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子佳

作品数:1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关节炎
  • 7篇类风湿
  • 7篇风湿
  • 6篇类风湿关节炎
  • 6篇风湿关节炎
  • 5篇心肌
  • 4篇蛋白
  • 4篇甲氨蝶呤
  • 3篇关节
  • 2篇代谢
  • 2篇当归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缺血
  • 2篇炎症
  • 2篇托法
  • 2篇缺血
  • 2篇中医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壮骨
  • 2篇壮骨方

机构

  • 13篇甘肃省人民医...
  • 7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市中医药...

作者

  • 18篇李子佳
  • 9篇雷尚文
  • 7篇杨栋
  • 7篇张佳红
  • 6篇周淑红
  • 4篇王慧娟
  • 4篇李应东
  • 3篇赵信科
  • 3篇刘凯
  • 2篇毛臻
  • 2篇周静
  • 2篇王晋平
  • 2篇张晓莉
  • 1篇聂振华
  • 1篇陈雪娟

传媒

  • 3篇甘肃医药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制剂治疗连续性肢端皮炎1例
2024年
报告1例生物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连续性肢端皮炎(ACH)情况。患者女性,32岁,双手手指末端红肿、脓疱伴甲板增厚、浑浊半年。诊断为ACH,对传统联合治疗效果不佳,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后病情控制良好。
李琴聂振华王仕模李子佳林沛婷
关键词:连续性肢端皮炎生物制剂
健脾壮骨方对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年
研究健脾壮骨方对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将80例骨关节炎患者分组为:中西结合用药组、西药组。中西结合用药组给予双醋瑞因胶囊(50mg) 1/d、健脾壮骨小复方颗粒剂(白术30g、煅牡蛎30g) 2/d,3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西药组给予双醋瑞因胶囊(50mg) 1/d,3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血清中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评估。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VAS和WOMAC评分均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均降低;中西结合组用药组在治疗后血清IL-1β[(63.42±14.75)pg/mL]、TNF-α[(30.98±8.24)pg/mL]水平下降明显,与西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壮骨方可能通过下调血清IL-1β、TNF-α水平来抑制骨关节炎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李子佳毛臻
关键词: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CK及CK-MB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结扎80只大鼠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1 d、3 d、7 d、14 d组,每组20只;对动物进行用药后在对应的时间点将动物处死取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CK及CK-MB含量。结果血清CK及CK-MB含量在不同药物组大鼠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能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及CK-MB活性,且与用药时间及剂量密切相关。
李子佳李应东赵信科刘凯
关键词:当归红芪急性心肌缺血
正五聚蛋白3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肺功能损害为特征表现的慢性间质性肺炎,具体发病机制不明。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3,PTX3)是一种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可溶性模式识别受体,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PTX3在IPF患者肺组织中表达上调,参与了IPF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PTX3在IPF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王刚周淑红李子佳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炎症
骨质疏松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均为中老年人常见病,两者的发病机制存在共同之处。本文从西医学和中医学两个角度,对骨质疏松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
张佳红周淑红雷尚文李子佳杨栋宫宁宁
关键词: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
2010年
李子佳李应东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病毒心肌炎
健脾壮骨方对骨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健脾壮骨方对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脾虚骨痹型骨关节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双醋瑞因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健脾壮骨方,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SOD、NO及MDA水平,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的NO,MDA水平均降低(P<0.05),SOD水平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VAS和WOMAC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WOMAC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NO,MD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SOD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健脾壮骨方可有效降低脾虚骨痹型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的水平。
李子佳毛臻
关键词:骨关节炎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DAS28评分均>2.8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托法替布治疗,B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C组患者采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DAS28评分评价患者病情活动度,对比3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表达水平,对比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Nuclear factorκB receptor activator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Nuclear factorκB receptor activating factor,RANK)、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肽(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TX-I)、I型原胶原N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epeptide,PINP)骨代谢指标表达水平,并对比3组患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transaminase,AST)、血肌酐(Blood creatinine,S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临床缓解人数、低病情活动度人数均升高,高病情活动度人数降低,C组临床缓解人数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中病情活动度、高病情活动度人数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TNF-α、ESR、IL-6、CRP水平均降低,且C组低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RANKL、RANK、CTX-I、PINP水平均降低,且C组低于A组和B组(P<0.05),OPG水平升高,且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ALT、AST、SCr、BUN水平无明显变化,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病情活动度、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对肝肾功能损伤较小。
雷尚文张晓莉李子佳张佳红
关键词:甲氨蝶呤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实验模型。方法采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直视下经口腔气管插管、开胸行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法,术后给予呼吸道管理;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病理组织学和坏死心肌组织学定量检查来证实。结果 40只模型组大鼠中,死亡6只,模型制备成功率85%。大鼠术后30 min,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结扎前降支血管后24 h和40 h时间点,模型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较假手术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 h时间点血清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亦升高(P<0.05);组织切片镜下观察病变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疏松,细胞核固缩、碎裂;模型组心肌梗死与左心室湿重比值较假手术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简单,创伤轻,成功率高,结果可靠。
李应东赵信科李子佳陈雪娟刘凯
关键词:心肌梗死动物疾病模型
中医非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随着中医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中医优势日益凸显,其中中医非药物治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针灸、艾灸、穴位贴敷、针刀、穴位埋线等,涉及的起效机制有抗炎、抑制滑膜过度增生、调节机体免疫、保护关节软骨等,本文就这些中医非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机制进行总结综述。
张佳红田杰祥周淑红雷尚文李子佳杨栋宫宁宁
关键词:中医非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穴位贴敷针刀穴位埋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