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其胜
- 作品数:20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春市科技局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表达锌指蛋白A20的巨噬细胞J774A.1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研究布鲁菌感染机体后锌指蛋白A20调节天然免疫的机制,我们尝试构建A20表达的巨噬细胞模型。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表达A20的慢病毒;Western blot检测A20的表达;以内毒素(LPS)刺激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κB-α降解变化且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水平来判定A20表达细胞模型是否成功。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DNA测序及慢病毒包装试验表明A20重组慢病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证实感染J774A.1后A20蛋白表达明显增加;A20表达的J774A.1受到LPS刺激后IκB-α未发生降解,TNF-α及IL-6水平明显低于空载体及空白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20表达的巨噬细胞模型。
- 赵玉玺崔桂梅潘垒昌魏盼徐晓晗彭其胜
- 关键词:巨噬细胞布鲁菌
- 低浓度甲醛对多肽和蛋白化学修饰的质谱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纳升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Nano-ESI-QTOF MS)技术,以标准肽段和流感病毒基质蛋白酶切肽段为模型,研究了甲醛对蛋白质和多肽主链的修饰作用。采用与实际病毒灭活过程一致的实验条件(4℃,0.025%(V/V)福尔马林(37%(w/w)甲醛溶液)处理72 h),进行甲醛与多肽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甲醛能与标准肽段N端的氨基反应生成羟甲基加合物,再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亚胺,形成+12 Da的产物。此外,甲醛还能与标准肽段中的精氨酸、赖氨酸的侧链发生反应,生成+12 Da的反应产物。对流感病毒基质蛋白的酶切肽段与甲醛的反应的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多数的肽段都生成了+24 Da的产物,质量的增加来源于肽段N端氨基(+12 Da)和C端精氨酸或赖氨酸的侧链(+12 Da)的贡献。此外,还观察到有一个漏切位点的肽段生成了+36 Da的产物。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低浓度甲醛主要与肽段和蛋白的N端氨基,以及精氨酸和赖氨酸侧链发生反应。本研究为分析低浓度甲醛与蛋白质的反应产物提供了有效的质谱分析方法和解谱依据。
- 王子健杨静波李光谱孙宁宁孙万春彭其胜刘宁
- 关键词:甲醛多肽基质蛋白化学修饰质谱
- 泛素连接酶NEDD4介导的calpain2降解抑制布鲁氏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凋亡
- 引言布鲁氏菌病被列为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之首,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侵入机体后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细菌病。布鲁氏菌细胞内生存和增殖是其致病的关键原因。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布鲁氏菌可以通过抑制宿主细...
- 崔桂梅魏盼赵玉玺关振宏杨丽孙万春王双喜彭其胜
- 关键词:泛素连接酶巨噬细胞凋亡
- IL-10_(23-57)-PE40免疫毒素的制备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 通过对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其受体(IL-10R)结合位点的分析,参考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以IL-10 模拟功能短肽IL-1023-57为导向的免疫毒素IL-1023-57-PE40,为了证明设计的合理性,...
- 彭其胜
- 关键词:免疫毒素纯化细胞毒活性
- 文献传递
- IL-10_(23-57)-PE40分泌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将IL-1023-57-PE40基因与pelB信号肽融合置于pET-20b构建分泌表达质粒pET-20b-IL-1023-57-PE40,然后将pET-20b-IL-1023-57-PE40分别转化至BL21(DE3),BL21(DE3)pLysS,Rosetta(DE3),E·coliK12TB1,ER2566中。无论是在37℃或是在26℃,亦或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的情况下,IPTG诱导后,IL-1023-57-PE40蛋白只在BL21(DE3)pLysS菌中以可溶分泌形式表达,其中以37℃时培养基中不添加葡萄糖表达量为最高,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5%,说明蛋白的分泌表达与菌种的选择有关。表达产物经免疫印记检测可被抗PE40的特异抗体识别。通过质粒稳定性实验证明,pET-20b-IL-1023-57-PE40在BL21(DE3)中不稳定,导致蛋白的不表达,在Rosetta(DE3)BL21,E·coliK12TB1,ER2566中稳定但不表达,因此,以Rosetta(DE3)BL21为例,通过SDS-PAGE、DNAStar和ANThewin蛋白分析软件对本室构建的几种PE重组毒素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PE重组毒素融合信号肽序列后,就能分泌表达,PE重组毒素分泌表达还可能与导向部分的性质有关。
- 彭其胜李月红雷连成华芳朱平
- 关键词:分泌表达质粒稳定性
- 布鲁菌DnaK蛋白抑制宿主细胞凋亡被引量:2
- 2018年
- 布鲁菌病是一种典型的人兽共患细菌病,胞内寄生是其感染宿主、并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关布鲁菌胞内寄生的机制尚未清晰。在本试验中,通过克隆布鲁菌DnaK基因到表达载体pQE-80L,分离纯化His-DnaK融合蛋白,探讨DnaK蛋白调节宿主细胞凋亡的功能。试验表明,第一,His-DnaK处理的巨噬细胞Caspase3剪切被抑制;第二,His-DnaK处理的巨噬细胞TUNEL染色显著降低;第三,布鲁菌DnaK蛋白能抑制宿主细胞凋亡。这将为进一步阐明布鲁菌胞内寄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 段开放邓雨明崔桂梅彭其胜
- 关键词:布鲁菌DNAK细胞凋亡
- 细菌一种“新的分泌机制”初探
- 2011年
- 构建了免疫毒素DAB389(Gly4Ser)2-αMSH的两种表达质粒,其一为胞内表达质粒pET28a/DAB389(Gly4Ser)2-αMSH,其二为胞周质表达质粒pET20b/DAB389(Gly4Ser)2-αMSH。实验结果显示,置于胞内表达质粒的DAB389(Gly4Ser)2-αMSH在大肠杆菌的周质腔内分泌表达,而置于胞周质表达质粒的DAB389(Gly4Ser)2-αMSH却不能表达。通过分析免疫毒素的特性,发现DAB389(Gly4Ser)2-αMSH中并不存在信号肽序列;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已发现的四种蛋白质分泌途径特性相比较,发现它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可能为一种新型细菌分泌机制。
- 李泽鸿彭其胜
- 关键词:分泌机制信号肽
- IL-10_(18-57)-PE40高效表达、纯化及细胞活性之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以IL-10的功能短肽(40肽,即IL-10第18号至57号氨基酸)为导向部分与PE40(绿脓杆菌外毒素除去受体结合区后的剩余部分)融合分别构建了IL-101857PE40的胞质和胞周质表达质粒,其中,IL101857PE40在Rosettablue(DE3)中以高效胞质可溶形式表达,在BL21(DE3)pLysS中以胞周质分泌形式表达;表达宿主菌Rosettablue(DE3)超声波破碎后,依次通过硫酸铵盐析、疏水层析、铜离子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得96%重组毒素纯品;细胞活性实验、细胞ELISA和荧光标记实验表明,构建的IL101857PE40符合免疫毒素的作用机理。因此,该实验为PE免疫毒素的规模制备和纯化做了一定的有益的探索。
- 彭其胜李月红朱平
- 关键词:IL-10纯化细胞毒性
- IL-10_(23-57)-PE40免疫毒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以IL-10的功能短肽(35肽,即IL-10第23号至第57号氨基酸)为导向部分与PE40(绿脓杆菌外毒素A除去受体结合区后的剩余部分)融合构建了IL-1023-57-PE40免疫毒素,对纯化的IL-1023-57-PE40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定、细胞ELISA、荧光标记和动物模型实体瘤组织切片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IL-1023-57-PE40符合免疫毒素的作用机制。实验改变了传统免疫毒素机制分析的方法,为免疫毒素的毒性机制分析做了一定有益的探索。
- 彭其胜李树民杨德光
- Cu/Zn SOD蛋白在布鲁菌S19疫苗株中的过表达及鉴定被引量:1
- 2019年
- 以Cu/Zn SOD为目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分别构建了组成型过表达系统pBBR-trc-sod和诱导型过表达系统pBBR-lacPtrc-sod,在布鲁菌S19疫苗株中进行了Cu/Zn SOD的过表达。同时,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表达纯化的重组Cu/Zn SOD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对2种过表达系统中Cu/Zn SOD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型Cu/Zn SOD过表达系统的表达量更高,且能与所制备的多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构建的过表达系统能够实现Cu/Zn SOD蛋白在布鲁菌S19疫苗株中过表达;同时,该试验也提示我们这种表达系统可应用于布鲁菌S19疫苗的抗原改造。
- 邓雨明段开放侯欢欢张燕彭其胜
- 关键词:布鲁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