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庆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克隆
  • 3篇基因
  • 2篇胸腺素
  • 2篇受体
  • 2篇趋化
  • 2篇趋化因子
  • 2篇趋化因子受体
  • 2篇趋化因子受体...
  • 2篇牦牛
  • 2篇消减杂交
  • 2篇酵母
  • 2篇毕赤酵母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胸腺素Α原
  • 1篇遗传变异分析
  • 1篇抑制消减杂交
  • 1篇抑制性
  • 1篇抑制性消减杂...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杂交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李小庆
  • 7篇景志忠
  • 6篇陈国华
  • 6篇房永祥
  • 4篇何延华
  • 2篇王生富
  • 2篇贾怀杰
  • 2篇冯海燕
  • 2篇段风云
  • 1篇瞿惠玲
  • 1篇赵娜
  • 1篇才学鹏
  • 1篇王晓霞
  • 1篇蒙学莲
  • 1篇曾爽
  • 1篇莫斯科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的应用被引量:11
2009年
基因的差异表达是调控各种生命活动的核心分子机制,而分离、克隆并进一步研究差异表达基因已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研究差异表达基因的诸多项技术中,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具有特异性强、假阳性率低、灵敏度高和快速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中。近年来,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得到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而在许多研究领域,该技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一些新进展。主要就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的产生背景、原理、技术流程、特点及其最新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李小庆景志忠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CDNA微阵列
猪IL-2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本研究根据密码子偏爱原则设计猪IL-2引物,克隆其基因后构建pPIC9k-IL-2重组表达载体,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获得优化密码子的重组酵母转化子;再用G418抗性梯度法筛选得到多拷贝重组菌株,不同条件下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结果表明:经PCR鉴定IL-2基因已整合到酵母基因组中。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ku两条目的蛋白表达带,脱糖基化分析表明目的蛋白得到了适度的糖基化修饰,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分子筛纯化可以获得纯度为95%的蛋白质,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分析表明所得的蛋白质具有促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可以高效地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猪IL-2蛋白分子。
陈国华贾怀杰曾爽房永祥李小庆景志忠才学鹏
关键词:毕赤酵母活性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JX0708株的分离鉴定及其Nsp2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采集江西省某猪场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料,RT-PCR检测可扩增出PRRSV ORF7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发现其与美洲型毒株序列一致性达93.9%以上,与欧洲型毒株仅为69.8%。将采集的脑和肺脏处理后接种Marc-145细胞盲传,在盲传的细胞中可扩增到PRRSV ORF7特异性片段,传至第6代时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将该毒株NSP2非结构蛋白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其编码的氨基酸与国内近年来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相比缺失第482位和533-561位共30个氨基酸;纯化病毒并进行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PRRSV病毒粒子。第8代的细胞毒回归30日龄仔猪,可观察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这表明已成功地分离到1株美洲型PRRSV变异株,命名为JX0708株。
贾怀杰陈国华房永祥王晓霞李小庆莫斯科瞿惠玲景志忠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牦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抑制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部分差异表达分子的克隆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为筛选牦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差异性基因,以刀豆素A(ConA)和脂多糖(LPS)联合刺激的PBMC cDNA为实验组,未经诱导刺激的PBMC cDNA为驱动组,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了丝裂原诱导刺激PBMC的消减文库并对其部分阳性克隆进行了EST序列分析。从消减文库中随机挑取16个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显示克隆的重组率大于93%,插入片段大小大部分集中在200bp~1000bp之间。随机挑取100个克隆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初步获得27条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其中24个为已知基因,3个为新ESTs序列;随机选择非重复的6个差异表达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半定量PCR方法验证其消减效率。结果显示,均从构建的消减文库中扩增到目的片段,其中5个为诱导性差异表达分子,1个为诱导特异性表达分子,说明该文库有较高的质量。本研究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牦牛PBMC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并高通量克隆鉴定了相关功能基因片段,表明该技术手段有助于快速发现牦牛新功能基因。
何延华景志忠陈国华房永祥蒙学莲李小庆段风云王生富
关键词: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
牛CXCR4和ProTα基因的表达、纯化及结构预测分析
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又称LESTR、Fusin、CD184,在趋化因子受体超家族中是至关重要的一员。有资料显示,CXCR4在免疫调节、肿瘤转移与增殖、胚胎发育、细胞凋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CXCR4是H...
李小庆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4胸腺素Α原毕赤酵母
文献传递
牛胸腺素原α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分析鉴定
2011年
为了把牛胸腺素原α(ProTα)开发为免疫增强剂,从重组克隆载体pMD18-T-ProTα上扩增ProTα基因,分别构建和筛选出了pGEX-4T-1-ProTα、pET-30a(+)-ProTα的BL21、BL21codon plus和Rosetta Blue(DE3)plys重组原核表达菌株,采用不同的条件组合对其进行诱导表达。结果,重组菌BL21codon plus-pET-30a(+)-ProTα表达出约24ku和30ku两个蛋白条带,且在37℃、IPTG浓度为0.5mmol/L、诱导3h时表达量最大,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而pGEX-4T-1-ProTα重组菌在诸多条件下都未表达出目的蛋白。纯化产物的Western-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可与兔抗人ProTα多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表明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结构。研究结果为重组ProTα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小庆陈国华房永祥何延华冯海燕景志忠
关键词:原核表达
牦牛IL-4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演化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克隆牦牛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并对其进行遗传演化分析。从刀豆素(ConA)和脂多糖(LPS)联合刺激培养的牦牛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牦牛IL-4全长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成功克隆到牦牛IL-4基因全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牦牛IL-4基因序列与GenBank所登录的牛IL-4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这99.8%和100%,与人、猕猴、猪、山羊、马等物种的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44.4%~96.3%和27.4%~91.1%之间。在国内首次成功地从牦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克隆到IL-4的基因,其ORF为408bp,推导编码135个氨基酸。
何延华房永祥陈国华段风云王生富李小庆景志忠
关键词:白介素4克隆牦牛
牛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RT-PCR技术,从被刺激诱导的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克隆了牛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全长基因,并将CXCR4基因和CXCR4基因N端1~126 bp(CXCR442 aa)片段分别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命名为pGEX-4T-1-CXCR4、pGEX-4T-1-CXCR442 aa。获得重组菌株后,采用不同的IPTG浓度、不同诱导时间、不同温度和不同培养基等组合诱导表达这两种重组菌,其中pGEX-4T-1-CX-CR442 aa重组菌获得了表达,并在37℃、IPTG浓度为0.8 mmol/L、诱导6 h时表达量最大,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5%,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而pGEX-4T-1-CXCR4重组菌未表达出目的蛋白。
李小庆何延华陈国华房永祥冯海燕赵娜景志忠
关键词:CXCR4基因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