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林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体外细胞毒性与临床指标的关系被引量:4
- 1993年
- 对39例急性白血病用MTT法检测4种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CT)。结果显示柔红霉素的CT强于阿霉素(P<0.05),阿糖胞苷与环胞苷的CT差别无显著性(P>0.05)。同类药物的CT呈直线正相关,不同类药物的CT无相关。ALL与ANLL以及不同性别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别无显著性(P>0.05)。年龄、化疗前外周血Hb,WBC,BPC和骨髓原+早(幼)细胞波(%)与药物的细胞毒性无相关性。
- 刘林湘张绍林邹典斌刘少君侯风善李国玲席雨人
- 关键词:白血病副作用抗癌药
- 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1
- 1994年
-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仍是唯一有可能治愈多发性骨髓瘤(MM)的手段。新近研究显示,allo BMT可使MM患者长期生存率达4Q%,且大多数患者无残留病的证据。尽管骨髓抑制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对于高危MM患者仍应在治疗的早期考虑alloBMT。 尽管标准化疗方案如马法兰和强的松对MM有效,但完全缓解(CR)者罕见,所有病人最终因疾病进展而死亡。更强的化疗方案并不延长患者的中数生存期(3年),却招致更快更重的细胞减少。强烈化疗、放疗后进行自体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显示alloBMT仍是有可能治愈MM的手段。
- 张绍林
- 关键词:异基因骨髓移植多发性骨髓肿瘤骨髓瘤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观察
- 1991年
- 观察2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DS患者外周血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84.00%,淋巴细胞微核率为6.6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RAEB和RAEB-T亚型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RA亚型(P<0.005)。MDS微核淋巴细胞多微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MDS染色体畸变率为14.68%,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微核率呈直线正相关(r=0.76,P0.001)。本文就MDS微核检测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 郭杰席雨人张绍林侯风喜王桂叶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微核MDS
- 急性白血病化疗体外药敏实验的若干问题研究进展被引量:4
- 1990年
- 迄今为止,化学治疗仍是急性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不同个体的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不同,对化疗药物的反应也不尽一致.如何使急性白血病治疗个体化,乃是提高疗效的主要途径之一.急性白血病化疗药敏实验的目的在于用体外药敏实验方法,预测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现已有多种体外药敏实验方法.尽管不同方法在方法学上各有所异,但是,都涉及到一些共同问题,诸如体外药物浓度、给药时间以及敏感性的判定等.本文就上述问题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体外药敏实验的条件体外药敏实验应具备下列必要条件:1.体外实验用药必须有活性或在实验体系中能转化为活性形式;2.肿瘤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代谢必须非常相近,使体外和体内药物作用具有可比性;3.
- 张绍林席雨人
- 关键词:白血病药物疗法药敏实验
- 急性白血病Bcl-2、P170、CD_(34)表达及临床预测价值的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分析和评估急性白血病Bcl-2、P170、CD_(34)表达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42例急性白血病Bcl-2、P170、CD_(34)的表达。结果Bcl-2、P170、CD_(34)高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CR)率低于低表达或不表达者(45.5%V77.4%,50.0%v78.6%,57.1%v75.0%,P<0.05),未CR和早期复发率高,分别为81.8%,78.6%,64.3%。化疗2个疗程达CR者Bcl-2、P170的高表达率高于化疗1个疗程达CR者(36.4%v5.6%,45.5%v11.1%,P<0.05)。Bcl-2与急性白血病预后的阳性符合率为90.9%,略高于P170、CD_(34)。同时检测3项指标的阳性、阴性及总符合率分别为100%、80%及84.6%。结论Bcl-2、P170、CD_(34)的高表达均预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不良。Bcl-2可作为预测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较敏感的指标,多指标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 段宝华刘少君张绍林
- 关键词:白血病BCL-2P170CD34M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