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晟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心肌
  • 6篇缺血
  • 4篇再灌注
  • 4篇牡荆
  • 4篇牡荆素
  • 3篇心肌缺血
  • 3篇心脏
  • 3篇再灌注模型
  • 3篇在体心肌
  • 3篇灶性
  • 3篇灶性脑缺血
  • 3篇体重
  • 3篇线栓法
  • 3篇小鼠
  • 3篇脑缺血
  • 3篇局灶
  • 3篇局灶性
  • 3篇局灶性脑缺血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模型

机构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淮北职业技术...

作者

  • 11篇李晟
  • 8篇董六一
  • 5篇甄毅岚
  • 3篇陈志武
  • 3篇王亚男
  • 2篇江勤
  • 2篇郭岩
  • 2篇吴常青
  • 2篇汪春彦
  • 1篇丁兰婷
  • 1篇程元光
  • 1篇史开宇
  • 1篇盛汝祥
  • 1篇董金龙

传媒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6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栓法制备不同体重KM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B组(♂,25~29 g)、C组(♂,30~34 g)、D组(♂,35~39g),E组(♀,20~24 g)、F组(♀,25~29 g)、G组(♀,30~34 g)、H组(♀,35~39 g),每组10只。线栓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单丝尼龙线(直径0.128~0.180 mm),液体石蜡处理浸泡后,从右侧颈总动脉进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时拔出线栓,并对模型进行评价,采用的主要观察指标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同假手术相比,不同体重实验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神经行为功能异常,TTC染色脑组织显示出明显的梗塞灶。与C、D组相比,A、B两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显著性增加(P<0.01);与G、H组相比,E、F两组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也显著性增加(P<0.01,P<0.05)。雄性KM小鼠与雌性相比,成模率较高且死亡率相对较低。此外,A组与E组相比,其行为学评分显著增加(P<0.01);B组与F组相比,小鼠行为学评分以及脑梗塞体积显著增加(P<0.01)。结论体重在25 g左右的雄性KM小鼠制备模型成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适合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甄毅岚王亚男李晟董金龙盛汝祥史开宇董六一
关键词: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线栓法体重
牡荆素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牡荆素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为牡荆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改良的推管法结扎冠状动脉左...
李晟
关键词:牡荆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抗氧化机制磷酸化
文献传递
牡荆素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牡荆素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冠脉结扎致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心肌的缺血程度和梗死范围以及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采用大鼠血瘀证模型,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大鼠血栓模型,检测血栓干重及湿重。结果:牡荆素4,2,1mg/kg可显著减小犬心肌的缺血范围和梗死范围,同时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浆中LDH及CK的异常增高;牡荆素6,3,1.5mg/kg可降低血瘀证模型中全血及血浆粘度值,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另外,牡荆素6,3mg/kg可明显减轻血栓的干重,从而抑制血栓形成。结论:牡荆素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心肌的梗死体积、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提高RBC变形能力、抑制血栓形成等有关。
李晟江勤郭岩董六一
关键词:牡荆素心肌缺血冠脉结扎血瘀证
用线栓法制备不同体重昆明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按体重分为4组:A组(20-25g)、B组(25-30g)、C组(3...
甄毅岚王亚男李晟董六一
关键词:小鼠线栓法
文献传递
NF-κB在心脏缺血及再灌损伤中的两面性被引量:2
2012年
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它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的发生发展,并在多种病理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且通过Bcl-2家族、TRAF家族、JNK、p38、caspase等途径抑制细胞凋亡。研究表明NF-κB对严重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持续活化的NF-κB却表现出对心脏的损害作用。NF-κB在心肌细胞中的多方面作用的潜在机制至今仍不清楚。通过调控NF-κB信号转导,可能为治疗免疫、炎症及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策略。于此,该文就NF-κB的激活及其与心肌损伤的关系做一综述。
李晟董六一
关键词:NF-ΚB心肌缺血细胞凋亡
牡荆素经由调节炎症因子及MAPK通路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牡荆素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分钟,再灌注60分钟。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组,牡荆素(1.5...
李晟甄毅岚吴常青汪春彦董六一陈志武
关键词:心脏牡荆素炎症因子MAPK
用线栓法制备不同体重昆明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按体重分为4组:A组(20-25g)、B组(25-30g)、C组(3...
甄毅岚王亚男李晟董六一
关键词:小鼠线栓法
基于Oncomine数据库分析RAB31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2019年
目的探讨RAB3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Oncomine数据库检索并分析RAB31基因在胃癌的各项研究中的表达情况。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对患者进行生存周期分析。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455个不同肿瘤类型的研究结果,关于RAB31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共有78项,其中RAB31表达增高的研究有56项,表达降低的研究有22项。共有6项研究涉及RAB31在胃癌组织和在正常组织的表达,共包括458个样本,与对照组相比,RAB3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RAB31表达对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发现,和低表达组相比,RAB3高表达组的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AB3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
李晟余超程元光文刚
关键词:胃癌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弥漫型胃癌肿瘤标志物预测研究
背景和目的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的发病和...
李晟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弥漫型胃癌差异表达基因AGT基因
文献传递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杂种犬30只,人工呼吸下开胸,给药后观察其心率(HR)、血压(MAP)、心输出量(CO)、冠脉血流量(CBF)、左室压(LVP)及血氧含量,计算冠脉阻力(CVR)和体循环总外周阻力(TP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测定麻醉犬冠脉流量和心输出量,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氧含量。结果:黄蜀葵花总黄酮60、30mg/kg能增加犬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的血流量、增加每分钟100克心肌血流量及心搏出量;提高心搏指数及心脏指数;降低左室内压、左室舒张末期压、总外周血管阻力和冠脉阻力。结论:黄蜀葵花总黄酮可明显改善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参数。
丁兰婷李晟江勤郭岩陈志武董六一
关键词:黄蜀葵花总黄酮血流动力学心肌耗氧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