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洁

作品数:30 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鱼类
  • 5篇种群
  • 4篇物种
  • 3篇鱼类多样性
  • 3篇鱼鳃
  • 3篇软骨鱼类
  • 3篇生物学
  • 3篇自然保护
  • 2篇多样性
  • 2篇雅鲁藏布江流...
  • 2篇源头
  • 2篇生态学
  • 2篇兽类
  • 2篇鼠科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流域
  • 2篇江流

机构

  • 3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30篇张洁
  • 11篇张春光
  • 11篇赵亚辉
  • 3篇卞绍雷
  • 3篇周岐海
  • 2篇李高岩
  • 2篇赵欣如
  • 1篇曾岩
  • 1篇刘志瑾
  • 1篇张桂蓉
  • 1篇张荣祖
  • 1篇王玉凤
  • 1篇邓凤云
  • 1篇魏开建
  • 1篇许木启
  • 1篇伍玉明
  • 1篇赵亮
  • 1篇黄亮亮
  • 1篇张保卫
  • 1篇张曼

传媒

  • 4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兽类学报
  • 2篇大自然
  • 2篇Curren...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全国城市生态...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4
  • 1篇195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右江流域野生罗非鱼种群及其杂合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明确广西右江流域野生罗非鱼的种群类别及其杂合情况,为广西右江流域罗非鱼的入侵防控及本土珍稀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右江流域隆安、平果、田东、田阳和百色5个采样点采集野生罗非鱼样本共136尾,提取各采样点罗非鱼样本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线粒体COⅠ基因及核基因(enc1、ptr和sh3px3)进行群体扩增,通过DNASTAR 7.1的Megalign程序对所有样本的COⅠ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以确定罗非鱼样本的母本;采用MEGA 6.0对enc1、ptr和sh3px3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校正,并构建各采样点罗非鱼样本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广西右江流域5个采样点的罗非鱼母本种类共有4种,分别为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莫桑比克罗非鱼(O. mossamb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 aureus)。在26尾隆安罗非鱼样本中无杂合个体;在36尾平果罗非鱼样本中有3个杂合个体,杂合率为8.3%;在20尾田东罗非鱼样本中有2个杂合个体,杂合率为10.0%;在30尾田阳罗非鱼样本中有2个杂合个体,杂合率为6.7%;在24尾百色罗非鱼样本中有4个杂合个体,杂合率为16.7%。【结论】广西右江流域野生罗非鱼的种间杂交率并不高,但其杂交优势更有利于罗非鱼种群的扩散,进一步侵占土著鱼种的生存空间,严重威胁广西右江流域鱼类资源的多样性,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以防止野生罗非鱼种群迅速扩散。
郑雄赵立朝吴志强张洁黄亮亮汪开成张曼
关键词:罗非鱼DNA条形码杂合性
资源利用概况及CITES附录物种的鉴别——以膨鱼鳃为例
现生软骨鱼类为1201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海域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温带和热带海域。我国大陆和台湾海域共计244种,约占世界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随着世界上对软骨鱼类资源和贸易状况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鲨鱼和鳐鲼类被列入C...
张洁陈佳杰
关键词:软骨鱼类CITES利用形式物种鉴定
东江源头区域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变化特征
2010-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覆盖整个东江源头区的12个采样点收集和鉴定的鱼类标本共计7目18科56属74种。东江源头区域鱼类群落以杂食性、定居性、中下层和底栖种类为主,从G-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
邓风云赵亚辉周岐海张洁张春光
关键词:鱼类资源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我国膨鱼鳃的物种组成及蝠鲼类相关的保护建议
蝠鲼科Mobilidae 是以浮游动物为食的板鳃类软骨鱼,包括蝠鲼属Mobula和前口蝠鲼属Manta 共计9种。它们广泛分布在大洋热带、亚热带和温水沿岸海域。蝠鲼科动物个体主要在水体上层活动,具有典型的K选择型生活史特...
曾岩张洁
关键词:物种组成
银鱼科鱼类及其物种多样性保护被引量:8
2008年
银鱼科鱼类为东亚所特有的一年生小型鱼类,在我国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其中的一些种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结合银鱼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银鱼的分类与系统、分布范围和栖息地特点,并对资源变化及保护措施进行了论述,强调有必要针对不同银鱼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和遗传学背景,制定更为合理的保护措施。
张洁
关键词:银鱼物种多样性
社鼠种群生态研究被引量:18
1993年
1983—1987年在北京西山研究了社鼠的种群生态学,共捕获标本870只,用胴体重方法划分5个年龄组。种群年龄组成,随季节而有变化。年龄锥体有季节和年度差异。雌雄性比亦有年度变化。在多数年份中,幼体和亚成体的雌性比例高于雄性。社鼠一般在3—4月开始繁殖,9月基本结束,10月见到个别孕鼠。雄性个体性成熟时的睾丸重量在0.8克以上,雌性产仔数平均为5.20。多数雌体一年繁殖2次,个别可繁殖3次。生态寿命约一年半或更长一些。有些雌体参加两年的繁殖活动。社鼠的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和年度变化。
张洁
关键词:社鼠种群生态繁殖
北京地区中华多剌鱼Pungitius sinensis的生物学
中华多刺鱼 Pungitius sinensis 又称中华九刺鱼,属刺鱼目(Gasterosteiformes)刺鱼科 (Gasterosteidae)。刺鱼科鱼类因其体型较小、繁殖周期短、生命力顽强、筑巢繁殖等生物学特...
卞绍雷赵亚辉张洁李高岩张春光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城市和自然生态系统中兽类生态的研究
了北京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中的动物群落,特别注意了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中动物群落组成的比较。文章以兽类为例,对北京市区和郊区几个公园兽类的组成及变化进行了讨论,对北京地区六种类型的城市居民区与邻近自然生态系统中兽类...
张洁
关键词:动物群动物生态学种群结构鼠科
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多刺鱼胚胎发育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2006年3-5月,在北京怀柔水库入库河流怀九河的西四渡河河段,采集性成熟的中华多刺鱼(Pungitius sinensis),人工干法授精获取受精卵,观察并记录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历程;设置温度和盐度梯度,观察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多刺鱼胚胎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中华多刺鱼胚胎发育的起始温度(生物学零度)为4.7℃,适宜的发育水温为14.0℃-16.0℃,与中华多刺鱼繁殖盛期(4月中下旬)自然水体的水温相近;平均水温14.0℃时,中华多刺鱼完成胚胎发育约需183h;水温升至22.5℃时,胚胎的孵化率仅为22.2%;水温升至25.0℃时,受精卵不能孵化,此温度应是中华多刺鱼胚胎发育温度的上限。实验表明,北京地区中华多刺鱼的胚胎对盐度的耐受力较为有限,在与自然水体相同的盐度下(0‰)其孵化率接近100%;随着盐度的升高,孵化率降低,8‰盐度时,仅有56%的受精卵孵化;至20‰时,受精卵全部死亡,此盐度应为中华多刺鱼胚胎发育的盐度上限。
卞绍雷赵亚辉张洁赵欣如张春光
关键词:胚胎发育温度盐度
北京地区中华多刺鱼Pungitius sinensis的生物学
<正>中华多刺鱼 Pungitius sinensis 又称中华九刺鱼,属刺鱼目(Gasterosteiformes)刺鱼科 (Gasterosteidae)。刺鱼科鱼类因其体型较小、繁殖周期短、生命力顽强、筑巢繁殖等生...
卞绍雷赵亚辉张洁李高岩张春光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