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国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的现实意义、困境及局限被引量:3
- 2007年
-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人格理念及近代培育新人理念的继承与超越。在其理念中,"平民化"与"自由"的概念是极富时代意义而又内涵丰富的。文章强调在理想人格的塑造中把自由个性与历史必然性、社会责任和谐统一起来,这构成了构建和谐社会在人格塑造方面的一个重要的主体性条件。
- 张青张继国
- 关键词:平民化自由人格
- 谈先秦儒家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
- 2005年
- 人能否获得自由?如何才能自由?自由的人格(理想人格)怎样才能培养起来?此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先秦儒家也有一套改造人、培养人的理论———“内圣外王”之道。他们心中的理想人格就是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圣人成为统治者,就能施行王道,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在今天也不无现实意义。
- 张继国
- 关键词:仁智人格理想人格
- 平民化自由人格的建构与开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第九章文本解读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以“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立足点的,“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因而理想人格的培育成为理想社会的一种价值目标。从而,对理想人格问题的探讨就关涉到对现代人生价值观念的...
- 张继国
- 关键词:德性理想人格自由人格
- 文献传递
- 冯契人格思想释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知识与智慧是冯契哲学毕生追求的目标,智慧说即是关于性与天道的理论。智慧在于达到性与天道的统一,在于培养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即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在由天性向德性发展,德性向天性回归的过程中,达到自觉与自愿统一的自由德性。在此过程中,要警惕两种异化,即权力迷信与科学主义。只有克服了异化,沿着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路子出发,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多种培养途径,才能最终养成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 张继国
- 关键词:人格思想德性德行异化自由人格
- 人间佛教思想与儒家人学思想被引量:2
- 2006年
-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历史不断发生变迁。在中国历史大转变,中国佛教日趋衰落的严重时刻,被誉为近世新佛教领袖的太虚大师(1890—1947)敏锐地觉察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脉博,倡导“人间净土”说,并相应地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此外,印顺(1906~)、赵朴初(1907~2000)等也对人间佛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考察了不同学者的看法,并将人间佛教说与中国儒家人学思想进行比较,探寻其异同,这对于探讨人间佛教的建设,推进佛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 张继国
- 关键词:净土人间净土人间佛教人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