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灵娟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缺血
  • 3篇远隔部位
  • 3篇灶性
  • 3篇灶性脑缺血
  • 3篇脑缺血
  • 3篇局灶
  • 3篇局灶性
  • 3篇局灶性脑缺血
  • 3篇大鼠局灶性脑...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新生
  • 2篇缺血后
  • 2篇APE
  • 2篇DNA损伤
  • 2篇DNA损伤修...
  • 2篇MIRNA
  • 1篇凋亡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修复酶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李灵娟
  • 7篇刘运海
  • 5篇冯洁
  • 4篇黄清
  • 4篇邵艳敏
  • 2篇王桂斌
  • 2篇杨期东
  • 2篇张宁
  • 2篇靳欣
  • 2篇孙新刚
  • 1篇刘元
  • 1篇李立
  • 1篇曾凤
  • 1篇王特
  • 1篇田田
  • 1篇赵艳
  • 1篇王玮
  • 1篇刘宝琼
  • 1篇周琳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2014`中...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miRNA-376b-5p对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调控
李灵娟刘运海刘宝琼王桂斌
关键词:血管新生
抗凝血酶Ⅲ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抗凝血酶Ⅲ(AT—Ⅲ)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生理抗凝作用的70%~80%。AT-Ⅲ是肝素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分子中有肝素结合位点和凝血酶结合位点。1抗凝机制肝素与AT-Ⅲ结合,引起AT-Ⅲ的构型发生改变,暴露出活性中心,
李灵娟
关键词:抗凝作用结合位点抗凝物质
长沙地区50岁以上常住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调查长沙市50岁以上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长沙市天心区20个社区作为调查点,对50~90岁常住居民超重和肥胖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调查不同体质量人群中的高血压分布。结果该地区人群超重及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8.9%和6.1%,女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为33.1%和5.3%,男性为46.8%和7.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均<0.01)。60~69岁人群超重的发生率较50~59岁和70~90岁人群高(P=0.032,0.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吸烟、饮酒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相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与BMI呈正比。结论长沙市50岁以上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尤其是男性;影响BMI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吸烟和饮酒等;随着BMI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曾凤刘运海杨期东周琳王玮刘元孙新刚田田靳欣李灵娟
关键词:超重肥胖患病率流行病学
长沙社区人群卒中发病率的监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2008-2012年连续5年长沙社区人群卒中及其亚型的发病率及变化趋势。方法在长沙市选择共计约10万名人群的两个社区,对其2008-2012年间卒中及其亚型的发病率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08-2012年长沙市每10万人群卒中、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平均发病率经年龄标化后分别为176.2(95%CI170.3~182.1)、80.0(95%CI 76.0—84.0)、85.5(95%CI81.4~89.6)及9.5(95%CI8.1~10.9)。2008-2012年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经年龄标化后呈升高趋势,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经年龄标化后无明显变化。监测期间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难分类卒中占卒中比例分别为46.0%(612/1329)、48.2%(641/1329)、5.0%(67/1329)及0.7%(9/1329)。结论2008-2012年间脑出血为长沙市卒中的主要亚型,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孙新刚王特张宁杨期东刘运海靳欣李灵娟冯洁
关键词:卒中发病率年龄因素
AP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部位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急性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丘脑、黑质、海马、脑干和脊髓均可发生继发性损害.本实验旨在观察DNA 碱基切除修复指标APE、DNA 氧化损伤指标8-ohDG 在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区的表达,探讨二者在缺血...
邵艳敏刘运海冯洁李灵娟黄清
AP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部位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部位DNA修复酶APE与DNA氧化损伤指标8-0HdG的表达,探讨二者在缺血后远隔部位的变化规律和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脑缺血后远隔部位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63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
黄清邵艳敏冯洁李灵娟刘运海
DNA修复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部位损伤修复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梗死后远隔部位海马的继发损害导致DNA修复酶(APE)以及DNA氧化损伤指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改变. 方法 采用SD大鼠制作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MCAO),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PE、8-OHdG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缺血侧海马CA1区APE的表达自缺血2h开始下降,并随缺血时程延长持续下降(F=11.91,P<0.05);8OHdG和TUNEL阳性表达自缺血6h开始出现,随缺血时程延长,两者阳性表达持续增加(F=9.23、10.46,均P<0.05),缺血24~72 h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pMCAO组大鼠APE、8-OHdG和TUNEL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部位存在DNA氧化损伤;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部位APE表达下降,DNA氧化损伤积累和发展诱导细胞凋亡.
黄清邵艳敏冯洁李灵娟刘运海
关键词:脑缺血DNA修复酶类细胞凋亡
miRNA对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调控
目的分别在动物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脑缺血缺氧后miRNA的表达变化,血管新生以及HIF-1-VEGF-Notch信号通路中HIF1A,VEGFA,Notch1分子的表达情况。体外实验探讨miRNA-376b-5p对血管新生...
李灵娟黄清张宁刘运海王桂斌赵艳李立邵艳敏冯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