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晋伟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钛合金
  • 3篇接头
  • 3篇焊接接头
  • 3篇合金
  • 2篇电子束
  • 1篇电子束焊
  • 1篇电子束焊接
  • 1篇电子束焊接技...
  • 1篇电子束局部热...
  • 1篇电子束钎焊
  • 1篇断口分析
  • 1篇真空
  • 1篇真空热处理
  • 1篇塑性
  • 1篇套管
  • 1篇套管接头
  • 1篇钎焊
  • 1篇钛合金薄板
  • 1篇钛合金焊接
  • 1篇显微组织

机构

  • 5篇中航工业北京...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5篇李晋伟
  • 2篇毛智勇
  • 1篇胡伟
  • 1篇余伟
  • 1篇胡刚
  • 1篇兑卫真
  • 1篇李晓慧
  • 1篇刘昕
  • 1篇林建航
  • 1篇杨武林
  • 1篇李晓延
  • 1篇吴冰
  • 1篇汪邦中
  • 1篇王晶
  • 1篇刘小刚
  • 1篇付鹏飞
  • 1篇冯建军
  • 1篇巩水利
  • 1篇张亦良
  • 1篇杨晓华

传媒

  • 1篇焊接学报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焊接技术
  • 1篇材料工程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TC4钛合金薄板激光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及断口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研究了TC4钛合金薄板激光焊接接头及母材的疲劳性能,并对其疲劳断口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头的疲劳寿命在低应力水平时高于母材,在高应力水平时低于母材.母材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在裂纹扩展区有平行排列的弯曲的二次裂纹和期间更细的疲劳辉纹,瞬断区为细小的等轴韧窝.焊缝疲劳裂纹起源于表面的气孔,源区有笔直且平行排列的二次裂纹;在裂纹扩展区,断口形貌与组织有关,细晶区为韧窝,在细晶与柱状晶交界处为敞口浅韧窝,柱状晶和粗晶区为晶粒大小的刻面,上有大量的微剪切滑移带,断裂机理为滑移带形成及开裂.
杨武林杨晓华李晓延兑卫真林建航李晋伟巩水利
关键词:钛合金激光焊接
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对TC4钛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电子束焊后局部热处理技术是伴随电子束焊接技术发展起来的 1种新颖的加工技术 ,可以改善和提高电子束焊缝的组织及力学性能 ,避免缺陷 ,提高焊接质量。与整体真空退火热处理相比 ,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后TC4钛合金接头区组织形态相同 ,但SEM照片显示焊缝区针状组织更加细密 ,焊缝区显微硬度均分布较平稳 ;抗拉强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拉伸塑性降低了 ,但达到了母材的水平。电子束焊后局部热处理技术作为中间热处理或用于无法进行整体真空热处理的情况下 ,是对整体真空热处理的有益补充。
付鹏飞毛智勇李晋伟冯建军余伟
关键词:TC4钛合金真空热处理焊接接头电子束焊接技术拉伸塑性
TC11焊接接头髙周疲劳分形损伤模型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金属疲劳断口具有几何分形特征,将Chaboche高周疲劳损伤模型推广到分数维空间,建立了综合考虑断口细观特征的髙周疲劳分形损伤演化模型.针对TC11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以载荷控制的疲劳试验为基础研究其高周疲劳性能;采用扫描电镜法(SEM)对断口微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得到了各级载荷下疲劳断口的分形维数;通过对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了疲劳损伤演化模型中的相关材料参数,从而建立了TC11焊接接头各级载荷下的分形损伤演化方程.
刘小刚郭海丁汪邦中李晋伟吴冰
关键词:焊接接头高周疲劳分形
不锈钢套管接头电子束钎焊的组织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确定了不锈钢管件套接接头电子束钎焊的工艺参数,并获得了良好的钎焊接头。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电子束钎焊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钎缝区主要是固溶体组织和少量的化合物;母材区除了奥氏体组织外,还存在Cu元素的晶间扩散。
刘昕胡刚李晋伟毛智勇
关键词:电子束钎焊显微组织不锈钢套管接头
疲劳可靠性实验中的“截尾寿命”处理方法
2014年
针对概率疲劳统计中疲劳极限与定时截尾数据的处理问题,提出了求解疲劳极限的"配对寿命加权法"及求解疲劳曲线的"截尾寿命近似法"。以钛合金焊接试件为研究对象进行升降法及成组法疲劳试验,按照常规及本工作两种方法计算疲劳极限及各应力水平下寿命的对数正态分布参数,运用三参数模型得到2级置信水平6级可靠度的12组C-PS-N曲线及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配对寿命加权法"与传统升降法吻合良好,当同一应力寿命相差3倍时,疲劳极限值仅相差0.5%,进一步佐证了传统升降法的工程实用性;"截尾寿命近似法"与常规法在寿命N>106后误差小于1%;当N≥106,置信度90%与50%两条曲线确定的应力误差小于4.5%。
王晶张亦良李晓慧胡伟李晋伟
关键词:钛合金焊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