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慧秋

作品数:1 被引量:3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大针茅
  • 1篇典型草原
  • 1篇优势种
  • 1篇雨量
  • 1篇针茅
  • 1篇温带
  • 1篇温带草原
  • 1篇降雨
  • 1篇降雨量
  • 1篇根冠
  • 1篇根冠比
  • 1篇草原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1篇周双喜
  • 1篇吴冬秀
  • 1篇张琳
  • 1篇施慧秋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降雨格局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大针茅幼苗的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大针茅(Stipa grandis)是内蒙古草原的优势物种,研究其幼苗在不同降雨格局下的响应特征,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降雨格局变化下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响应特征提供科学依据。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利用开顶式生长室进行控制试验模拟降雨格局变化,研究了大针茅幼苗对总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总降雨量增加50%使大针茅幼苗生长季末的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23%(p<0.05),而降雨间隔时间由5天增长为15天使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48.8%(p<0.001)。2)总降雨量对大针茅幼苗的地下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在低降雨量条件下,降雨间隔时间增长使地下生物量增加56.2%(p<0.001),在高降雨量条件下作用不显著。3)总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对根冠比的效应都依赖于对方水平的高低,总降雨量增大只在较长降雨间隔条件下使根冠比发生改变(-28.4%,p<0.05),降雨间隔时间增长只在高降雨量条件下使根冠比发生改变(-28.8%,p<0.05)。4)处理期间,在处理时间分别为30天和45天时,大针茅幼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差异都主要取决于总降雨量;而在处理时间为75天时,其差异则都主要取决于降雨间隔时间。该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降雨间隔时间与总降雨量一样,是影响大针茅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2)总降雨量对大针茅幼苗生长的效应与降雨间隔时间的长短紧密相关。3)降雨格局对大针茅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随着幼苗的生长期不同而改变。
周双喜吴冬秀张琳施慧秋
关键词:降雨量根冠比温带草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