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芳
- 作品数:25 被引量:155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的肠道菌群分析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型的肠道菌群特点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和10例健康人行大便培养,测定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检...
- 朱文芳孙克伟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衰竭肠道菌群
- 文献传递
- 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TLR4、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索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观察72 h内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和门静脉内毒素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LR4、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转氨酶(ALT、AST)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NF-κB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血清转氨酶(ALT、AST)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显著改善,TLR4、NF-κB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下调肝脏TLR4、NF-κB表达,降低内毒素水平,是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 陈斌王杰彭杰李武苏煦初朱文芳徐嘉慰孙克伟
- 关键词:IETM
- 大黄煎剂超微配方颗粒与汤剂保留灌肠治疗终末期肝病内毒素血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大黄煎剂超微配方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病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黄煎剂传统汤剂为对照,比较与大黄煎剂超微配方颗粒保留灌肠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大黄煎剂超微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疗效无差异,两者均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血ETM及NH3(P<0.01或P<0.05)。结论:大黄煎剂超微配方颗粒1/3剂量组的有效性更接近传统汤剂组。
- 吕长生陈斌蔡光先伍玉南朱文芳杜忠
- 关键词:保留灌肠大黄煎剂超微颗粒
-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的肠道菌群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型的肠道菌群特点及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分为阳黄组15例,阴阳黄组15例)和10例健康人(健康组)行大便培养,测定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外周血的血浆内毒素。结果 (1)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阳黄证与健康组比较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肠球菌、肠杆菌的显著增多(P<0.05,P<0.01)。(2)阴阳黄证与健康组比较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肠球菌显著增多(P<0.01),而肠杆菌与健康组比较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01),乳酸杆菌亦减少(P<0.05)。(3)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与健康组比较,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P<0.01),并且阴阳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阳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阳黄-阴阳黄-阴黄"过程中,随着脾虚症状的加重,需氧菌增多、厌氧菌减少,血浆内毒素水平逐步升高,存在阴黄化机制的病理变化。
- 朱文芳孙克伟陈斌胡莉王轩
- 关键词: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
- 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模式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评价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6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疗程8周,随访2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及12、24周病死率。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慢性重型肝炎的整体临床有效率提高至76.2%,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周病死率36.9%,对照组为45.7%,降低近10%;两组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具有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安全性高等优势。
- 陈斌孙克伟彭杰肖德梅焦金平张青彪张涛朱文芳
- 健脾补肾中药为主对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再治疗的疗效影响
-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再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既往抗病毒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脾补肾中药和干扰素-α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干扰素-α治疗,疗程52周,...
- 陈斌黄晶晶伍玉南朱文芳阳航孙克伟
- 关键词:健脾补肾中药干扰素-Α慢性乙型肝炎
- 文献传递
- 清温并用法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Treg/Th17型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清温并用法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Treg/Th17型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FoxP3 mRNA、ROR-γt mRNA的影响。方法:将1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120只,造模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致敏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然后以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攻击建立ACLF大鼠模型共8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清法组20只,温法组20只,清温并用法组21只。动态观察不同时间节点(1、12、24h)各组肝功能(ALT、TBIL)和肝组织Treg/Th17型细胞因子(IL-10、TGF-β、IL-17A、IL-23、TNF-α)转录因子(FoxP3、ROR-γt)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TBIL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因子IL-17A、IL-23、TNF-α、IL-10、TGF-β及转录因子ROR-γt mRNA、FoxP3 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清法组、温法组及清温并用法组ALT、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reg/Th17型细胞因子、IL-17A、IL-23、TNF-α、IL-10、TGF-β及转录因子ROR-γt mRNA、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清温并用法组较清法组、温法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清温并用法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转录因子FoxP3及ROR-γt的表达,降低Treg/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 陈斌黎运芳张涛朱文芳彭杰张茜茜
- 关键词:肝衰竭TREG细胞TH17细胞
- 3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的肠道菌群分析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型的肠道茵群特点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和10例健康人行大便培养,测定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检...
- 朱文芳孙克伟
- 关键词: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
- HBV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中医症候群积分与疾病分期及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HBV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医症候群积分与病情分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医证素研究为理论基础,以湿热、脾虚、血瘀症候群各自中医症候量化表为标准,观察124例HBV-ACLF患者3种症候群积分差异与病情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中/晚期肝衰竭患者比较,早期患者湿热症候群积分较高,血瘀症候群积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症候群积分为肝衰竭早期患者预后影响因素(OR>1),脾虚症候群积分为肝衰竭中/晚期患者预后影响因素(OR>1)。结论 HBV-ACLF早期以湿热症候群表现为主,中晚期以血瘀、脾虚症候群表现为主;血瘀、脾虚症候群积分为预后影响因素之一。
- 周意孙克伟阳航黄裕红张涛朱文芳
- 关键词: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中医预后
- 温法干预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黄湿热内蕴(湿重于热)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比较清热利湿法加与不加温阳健脾药物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阳黄、湿重于热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湿重于热的慢性重型肝炎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甘露消毒丹(非温法干预组)和甘露消毒丹加附片、白术(温法干预组)治疗。结果:治疗4周,温法干预组和非温法干预组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2.41%。两组患者的TBil均有明显下降,温法干预组的下降幅度较非温法干预组明显,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228.62±89.18)和(176.70±97.94)μmol/L,两组比较,P<0.05。PTA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温法干预组PTA水平上升的幅度大于非温法干预组,上升幅度均数比较,P<0.05。未发现温法干预组患者出现感染、出血及黄疸加重等不良反应。结论:清热利湿法加用附片、白术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湿重于热证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 孙克伟龚磊陈斌黄裕红伍玉南阳航朱文芳张涛彭建平陈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