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林
- 作品数:31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金茂大厦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地震动响应
-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震,不仅使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而且使距震中几千米外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层建筑普遍有感,甚至震感较强引起恐慌。上海距震中汶川有1600多千米,14点36...
- 徐永林
-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倾斜传感器地震动响应金茂大厦
- 文献传递
- 台湾大地震长周期波对上海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用小地震记录作为半经验格林函数,合成了台湾大地震在上海地区引起的长周期地震波,长周期直至20s,以供上海地区长周期结构抗震验算和设计参考使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长周期部分不超过3s,地震安全性评价长周期部分的结果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弥补了上述不足.
- 庄昆元徐永林沈建文丁伟国
- 关键词:断层地震波地震工程抗震
- 用强震仪记录资料研究上海地表土层的地震动放大反应
- 地表软土覆盖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是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尤其是工程地震学家。墨西哥地震(1985年9日19日Ms8.1)、日本皈神地震(1995年1月17日Ms7.4)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与地表软土覆盖层密切相关,...
- 徐永林熊里军章纯
- 关键词:地震动强震仪地震波
- 文献传递
- 测量高层建筑飘移位移的方法
- 本发明有关一种测量高层建筑飘移位移的方法,通过在高层建筑的一定高度的观测点上设置倾斜仪以测量在观测点位置上高层建筑的倾角,而根据所设置的多个观测点上的高度差及上述倾角,可以精确计算出观测点的飘移位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
- 朱元清徐永林火恩杰
- 文献传递
- 空区、条带、前震的地震波识别指标
- 研究了华东南地区自1970年有区域小震记录以来的4次6级左右地震震例,即1979,7.9溧阳M6.0,1983.11.7菏泽M5.9,1984.5.21南黄海M6.2,1994.12.31和1995.1.10北部湾M6....
- 刘文龙徐永林章纯张欢沈卫东钟卫星
- 文献传递
- 城市震害快速评估方法及系统建立
- 2013年
- 结合上海地区的震害特点及地震动监测能力,探讨建立城市震害快速评估系统的内容以及实现方法。以地震动加速度值、加速度值的持时、软土地震动反应、地震动卓越周期与构作物周期联系等作为参数,进行地震加速度与烈度等值线图速绘,能快速有效地估算地区的震害影响分布情况,有助于及时实施应急处置与抗震救灾。
- 袁媛徐永林尹京苑胡俊
- 关键词:震害评估易损性分析
- 金茂大厦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地震动响应
- 2008年
-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震,不仅使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而且使距震中几千米外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层建筑普遍有感,甚至震感较强引起恐慌。上海距震中汶川有1600多千米,14点36分左右,上海高层建筑生活和工作、特别是住在20层以上的市民普遍感到大楼在振动,有的感到震感较强烈,引起了恐慌,拼命往外跑,徐家汇、南京路、淮海路、
- 徐永林
- 关键词:地震动响应金茂大厦大地震生命财产大城市
- 上海及邻近地区介质参数的研究
- 1992年
- 在频率域里研究了上海及邻近地区的Q值、小震震源参数,初步得到如下结果:①以上海佘山为中心,平均直达P波Q值呈方向性分布。在相同震中距下,上海西面溧阳方向(?)值较高,上海北部南黄海方向(?)值较低;溧阳和南黄海地震活跃区域的(?)值比其邻近地震相对不活跃区域的偏高,②相同震级的地震相比之下,上海—溧阳方向的地震破裂尺度小,上海—南黄海方向的地震破裂尺度大;并且震级在2.5—4.0级之间的地震,破裂尺度的数值溧阳的比较集中,南黄海的则比较离散。
- 李平徐永林张丽娟
- 关键词:Q值震源参数
- 对金茂大厦“粗指纹”诊断初探
- 2010年
- 金茂大厦是目前中国最高建筑之一,高达420.5m。本文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利用大厦的随机振动得到其某些振型的频率及阻尼比,在地震、台风过后或经一长段时间之后,看其相应振型频率和阻尼比的变化,以达到健康诊断之目的。结果显示此法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可用于大厦、大桥等的"粗指纹"健康诊断和维护。
- 徐永林朱元清周晶矛范宜瑶秦浩文阮镇基干劲
- 关键词:金茂大厦阻尼比
- 上海市环球金融中心结构地震反应台阵被引量:2
- 2018年
- "十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在上海市环球金融中心建立我国第一个超高层结构地震反应专用台阵,随后上海市地震局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本文详细介绍环球金融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台阵的测点布设,改造后台阵观测系统技术组成、远程通信方式、台网中心数据处理系统以及获得的强震记录。本台阵建设可以为高层建筑的抗震抗风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今后结构台阵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 赵鹏胡峻徐永林李斌刘峥
- 关键词: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