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丽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应激
  • 2篇应激障碍
  • 1篇幸存
  • 1篇幸存者
  • 1篇验证性因素分...
  • 1篇症状
  • 1篇神经机制
  • 1篇食欲
  • 1篇食欲素
  • 1篇通事
  • 1篇量表
  • 1篇唤醒
  • 1篇急性
  • 1篇急性应激
  • 1篇急性应激障碍
  • 1篇交通事故
  • 1篇创伤
  • 1篇创伤后
  • 1篇创伤后应激
  • 1篇创伤后应激障...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潍坊市益都中...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篇李秀丽
  • 1篇李勇辉
  • 1篇董昕文
  • 1篇王慧颖
  • 1篇曹成琦
  • 1篇李中权
  • 1篇王力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唤醒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形成发展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被引量:1
2011年
高唤醒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主要症状之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与发展起核心作用。急性应激期产生的高唤醒可以预测其后PTSD的回避与麻木、再体验等症状的形成,在创伤后早期,降低唤醒程度可以减轻PTSD相关的症状表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变化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过度释放,同时皮质醇(酮)水平下降,这二者是高唤醒产生与维持的主要原因。另外,5-羟色胺(5-HT)系统的高度激活也影响了高唤醒的形成。食欲素神经肽与NE、CRF与5-HT系统有密切的神经联系,可能参与高唤醒的调节,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
王慧颖董昕文李秀丽李勇辉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食欲素
中国交通事故幸存者中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结构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我国交通事故幸存者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结构。方法:被试为228名交通事故幸存者,其中男性184人,女性44人,年龄39.4±12.4岁。采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在被试经历事故2-23天内进行评估。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3个竞争性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一个3因子的结构模型包括:分离、回避、再体验与高唤起。结论:采用分离、回避以及再体验与高唤起3个症状簇来解释与组织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更为合适。
李秀丽李中权王力曹成琦
关键词:急性应激障碍验证性因素分析交通事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