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80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磁共振成像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磁共振技术在确定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部位和范围中的作用。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27例(28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其中包括骨溶解19髋、不明原因疼痛5髋、异位骨化2髋、可疑肿瘤1髋和股神经麻痹1髋。磁共振检查结果均与放射学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相互印证。结果在所有髋关节中磁共振均发现骨-假体界面异常影像和其周围软组织包裹。而与磁共振相比,X线片检查始终低估了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部位和范围。磁共振还显示了X线放射学上难以发现的软组织沉积物,该沉积物的信号强度与骨溶解区域相似,并在28个髋关节中发现25个增厚滑膜中的沉积物。结论磁共振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软组织评价的有效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评估假体周围软组织包裹物和关节囊内滑膜沉积物,比X线放射学检查能更容易发现骨质溶解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临床治疗。
- 吕辉照赵枫曹杰张冬福李传玲肖飞鹏黄冰李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溶解
- 半月板旋转型人工膝关节置换中后交叉韧带保留与切除的分析比较被引量:3
- 2009年
- 近年来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不断提高及人工关节材料的不断发展.膝关节置换已逐步成为治疗这一疾病的主要方法。笔者自2000年6月~2008年6月.对48例60膝老年人施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38膝术中保留了后交叉韧带.22膝予以切除。将两种方式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 毛小成赵枫曹杰陈超肖飞鹏刘海波李传玲吕辉照
-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骨性关节炎
- 腰椎融合术后椎体硬化和骨赘的变化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融合术后相应节段椎体硬化和前缘骨赘的变化。方法 将30例患者共60个椎体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45~86岁,平均(66.8±11.2)岁。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PLF)组和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组,其中PLF组14例,共28个椎体;PLIF组16例,共32个椎体。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3、6、12、24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拍摄腰椎侧位片,测量各时间点受累节段上下椎体的硬化区面积和骨赘长度。结果 腰椎融合术后对应的硬化区面积和骨赘长度随着时间逐渐减小,这种改变在术后3个月时即可观察到,而在0~3个月和3~6个月随访区间内减少幅度最显著;在PLF组和PLIF组内骨硬化和骨赘的变化情况相似。结论 腰椎融合术后可观察到椎体硬化区和前缘骨赘的吸收,而且最显著的吸收发生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内。
- 李传玲赵枫吕辉照肖飞鹏张冬福
- 关键词:腰椎骨硬化骨赘
- 间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伴骨外露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后,我院于2008年10月—2010年6月,利用间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15例因创伤后导致的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外露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获得病灶炎症控制,创面皮瓣覆盖,胫骨骨性愈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李传玲林顺新曹杰肖飞鹏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慢性骨髓炎骨外露
- 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减压联合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减压联合椎体支柱块植入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11月,采用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减压、骨折块复位,联合经椎弓根植入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7~58岁,平均36.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周~14个月,平均5.3个月。均为单椎体压缩骨折;T91例,T112例,T125例,L111例,L25例,L35例,L41例。术前伤椎Cobb角(27.5±7.5)°,伤椎高度(26.67±5.34)m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8±1.4)分;椎管狭窄按Wolter分级法:1级17例,2级10例,3级3例;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3例,D级6例。结果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180 mL。除1例出现切口皮下血肿外,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和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椎管狭窄按Wolter分级法:0级27例,1级3例;术后24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9例,E级16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随时间延长评分呈下降趋势,术后24个月时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减压联合椎体支柱块植入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椎体复位满意等优点,但对椎间盘镜下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 吕辉照赵枫曹杰张冬福肖飞鹏李传玲
- 关键词: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椎间盘镜椎管减压
- 脑外伤对中青年股骨干骨折骨愈合时间与骨痂形态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外伤对中青年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钉固定术后骨痂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中青年股骨干骨折愈合情况,其中合并脑外伤20例,无脑外伤5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脑外伤程度、脑外伤类型和性别对骨痂桥接时间(BCF)和终末期骨痂平均厚度(MCT)的影响。结果脑外伤组的BCF和MCT与无脑外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脑外伤类型和性别在BCF和MC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与骨折加速成骨有明显相关性,但脑外伤严重程度、脑外伤类型与性别差异不能作为脑外伤后骨折加速愈合的预测因素。
- 张冬福吕辉照肖飞鹏李传玲曹杰赵枫
- 关键词:脑外伤股骨干骨折骨愈合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并发症49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临床应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2008-10-2011-06采用VSD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共186例,其中4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结果 3例术后1d出现创面内出血;15例术后2d出现中、重度贫血及电解质紊乱;36例术后3d出现引流管堵塞;5例术后4d出现创面干燥疼痛;3例术后5d出现创面感染。结论 VSD技术治疗四肢以及躯干部软组织缺损,并发症发生原因与创伤机制、部位、创面大小、手术技巧及患者全身情况有关,术后应该加强观察,及早给予对症处理。
- 林顺新赵枫曹杰陈加雄李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