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昌
- 作品数:21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被引量:4
- 2002年
- 王炳德李广昌
- 关键词:教师创新教育教育方针创造型人才执行者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被引量:8
- 2010年
- 哲学的想象力是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永恒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承继并以中国传统和现实批判历史中哲学想象力基础上形成的。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载体,用哲学在场的形式收敛了不在场的全部内容,在力求走出知识论困境、承接民族传统之精粹的努力中,为现代中国铸就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哲学思想空间。
- 李广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知识论
- 民族主体性的觉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
- 在中国当代哲学语义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着双重含义,它既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以后的“中国化”历史,又是指作为“哲学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历史”和“问题”的研究中,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解为当代中...
- 李广昌
-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民族主体性中华民族
- 哲学的主体性追问及其时代意义--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性问题被引量:2
- 2009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当代意义在于开启了一个民族对自身哲学反思的思想空间,它在民族主体性的规范中所表现出的哲学欲求,体现了马克思以形而上学整体缺失为前提所构建的主体性理论境界,因而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对话中,提升了哲学历史中主体性理论的时代意义。
- 李广昌
- 关键词:哲学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中国现代思想原点中的哲学胎记
- 2014年
- 在中国现代思想产生的原点上有两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一是晚清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的目光,为什么会逐渐聚焦于"西方哲学"这样一种似乎与中国现实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理论;二是五四时期引起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极大兴趣的马克思哲学,为什么又会被冠之以"主义"的限定。一个民族关于自由与解放的求索中所留下的哲学胎痕,不仅成为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支撑。当中国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引导下聚焦于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世界性理论时,"中国化"的哲学旨趣,就始终成为创造现代中国哲学及其中国现代思想基本图式的核心。
- 李广昌
- 关键词:中国现代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 民族主体性的阐释焦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的身份认同被引量:4
- 2012年
- 民族主体性问题的认知程度反映了民族主体的自我意识水平。它理所当然地应该在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框架中显现民族主体的时代特性,并以此来标定民族自身存在的理由。然而,在中国当代哲学的研讨中,却以时空缺位的形式表露出关于这一问题的阐释焦虑,这种焦虑有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时代课题搁浅于民族主体性这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中。在走出历史上的族群限定,以哲学的方式消解了民族主体性的朴素认知形式,并且把民族主体性提升为中国当代哲学的核心问题之后,走出民族主体性问题的阐释焦虑,寻觅民族自我意识的当代表达方式,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 李广昌
- 关键词:民族主体性民族自我意识身份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格义、解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被引量:2
- 2009年
-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来自于这一问题的生发历史。马克思哲学的义理之格创造了中国哲学的哲学语境,并且赋予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特点它以民族主体性的自觉守护作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并且在开启民智的大众化哲学普及运动中,完成了以时代为背景的中西文化的对接。它的意义不在于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不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个陌生的国土和民族中得到扩张,也不在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如何"颠覆"了旧有的传统,从而完成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未竟之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格义"的种种努力,其意义在于开创了一个民族传统中从来没有过的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开启了理想与现实对话的平台,它使中国在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代的对接中,获得了新的身份标识。
- 李广昌
- 关键词:格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康德关于“意义世界”的目的论诠释被引量:3
- 2006年
- 如果说启蒙时代孕育了康德哲学的话,那么康德关于意义世界的目的论诠释,就是对这个时代的一个总结。在思维方式的革命中,康德确立了一个全新的价值维度,并以此为坐标,把“人是什么”的终极追问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视域。
- 李广昌
- 关键词:启蒙运动至善
- “文本”:形上之“学”的担忧——一种哲学学风的检讨被引量:1
- 2007年
- “文本至上”学风的形成,不仅离间了学术与思想的关系,而且也使中国当代哲学失去了思想的原创能力。学风检讨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学风依据的考察和对其现实存在合法性的质疑,阐明当代哲学学路体认的意义,表明中国当代哲学对学风建设的理论期待。
- 李广昌
- 关键词:文本学风学术
- 民族主体性的中国表达式——一个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的现代体贴被引量:4
- 2012年
- 中国哲学曾以"觉解"范畴浓缩了儒、释、道的传统,并且将其凝练为民族自我意识的思维方式。作为现代民族主体性的中国表达式,当代哲学语境中的"觉解"不仅来自于它的历史,而且来自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现代反思。它拒绝了用外在的、永恒的本质限定民族主体的形而上学方法,在认定民族本质的多重性和多样性前提下,力求从民族生存方式的历史变化中去把握民族的历史的和具体的本性,以此来体现学术方式和生命智慧相融合的思想欲求。在这种欲求中,它的目力所及是民族主体的生长空间,它的内容是民族主体在当代社会中所获得的主体性。在民族主体性的现代觉解中,"民族"被视为在自我追求中不断否定自身、超越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存在,而"民族主体性"则被理解为如何在民族特质的时代标定中会通他族智慧、书写族群身份、构筑和彰显人类精神的基本过程。
- 李广昌
- 关键词:民族主体性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