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梅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结肠
  • 2篇结肠镜
  • 2篇结肠镜检
  • 2篇结肠镜检查
  • 2篇镜检
  • 2篇肠镜
  • 2篇肠镜检查
  • 1篇胆红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电子内镜
  • 1篇凋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血清
  • 1篇生成素
  • 1篇髓核
  • 1篇退变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 3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张金梅
  • 5篇朱尤庆
  • 2篇黄梅芳
  • 2篇吴杰
  • 1篇黄超
  • 1篇李霞
  • 1篇罗峻
  • 1篇陶文惠
  • 1篇陈志芬
  • 1篇常城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去甲斑蝥素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NCTD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Hochest33258染色、AnnexinV/PI染色、DNA琼脂糖电泳检测NCTD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NCTD对HepG2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NCTD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呈质量浓度(5、10、20和40μg/ml)依赖性,40μg/ml NCTD作用48h时HepG2细胞抑制率达(81.27±3.25)%。NCTD作用HepG2细胞24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HepG2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核裂解现象;DNA琼脂糖电泳显示,基因组DNA呈现典型的凋亡梯状图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5、10、20和40μg/ml NCTD作用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7.33±0.25)%、(18.23±1.19)%、(32.5±2.30)%和(48.23±1.17)%。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随着NCTD作用剂量的增加,HepG2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结论:NCTD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凋亡的发生与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关。
张金梅吴杰常城朱尤庆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肝肿瘤凋亡SURVIVIN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对肝功能分级的价值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对肝功能分级的价值。方法测定9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并与对照组60例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时这3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血清AST/ALT、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时血清AST/ALT、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值均随着肝功能分级递增而呈现上升趋势,各级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总胆红素的测定值也随着肝功能分级递增而呈现上升趋势,B级与C级,A级与C级间差异有显著性,但A级与B级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张金梅吴杰
关键词:髓核退变
CK20、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CK20,PCNA的阳性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30例胃癌组织中CK20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K20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增强(P<0.05);CK20的阳性表达与PCNA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72,P=0.007);胃癌组织CK20和PCNA的表达均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胃癌组织CK20、PCNA的阳性表达对判断胃癌患者的转移和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金梅朱尤庆
关键词:胃癌CK20PCNA
血管生成素-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蛋白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大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Ang-2及MMP-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Ang-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7.5%(31/4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40%(16/40)(P=0.001);Ang-2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癌组织的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 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分别为P=0.007, P=0.023,P=0.008);大肠癌组织RMMP-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5%(34/4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5%(14/40)(P=0.000).MMP-7蛋白表达阳性率与Ang-2的表达相关(P=0.016).结论:Ang-2蛋白可能通过促进MMP-7的表达从而促进了大肠癌的生长及转移.
李霞朱尤庆罗峻陶文惠黄超张金梅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基质金属蛋白酶-7大肠癌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与HA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与肝纤维化标志物HA的相关性。方法对96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采用重氮法检测血清AST、ALT比值,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标志物H...
张金梅
文献传递
末端回肠病变445例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结肠镜诊断末端回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5例末端回肠病变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病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男女之比为2.22∶1,平均年龄38.9岁,15岁以下9例(2.02%),16~30岁126例(28.3%),31~45岁180例(40.4%),46~60岁93例(20.9%),60岁以上37例(8.31%)。病变类型为末端回肠炎319例(72.13%),淋巴滤泡增生症87例(19.55%),溃疡20例(4.49%),息肉10例(2.24%);结核、克隆病各2例(0.45%);憩室、局限性毛细血管扩张及肿瘤各1例(0.23%)。结论:结肠镜不仅可以直视末端回肠病变,还能进行病理活检,明显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同时对某些疾病也可行内镜下治疗,因此在对末端回肠病变的诊断中,结肠镜检查应视为首选方法。
张金梅朱尤庆黄梅芳
关键词:回肠疾病电子内镜结肠镜诊断毛细血管扩张
445例末端回肠病变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正>目的探讨结肠镜诊断末端回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5例末端回肠病变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病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男女之比为2.22:1,平均年龄38.9岁,15岁以下9例(2.02%),16~30岁126...
陈志芬张金梅朱尤庆黄梅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