可以得到更清晰的病理切片。
曲超王丹王文冬李迎春董丹丹樊映川
关键词:视网膜结构
一种按动式锐器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动式锐器盒,包括外盒盖、内盒盖、大孔和小孔,所述外盒盖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内盒盖为半圆形结构,设置于所述外盒盖内,所述大孔为胃状,设置于所述外盒盖内,所述小孔设置于所述内盒盖和所述大孔之间,其特征在于...
高静吴晨曦文跃强柏丁兮弋新唐妮李迎春
文献传递
一种防刺伤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刺伤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注射针和针帽,注射器分为乳头、空筒、活塞和活塞柄;注射针分为针栓、针梗和针尖,所述针栓的一端与乳头连接,所述针梗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针栓的另一端,所述针帽套装于所述注射针上后安装...
高静文跃强吴晨曦柏丁兮刘晓云弋新唐妮李迎春
文献传递
视神经炎药物治疗新进展被引量:11
2010年
视神经炎(opticneuritis,ON)指能够阻碍视神经传导功能,引起视功能一系列改变的视神经病变。其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且大多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我们对目前已经应用于眼科临床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及其它药物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李迎春樊映川
关键词:视神经炎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
眼轮匝肌颞侧转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运用眼轮匝肌颞侧转位术对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09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93只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均采用下睑板前眼轮匝肌颞侧转位整容手术。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患者术后矫正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共67例(72只眼)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效果良好49例(51只眼),效果一般18例(21只眼)。所有完成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感染、眼睑成角畸形等并发症,术后角膜上皮脱落均治愈。67例(72只眼)患者下睑皮肤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紧致上提。结论眼轮匝肌颞侧转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能取得治疗与美容双重疗效,在一定阶段内能防止复发。
李迎春樊映川陈辉刘娅利邱秋
关键词:老年性下睑内翻眼轮匝肌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脉络膜厚度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成年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及脉络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及其与眼轴长度、屈光度、年龄的关系。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爱尔集团成都康桥眼科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85例(150眼)为高度近视组,同期健康志愿者80例(160眼)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加强深度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EDI)模式,3.46 mm扫描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盘周脉络膜厚度,以6 mm的扫描线对黄斑部进行0o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比较组间RNFL厚度和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与眼轴长度、屈光度和年龄的关系。结果高度近视眼和正视眼RNFL厚度分别为(85.35±12.31)μm和(108.42±9.42)μm,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167.23±45.26)μm和(342.25±58.39)μm,盘周脉络膜厚度分别为(141.38±48.93)μm和(198.85±63.23)μ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度近视组RNFL厚度和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P<0.01)。高度近视RNFL和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屈光度、年龄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患者RNFL和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明显变薄,且与眼轴长度、屈光度、年龄密切相关。
李迎春樊映川
关键词:高度近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脉络膜厚度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 AMD)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w AMD患者16例16眼,确诊为PCV患者5例5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常规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根据需要补充治疗。定期行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测量。结果:6mo时平均注射次数为2.93±0.27。基线及6mo时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87±0.52和0.74±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mo时视网膜中央厚度从352.24±131.82降至251.73±69.41μm(P<0.01),脉络膜厚度从331.93±115.35降至304.72±104.59μm(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w AMD及PCV可稳定视力,降低患眼视网膜厚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李迎春樊映川
关键词:老年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以重复测量多时间点Meta分析(all time-points meta-analysis,ATM)为研究策略,系统评价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
李迎春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临床干预COCHRANE系统评价
更昔洛韦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病毒性视神经炎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更昔洛韦联合甲泼尼龙综合疗法和甲泼尼龙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0年3月入院41例(60只眼)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的病毒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30只眼)和对照组(20例30只眼)。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30、90、180天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视野。结果两组患者的视力、平均视野缺损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甲泼尼龙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综合疗法。均随时间得到改善(P<0.001)。两组患者视力在治疗的第3天开始恢复,30 d治疗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80 d时两组视力改善无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第7天和第14天平均视野缺损开始恢复(P<0.001)。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甲泼尼龙综合疗法较单纯甲泼尼龙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视神经炎能更快提高患者视力、恢复视野、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李迎春樊映川胡建斌陈豫川刘娅莉李宇
关键词:视神经炎更昔洛韦甲泼尼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