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逢贤
- 作品数:29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改革流通体制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 1987年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流通体制先后进行了供销社体制的改革、农副产品收购政策的改革、企业内部经营形式的改革和建立生产服务体系的改革等。而供销社体制的改革和农副产品的收购体制的改革,始终是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焦点。本文试就山东省诸城县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践作一探索。
- 杨奎元徐逢贤刘景云
- 关键词:供销社农副产品农村商品经济农民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被引量:2
- 1994年
- 199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921元,是1978年134元的6.9倍,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每年仅增长5.5%,特别是1985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已相当突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党政决策部门的重视。 一、农民收入增长的阶段性 1979~1993年间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其增长速度在曲折波动中前进,但总体增长态势趋向缓慢,大体可分为三个增长阶段;
- 徐逢贤
-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村经济
- 乡镇企业改制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 1997年
- 乡镇企业改制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徐逢贤,张同生,徐逢谓近年来,我们调查考察了浙江、江苏、山东、贵州等地农村的乡镇企业改制工作,一些地方在“改制”过程中出现了一股把乡镇集体企业改变为私营企业的“拍卖风”,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改制理论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其中比较...
- 徐逢贤张同生徐逢谓
- 关键词:乡镇企业
-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未来对策选择被引量:1
- 1997年
-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未来对策选择徐逢贤王振中吴瑞祥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各地区的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极其明显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地区间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优势之间的不平衡性更加突出,而且...
- 徐逢贤王振中吴瑞祥
- 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乡镇企业所有制结构
- 加快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的设想被引量:1
- 1998年
- 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化趋势,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闽南三角带经济圈、图门江三角带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黄河流域经济带、长江流域经济带等经济合作区或经济发展核心区。区内参与合作的各方在资源配置、优势互补、促进发展、协调竞争等方面受益匪浅,唯北部湾地区至今尚处于无序状态。
- 徐逢贤
- 关键词:经济圈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经济经济发展
- 苏南模式发展的基本路子和实践经验——苏南模式考察报告被引量:3
- 1997年
- 最近我们到苏南模式所辖的锡山、江阴、张家港、武进市等地农村进行了调查,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已经成为苏南人民的伟大实践活动,并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发展的基本路子和成功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 徐逢贤孙宝臣吴瑞祥胡松林
- 关键词:经济发展地方经济苏南模式
- 2000年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任务及对策被引量:2
- 1995年
- 一、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轨迹 我国的粮食生产由1949年的2000亿斤,发展到1993年的9000亿斤,使仅占世界耕地7%的中国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创造的奇迹,令世界瞩目。 回顾46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由1949年的2000亿斤上升到1958年的4000亿斤,连跨2个台阶用了9年时间,年均增长率为7.2%;由4000亿斤上升到1971年的5000亿斤,几经曲折化了13年时间,年均增长率为1.5%;由5000亿斤上升到1978年的6000亿斤,平稳发展又化了7年时间。
- 徐逢贤冯国庆施厚歧
-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业经济
- 科技创新与21世纪中国粮食发展战略被引量:4
- 2001年
-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发展、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进步的大问题。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 ,把粮食生产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中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 ,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和粮食价格的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 0多年来 ,粮食生产呈阶段性变化 ,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 ,但粮食区域性供求矛盾突出。当前主要问题表现在科技力量投入不足 ,生产成本上升 ,浪费严重等。为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宏观问题 ,实现 2 1世纪粮食发展战略目标 。
- 徐逢贤
- 关键词:粮食生产
- 中国农产品的价格与农业发展问题
- 1995年
- 传统的向工业倾斜的经济发展战略依靠农业的积累,依靠政府对有限资源的动员能力,经过20多年的建设,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基本上保证了8亿农民的低水平的温饱需要,它的历史贡献和积极意义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在工业体系建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产部门的多样化、专业化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化,传统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由此造成的微观上的低效率与宏观上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已阻碍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进程而顺利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使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落后和不稳定状态,从而也制约了工业的发展。这种情况表明:向工业倾斜的经济发展战略及其体制和政策环境已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作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而这种改革和调整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 二。
- 徐逢贤
-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发展
- 专家建言:济源市小康规划目标
- 2003年
- 河南省济源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我掌握和了解的情况来看,是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徐逢贤
- 关键词:小康社会建设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