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6、IL-8、全血hs-CRP、CD3^+/HLA-DR^+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3^+/HLA-DR^+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提供脑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参考及评价预后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分为4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特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h、24h及第3、5、7天)TNF-a、IL-6、IL-8、hs-CRP、CD3^+/HLA-DR^+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患者伤后12h内TNF-a、IL-6、IL-8、hs-CRP、CD3^+/HLA-DR^+水平均升高,TNF-a、IL-6、IL-8水平在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持续下降,而特重型组伤后第7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P〈0.05)。TNF-a、IL-6、IL-8水平升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TNF-a、IL-6、IL-8、CD3^+/HLA-DR^+水平升高又与hs-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损伤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脑损伤急性期,炎性反应因子TNF-a、IL-6、IL-8、hs-CRP及血管损伤的细胞因子CD3^+/HLA-DR^+表达与血肿的扩大密切相关,各类参与炎性反应的因子相互促进和调节,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
- 李舟王笑颜顾金华
- 关键词:IL-6IL-8HS-CRP
- 急性脑损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方法对12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分4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特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小时、1天、3天、5天、7天〉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
- 李舟
- 文献传递
- 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性激素的变化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性激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分为4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和特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h、1d、3d、5d和7d)NSE、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四组患者入院12h内NSE、E2、P、T均升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特重型组和重型组3d后NSE明显升高,达到一个迟发高峰,特重型组持续升高。E2、T、P浓度男女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急性脑损伤患者体内NSE和性激素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进程及预后,为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 李舟邹伟华顾金华
-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性激素
-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血磷脂酸、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血磷脂酸(LP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探讨LPA、MDA、SOD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评价预后。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24h及第3、7、14天)LPA、MDA、SOD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脑梗死患者12h内LPA、MDA水平均升高.24h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组脑梗死患者上述指标第7天均持续下降,而重型组伤后第14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均P〈0.05)。3组脑梗死患者SOD水平均持续下降(P〈0.05或0.01).重型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LPA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体r8血小板活化,形成血栓。氧自由基代谢产物MDA上升,氧自由基清除酶SOD下降。动态联合监测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且有助于评价预后。
- 李舟蒋亚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血磷脂酸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 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6年
- 李舟顾金华
- 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检测胃癌诊断恶性肿瘤死亡CA72-4消化道
-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和白介素-8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浆降钙素原(PCT)、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所有新生儿败血症患儿(87例)及对照组(30例)儿童入院当天用抗生素前采血检测PCT、hs-CRP、IL-6和IL-8,并选30例治疗有效患儿1周后复查(恢复组)。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浆PCT,用免疫比浊法测全血hs-CRP、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6、IL-8的浓度。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组PCT、hs-CRP、IL-6、IL-8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1),新生儿败血症组30例治疗有效患儿1周后复查PCT、hs-CRP、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0.01)。联合检测PCT、hs-CRP、IL-6、IL-8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88.1%、82.8%和91.1%。结论联合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PCT、hs-CRP、IL-6、IL-8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及疗效评价。
- 李舟王笑颜
- 关键词:败血症血浆降钙素原
- 516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李舟顾金华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血培养药敏试验新生儿疾病
-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部分凝血功能与凝血因子指标的检测被引量:5
- 2000年
- 李舟
- 关键词:心肌缺血脑缺血凝血功能凝血因子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溶血磷脂酸B型钠尿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溶血磷脂酸(LPA)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 h、24 h、3 d、7 d、14 d Hcy、LPA、BN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脑梗死患者12 h内Hcy、LPA、BNP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3组脑梗死患者Hcy、LPA、BNP的水平达到峰值后均持续下降,而重型组14 d后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动态监测有助于协助临床早治疗和早期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 李舟蒋亚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 急性脑损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CD3^+/HLA-D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08年
-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CD3+/HLA-DR+的浓度变化。方法对12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分4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特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小时、1天、3天、5天、7天)血清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CD3+/HLA-DR+的浓度变化。结果4组患者入院12小时内的血清hs-CRP、IL-6、CD3+/HLA-DR+浓度均升高,特重型组伤后12小时内升高幅度明显高于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浓度均持续下降,而特重型组仍保持较高的浓度,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s-CRP与IL-6、CD3+/HLA-DR+水平呈正相关(γ=0.479,0.561,P<0.01)。结论脑损伤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hs-CRP、IL-6、CD3+/HLA-DR+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如浓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提示脑组织神经元损伤严重,愈后不良。
- 李舟邹伟华顾金华
- 关键词:脑损伤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