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桂贤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胆管
  • 5篇内镜
  • 5篇护理
  • 5篇ERCP
  • 4篇逆行
  • 3篇胆管造影
  • 3篇胆管造影术
  • 3篇胰胆管
  • 3篇胰胆管造影
  • 3篇胰胆管造影术
  • 3篇造影
  • 3篇造影术
  • 3篇内镜逆行
  • 3篇结石
  • 2篇胆胰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胰管
  • 2篇术后
  • 2篇逆行胰胆管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12篇李桂贤
  • 4篇甘喆
  • 3篇尹耀新
  • 2篇刘吉奎
  • 2篇徐佳卿
  • 2篇刘志兰
  • 2篇刘晓平
  • 1篇羊娟
  • 1篇胡琼华
  • 1篇王惠
  • 1篇周陶
  • 1篇郑凤梅
  • 1篇黄琴
  • 1篇温敏
  • 1篇蔡文训

传媒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使用ERCP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使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30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护理组(CPN组,n=150)与常规护理组(UC组,n=150)。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ERCP对其进行检查和治疗,在此期间分别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CPN组患者与UC组患者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与UC组患者相比,CPN组患者治护的优良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均更高,其术后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ERCP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能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术后住院的时间,提高其疗效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李桂贤甘喆刘志兰
关键词: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路径护理
经胆胰隔膜切开联合改良胰管支架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困难插管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经胆胰隔膜切开联合改良胰管支架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的困难插管的6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单纯经胆胰隔膜切开(TPS)及经胆胰隔膜切开联合改良胰管支架技术(TPS+mPS)解决困难插管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PS组与TPS+mPS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肝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插管成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S+mPS组在外周血WBC(×10^(9)/L)水平、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单纯TPS组(P<0.05)。TPS组有2例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TPS+mPS组无出血病例;两组均无穿孔病例发生。结论 经胆胰隔膜切开联合改良胰管支架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困难插管的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矫元君林齐睿尹耀新李桂贤刘晓平
关键词:困难插管ERCP术后胰腺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SBRA交班模式对ERCP术后患者住院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分析SBRA交班模式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患者住院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ERCP术后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交班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SBRA交班模式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进行ERCP手术后的患者采用SBRA交班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住院满意程度。
甘喆李桂贤宋秋子万小媛
关键词:ERCP满意度护理质量
雾化器不同位置对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疗效的观察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连续雾化器置于呼吸机回路不同位置工作时对病人气道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行机械通气、雾化治疗病人分为3组。A组雾化器置于呼吸回路吸气端离气管插管约50 cm处,B组置于Y型接头吸气端,C组置于气管插管处。[结果]A组和B组、A组和C组雾化后评分及评分改善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气道疗效有效率最高(P<0.05)。[结论]连续雾化器置于呼吸回路离气管插管约50 cm处行雾化治疗气道疗效的有效率最高。
温敏郑凤梅李桂贤徐佳卿
关键词:雾化器机械通气疗效
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干预在ERCP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干预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ERCP)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460例ERCP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0例。对照组男110例,女120例,年龄(52.49±6.27)岁,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男115例,女115例,年龄(51.53±6.29)岁,采用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评分、疾病知识掌握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74±1.04)分比(8.37±1.03)分、(6.37±1.04)分比(8.69±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89、22.369,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心理咨询、药物指导、饮食运动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95.22%(219/230)比67.39%(155/230)、90.00%(207/230)比70.43%(162/230)、85.22%(196/230)比63.91%(147/230)、90.00%(207/230)比72.17%(166/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579、27.741、27.521、23.829,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4%(7/230)比12.17%(28/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8,P<0.05)。结论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应用于ERCP患者,具有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疾病知识掌握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值得推广。
甘喆李桂贤董寒星
关键词:围手术期健康宣教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潜在临床意义及对ERCP诊疗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的潜在临床意义及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的影响。方法 427例行ERCP患者,根据有无JPDD分为憩室组(104例)、无憩室组(323例);憩室组按十二指肠乳头在憩室内或外分成憩室内型组(14例)、憩室外型组(90例)。比较憩室组与无憩室组、憩室内型组与憩室外型组性别、年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情况[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并发症(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 憩室组平均年龄(60.76±15.2)岁、年龄≥60岁占比59.62%、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41.35%均高于无憩室组的(50.25±15.78)岁、29.72%、25.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组与无憩室组性别、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行EST占比、术中行ENBD占比及术后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内型组平均年龄、年龄≥60岁占比高于憩室外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内型组与憩室外型组性别、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行EST占比、术中行ENBD占比及术后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JPDD的可能性增加。不同憩室分型对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影响是否存在不同,可能还需要多中心大数据的分析来证实。
矫元君尹耀新李桂贤刘吉奎林齐睿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结石
ERCP与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中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姑息性治疗中各自疗效。根据研究结果,为今后MOJ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资料,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收集我院肝胆胰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有行ERCP或PTCD姑息性治疗MOJ的病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ERCP组与PTCD组。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诊断、梗阻部位、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各项指标、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项指标变化:两组术后ALT、TB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ERCP组术后TB指标下降更加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天数:ERCP组术后住院天数平均值为7.25天,PTCD组为17.73天,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RCP与PTCD均为姑息性治疗MOJ有效手段,可有效缓解梗阻性黄疸造成的肝功能损害,但ERCP在减黄效果上更加显著;ERCP可显著降低病人术后住院天数,但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住院费用方面无显著差异。
张龙刘吉奎尹耀新李桂贤甘喆刘晓平
关键词:ERCPPTCD姑息性治疗
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行消化内镜治疗的502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无缝隙对接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两组的诊疗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的诊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使用无缝隙对接护理方式对急性消化内镜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缩短其诊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适合推广。
李桂贤
关键词:护理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在内镜治疗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在内镜治疗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镜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可提升其疾病知识掌握度和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李桂贤
关键词:胆管结石内镜临床护理路径延续护理
危重患者两种血糖控制方法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的适宜方法 ,以提高血糖控制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方法将126例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将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11.9mmol/L以下,强化组12~24h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均严格动态监测血糖变化。结果入ICU第2、3、5天强化组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1);低血糖、病死、医院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低于或短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危重患者有益,但较常规治疗并不能显著改善危重患者状况和预后。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严格动态观察血糖变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保证危重患者各项治疗顺利进行。
胡琼华蔡文训羊娟黄琴周陶李桂贤徐佳卿
关键词:危重患者ICU胰岛素血糖控制血糖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