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旭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压实作用
  • 1篇油藏
  • 1篇油藏特征
  • 1篇油层
  • 1篇油层组
  • 1篇南堡凹陷
  • 1篇凹陷
  • 1篇北区
  • 1篇GB
  • 1篇常规稠油
  • 1篇常规稠油油藏
  • 1篇成岩作用
  • 1篇稠油
  • 1篇稠油油藏
  • 1篇储集
  • 1篇储集层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2篇李国旭
  • 1篇张林河
  • 1篇田亚东
  • 1篇尹文庆

传媒

  • 1篇录井工程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堡凹陷GB区块沙三^3亚段Ⅴ油层组储集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以G32-19井为例
2016年
储集层是控制油层分布的重要因素,储集层特征研究是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南堡凹陷高尚堡油田GB区块沙三^3亚段Ⅴ油层组的储集层特征分析以及G 32-19井岩心实验孔隙度与渗透率分析数据的剖析可以看出,沙三^3亚段Ⅴ油层组的储集层沉积成因类型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砂坝与席状砂微相,以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为主。碎屑分选、磨圆程度差,搬运距离短,岩石结构、成分成熟度低,呈现近物源、快速沉积的特点。此外,储集层物性研究不仅是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的单一因素分析,而是搬运沉积作用、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评价。综合分析储集层物性影响因素认为,该储集层埋深大(〉4000m),泥质含量偏高,压实、胺结等成岩作用发育,是导致原生孔隙减少、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但溶蚀作用又使粒间溶孔发育,是使该储集层物性相对变好的因素,导致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因此,对单一储集层,评价其物性的优劣,必须从地质构造、沉积相带、岩石类型、成岩阶段、黏土矿物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长百和碳酸盐岩颗粒的溶蚀等多方面进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郭志强仲学哲李国旭尹文庆郑岩力
关键词:储集层成岩作用压实作用
常规稠油油藏开发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以高浅北区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常规稠油油藏地层胶结疏松,原油黏度大,流动性差,生产过程中易造成油井出砂和边、底水突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常规稠油油藏的开采速度和开发水平。针对高浅北区常规稠油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精细油藏描述和油藏动态分析等一系列综合研究基础上,确定了依靠加密调整提高平面储量动用程度,利用边水调剖技术抑制边、底水突进,利用水平井、侧钻水平井技术提高常规稠油油藏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的开发调整思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张林河高晖李国旭田亚东唐元璐
关键词:常规稠油油藏油藏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