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波
-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亢性舞蹈症1例并文献复习
- 2021年
- 舞蹈症是一种多运动综合征,是由于连续不断的肌肉随意收缩引起的短暂的、突然的、不自主的动作[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罕见的能引起获得性舞蹈样动作的病因,据报道[2,3]少于2%,而且多与甲亢性毒血症临床症候群同时或在其之后出现。本文报道1例以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性舞蹈症病例。
- 李秀花孟萌马岩徐长波
- 关键词:舞蹈症甲亢
- 脑梗死康复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梗死康复仪,包括内部中空的安装箱,安装箱的上表面固定有用于放置患者手臂的托盘,安装箱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远离第一滑槽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顶部固定...
- 乔倩徐长波李秀花
- 一种足下垂预防器
-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足下垂预防器。足下垂预防器包括足部支撑组件、固定组件和可调节组件,其中,足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用于对足部内侧进行支撑,第二支撑体用于对足部外侧进行支撑;固定组件用于与小...
- 孟萌李秀花徐长波王闫飞罗天飞
-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中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对比
- 本研究旨在回顾分析20例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我们收集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卒中单元诊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组和阿替普酶联合双抗组。其中,阿...
- 郭咏娣徐长波连赫宇赵书慧
- 关键词: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基于肛门括约肌临检的多系统萎缩病症分析
- 2024年
- 分析了多系统萎缩患者临床特点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特征,探讨了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早期临床诊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多系统萎缩患者26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结果。以是否出现卫星电位、是否存在尿便障碍、是否有体位性低血压分别进行分组比较,比较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结果。同时分析病程、肛门括约肌肌电图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平均时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病程的相关性。26例多系统萎缩患者中最常见症状依次为尿便障碍、走路不稳及睡眠障碍;最常见体征依次为肌张力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及共济失调;26例患者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平均时限为11.6 ms(范围为10.1~14.5 ms),平均波幅为876.5μV(范围为740.8~1135.8μV),多相波百分比为27.4%(范围为13.3%~53.6%);卫星电位组比无卫星电位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平均时限长、多相波百分比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低(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比无体位性低血压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低(P<0.05);多系统萎缩患者的病程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95,P=0.000),病程与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平均时限无明显相关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平均时限无明显相关性。多系统萎缩患者病程越长,病情越重,出现卫星电位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病情更重,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有利于无尿便障碍多系统萎缩患者早期诊断。
- 孟萌徐晓彤万志荣李秀花徐长波靳冬梅
-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尿便障碍
- 前庭神经炎患者25羟维生素D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急性前庭神经炎和健康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C反应蛋白的(CRP)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前庭神经炎(VN)的相关性。方法在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之间,航天731医院共收治了46例在症状发作7 d内被诊断为VN的患者,同时招募了66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记录所有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生活习惯,持续的健康问题和用药史,并测量和比较25(OH)D和CRP的水平。结果VN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8.30±6.19 vs.22.43±5.23 ng/ml,P<0.001),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5.86±8.37 vs.ng/ml,P<0.001)。回归分析表明,25(OH)D及CRP与VN的患病相关,比值比分别为1.187(95%CI=1.046~1.093,P=0.001),1.223(95%CI=1.10~1.36,P=0.000)。结论前庭神经炎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在前庭神经炎患者中25(OH)D水平降低,CRP水平升高。
- 李秀花孟萌宋江曼田珊珊徐长波
- 关键词:前庭神经炎C反应蛋白25羟维生素D
- 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评价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116例U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40mg/d组63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d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组53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用药时间均为2周。2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心电图、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改变情况。结果用药2周后,阿托伐他汀40mg/d组显效28例(44.4%)、有效30例(47.6%)、无效3例(4.8%)、加重2例(3.2%);阿托伐他汀10mg/d组显效7例(13.2%)、有效8例(15.1%)、无效28例(52.8%)、加重10例(18.9%)。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方面,阿托伐他汀40mg/d组显效26例(41.3%)、有效32例(50.8%)、无效4例(6.3%)、加重1例(1.6%);阿托伐他汀10mg/d组显效6例(11.3%)、有效10例(18.9%)、无效26例(49.1%)、加重11例(20.8%)。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mg/d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分别为(8.97±3.72)、(4.26±1.08)mg/L;阿托伐他汀10mg/d组则分别为(9.13±3.58)、(6.10±1.67)mg/L。2组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阿托伐他汀40mg/d组治疗前后比较下降更明显,治疗后组间hs—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mg/d组发生心脏事件2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10mg/d组发生心脏事件11例(20.7%),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心源性猝死1例。阿托伐他汀40mg/d组总缺血事件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10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
- 王玉霞徐长波李学强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