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智亚芹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髓
  • 5篇髓外
  • 5篇细胞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预后
  • 4篇髓外病变
  • 4篇骨髓瘤
  • 4篇病变
  • 4篇初诊
  • 3篇遗传学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异常综合征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预后分析
  • 2篇原位

机构

  • 1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智亚芹
  • 13篇张翼鷟
  • 8篇于泳
  • 7篇王亚非
  • 5篇王晓芳
  • 4篇郭姗琦
  • 4篇赵智刚
  • 3篇晋鑫
  • 2篇李倩
  • 2篇杨洪亮
  • 2篇达万明
  • 2篇夏冰
  • 2篇许雯
  • 1篇李晓武
  • 1篇邹德慧
  • 1篇赵丹丹
  • 1篇徐燕
  • 1篇袁田
  • 1篇孙保存
  • 1篇赵伟鹏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血管新生及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表达,及其与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和骨髓血管新生的关系。搜集40例MDS病例,根据IPSS积分分为低危和高危2组,采集患者的骨髓穿刺物和活检标本。检测骨髓血浆中SDF-1的含量,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率,骨髓活检标本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SDF-1α在低危组和高危组的表达量分别为(2313±417)pg/ml,(1241±501)pg/m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且2组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者(710±153)pg/ml(p<0.05);Annexin-Ⅴ/PI双染色显示,低危MDS患者CD34+细胞的凋亡率为(54.75±14.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51±8.66)%和高危组的(23.96±12.20)%(p<0.05),后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低危组中骨髓SDF-1含量与CD34+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p<0.05);在高危组中骨髓SDF-1含量与MVD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骨髓SDF-1含量、CD34+细胞凋亡和MVD在MDS中存在显著异常,在不同风险度的病例中也有明显的不同,且SDF-1水平与骨髓细胞的凋亡和血管新生具有相关性。
智亚芹张翼鷟赵海丰赵丹丹夏冰吴晓雄达万明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细胞凋亡微血管密度
放疗对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放疗对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初诊时伴有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放疗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52例患者中位年龄60(31~81)岁,髓外病变最多见于软组织(69.2%)。其中13例患者接受放疗,中位放疗剂量45Gv。患者预计总生存(OS)时间为42.5个月。而接受放疗与否对患者总缓解率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b≤110g/L(P=0.009)、β2-MG≥5.5(P=0.049)为该类患者预后不良指标;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仅β2-MG为本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结论:放疗不能改善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MM患者的预后,可能需要联合硼替佐米等新药或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改善预后。
袁田郭姗琦智亚芹李倩夏冰王亚非张翼鷟王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放疗髓外病变
初诊时伴发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初诊时伴有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46例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MM患者(A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以同时期收治的53例初诊时不伴发髓外病变的MM患者(B组)为对照。结果A组与B组比较,p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较高、溶骨性病变≥3处者多见(P=0.045、0.039)。A组髓外病变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依次为软组织、椎管内、肺部、胸膜、颅内及淋巴结。中位随访28(2~88)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B组[58.5%(24/41)比78.8%(41/52),P=0.042];预计中位总生存期低于B组(42.6个月比53.9个月,P=0.009)。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溶骨性病变≥3处、血红蛋白≤110g/L、β2-MG≥5.5mg/L、白蛋白≤30g/i,为A组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均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溶骨性病变≥3处(OR=2.327,95%CI:1.282~4.224)及β2-MG≥5.5mg/L(OR=2.677,95%CI:1.092~6.566)为影响A组患者总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初诊的MM患者可多处并发髓外病变,这类患者总体疗效欠佳,预后不良,溶骨性病变≥3处及β2-MG≥5.5mg/L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张翼鷟智亚芹王亚非于泳赵智刚王晓芳翟琼丽孙保存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髓外病变
伴骨髓侵犯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研究伴骨髓侵犯(Bone marrow involvement,BMI)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特征,结合临床资料,探讨遗传...
智亚芹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治疗后再发Castleman病一例
2011年
患者,男,54岁。因诊断骨孤立性浆细胞瘤5年余,腹胀3个月余于2010年8月入院。患者2004年9月自觉双下肢麻木,以双足底最明显,且有异物感。2005年2月出现劳累后背部疼痛,呈持续性,休息后无缓解。X线片示第12胸椎密度增高,左侧椎弓根破坏,考虑为转移瘤所致。
许雯于泳智亚芹张翼鷟
关键词:孤立性浆细胞瘤CASTLEMAN病断骨双下肢麻木背部疼痛X线片示
HIV阴性浆母细胞性淋巴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9-2010年收治的2例HIV阴性PB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 2例患者均诊断明确,HIV阴性,分别以淋巴结肿大和肋骨病变起病,均表现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特征,同时表现出典型的浆细胞表型,免疫组化示CD38、CD138、CD79a阳性,低表达或不表达CD20、PAX-5。PET-CT均可见多部位(如淋巴结、骨骼)受累。CHOP样方案及ESHAP、IGVE等强化治疗方案的疗效不佳,缓解后复发快。2例患者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分别为2和7个月。结论 PBL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低,生存期短,目前此病尚无标准化疗方案。
晋鑫于泳智亚芹张翼鷟达万明
伴骨髓侵犯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伴骨髓侵犯(bone marrow involvement,BMI)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CC)分析55例伴BMI的DLBCL患者染色体核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其中18例患者IgH、Rb-1、D13S25、p53、ATM、Bcl-2、Bcl-6、c-MYC基因位点;分析其细胞遗传学特征。结果:55例患者中CC检测34例(61.8%)具有染色体核型异常(CA),21例(38.2%)为复杂畸变,14例(25.5%)高度复杂畸变。FISH检测示8例(44.4%)伴Bcl-2扩增,2例(11.1%)伴Bcl-2易位,7例(38.9%)伴IGH易位,5例(27.8%)伴Bcl-6扩增,5例(27.8%)伴p53缺失,3例(16.7%)伴D13S25缺失,2例(11.1%)伴Rb-1缺失及4例(22.2%)伴c-MYC扩增。3例CC正常患者经FISH检测出异常。随着骨髓侵犯程度的增加,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增加。结论:伴BMI的DLBCL患者CA检出率高,各条染色体均有累及,且复杂畸变核型异常多见;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FISH较CC灵敏性及特异性高;骨髓侵犯程度较轻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易于漏诊。
智亚芹易树华安刚于珍徐燕李增军邹德慧邱录贵张翼鷟王亚非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
原发于骨髓伴CD20表达的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附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原发于骨髓伴CD20表达的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过。方法分析患者的发病经过、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和转归,对患者的骨髓和皮肤标本进行包括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在内的系列检测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患者骨髓中有大量异常T淋巴细胞浸润,骨髓和皮肤标本经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检查发现CD20弱表达、CD8、CD2、CD3、CD5及TIA阳性,PAX.5、CD4、CD56、CD57、CD30、ALK-1、P53及TdT等均阴性,Ki-67阳性-5%,诊断为伴CD20表达的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原发于骨髓,临床呈惰性经过,3年后侵犯皮肤和其他脏器并迅速进展,虽给予强化疗但患者最终死亡。结论原发于骨髓伴CD20表达的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非常特殊和罕见,相关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索。
晋鑫智亚芹于泳张翼鷟张玲
关键词:骨髓皮肤
G134.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王亚非智亚芹郭珊琦于泳赵智刚王晓芳张翼鷟
文献传递
淋巴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诸多研究表明,淋巴瘤的发生与染色体易位、参与细胞周期和凋亡途径的分子改变有关。但是,T细胞和B细胞肿瘤细胞的生存同样依赖于这些细胞与组成淋巴瘤微环境的诸多细胞的相互作用。淋巴瘤微环境由不同的免疫细胞、辅助基质细胞及众多分子组成,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药物耐药。淋巴瘤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不同类型间预后差别很大,而其微环境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近来研究较多的组成淋巴瘤微环境的细胞及分子成分,包括巨噬细胞、黏附分子及趋化因子,以及微环境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所起的作用,显示微环境对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及针对肿瘤微环境来治疗淋巴瘤的新途径。
张翼鷟智亚芹
关键词:淋巴瘤肿瘤微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