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
- 作品数:26 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缺血性脑损害79例预后观察
- 2004年
- 郭维加赵卫东李立新靳红林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损害预后急性脑积水
- 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rtPA溶栓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rtPA溶栓早期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目标血压140~150mmHg)106例和指南降压组(目标血压<180mmHg)130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均在溶栓后1h内达标,维持72h。两组患者均于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24h后行多模MRI检查,获得DWI梗死灶和PWI低灌注区体积;观察比较溶栓治疗后1、3、7天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记录静脉溶栓治疗后1天内并发出血转化和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以及90天内的病死率。结果 236例患者中,210例得到可分析的多模MRI图像,其中强化降压组98例,指南降压组112例。溶栓治疗1天后,两组患者的DWI梗死灶体积均较溶栓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溶栓治疗1天后再灌注率分别为26.53%、30.36%,两组DWI梗死灶体积增加值、溶栓治疗1天后PWI序列低灌注体积、再灌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3、7天的NIHSS评分均低于指南降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的出血转化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指南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治疗90天后的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rtPA溶栓患者脑组织低灌注和梗死面积无影响,有助于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李立新孙利民徐红强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
- 心源性脑栓塞47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心源性脑栓塞患者47例,分析其原发病类型、临床表现、梗死位置等。并给以脱水、降低颅内压以及改善脑细胞代谢治疗。结果本组47例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9例,无效8例,无效病例中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82.9%。结论各种原因的心房颤动是导致心源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其中栓塞的主要部位在颈内动脉系统,治疗时处理因栓塞导致的脑梗死外,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 李立新贺雪琴
- 关键词:心源性脑梗死心房颤动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1
- 2016年
-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人格、行为等改变,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01—2015-10诊治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3例,女27例;年龄65-78岁,平均(72.5±1.5)岁;病程2-5a,平均(3.5±0.5)a。
- 李立新梁永胜
- 关键词:老年痴呆盐酸多奈哌齐生活质量
-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巴曲酶、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巴曲酶、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曲克芦丁,2组其他内科治疗相同。于治疗前、治疗后3、7、21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治疗组Fib较稳定下降,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显效率66.7%,总有效率89.7%,较对照组46.2%、71.8%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巴曲酶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 郭志勇刘丽娇李立新
- 关键词:巴曲酶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6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抽血化验,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2.2±3.4)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3.9±2.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进展性脑梗死的一项危险因素,为此,应积极预防与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效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
- 李立新孙利民
-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展性脑梗死
- 多靶点引流治疗大面积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靶点引流治疗大面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方法以2002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73例出血量≥6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即多靶点组,39例)和对照组(单靶点组,34例)。两组均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下据CT片定位,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组据血肿位置、大小、是否破人脑室予双针或三针穿刺引流治疗(血肿和侧脑室同时穿刺),对照组以血肿最大层面中心为微创穿刺清除点单针穿刺引流治疗。比较两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39例,治疗28d后总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是69.23%和15.38%;对照组34例,治疗28d总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8.24%和44.12%。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穿刺治疗大面积脑出血多靶点优于单靶点。
- 李立新程桂林刘丽娇郭志勇
- 关键词:多靶点大面积脑出血临床疗效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DEACMP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立新梁永胜程桂林丁继岩崔燕
-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高压氧
- 微创多靶点清除术治疗重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创多靶点清除术治疗重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重型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I组)10例,多靶点微创术组(Ⅱ组)20例,单靶点组(Ⅲ组)20例,对比3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多靶点组总有效率明显较其余2组提高(P<0.05);死亡率亦较其余2组显著下降(P<0.05);多靶点组出院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手术组后7 d复查CT见多靶点组血肿有效清除17例(占85%);单靶点组血肿基本清除11例(占55%),2组比较(P<0.05)。结论多靶点微创清除术是减轻重型脑出血颅压高、排除颅内积血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郭志勇王海合李立新
- 关键词:微创多靶点重型脑出血
-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程度。方法:收集612例(366例缺血性和24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个人疾病史、生活方式、临床检查及生化指标结果等资料,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尿血酸、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比例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9.051、14.314、8.573、11.143、39.854和4.954,P均<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吸烟、肥胖和房颤的比例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7.360、2.116、5.778、4.965和14.553,P均<0.05);相对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的因素有房颤、肥胖、高甘油三酯、脑卒中史、脉压增大、年龄>60岁和高尿酸(OR=3.564、3.452、2.364、1.978、1.512、1.322和1.315,P均<0.05),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OR=0.689,P<0.001)。结论: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危险因素,相对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密切的危险因素是房颤、肥胖、高甘油三酯、脑卒中病史、脉压增大、年龄>60岁和高尿酸等。
- 李立新李琳琳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