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山
- 作品数:28 被引量:68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2000年秋季南黄海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其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 <正> 本文利用2000年10-11月在南黄海1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浮游植物和优势桡足类的分布特征。共鉴定浮游植物121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有硅藻类98种,甲藻类20种。浮游植物细胞总量为24个/L-4311个/L...
- 吴玉霖孙松张永山杨波吉鹏蒲新明
- 文献传递
- 胶州湾赤潮生物种类及其生态分布特征被引量:35
- 2004年
- 近年来 ,胶州湾赤潮发生频繁 ,对海水养殖业、海洋环境乃至人类健康与安全都构成威胁 ,作者根据1997年6~9月和1998年4~9月采于胶州湾东北部富营养化海域的样品及有关历史资料 ,报道了赤潮生物69种 ,其中已发生过的赤潮种类有7种 ,分析了中肋骨条藻Skele tonemacostatum、圆筛藻Coscinodiscussp.、冰河拟星杆藻 (日本星杆藻 )Asterionellopsisglacialis、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lorenzianus、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rubrum等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分布特征。
- 韩笑天邹景忠张永山
- 关键词:赤潮生物生态分布特征富营养化
- 南大洋普里兹湾的铁加富实验:对铁假说的检验被引量:4
- 2009年
- 在"高硝酸盐低叶绿素"(HNLC)海区,铁被认为是浮游植物生产力的限制因子,这个"铁假说"是否适用于某一具体海洋环境还需要实验的验证.为了认识铁在南大洋普里兹湾对浮游植物的限制作用,在普里兹湾和罗斯海北部的极锋区分别进行了2次和1次现场铁加富实验.在罗斯海的极锋区,微量铁的加入显著(P<0.05,Student'st-test)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而在普里兹湾,加入和未加入微量铁的实验瓶中浮游植物均表现为快速的增长,它们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别(P>0.05,Student’st-test).加富实验的结果确认了铁在罗斯海对浮游植物的限制作用,也表明在普里兹湾铁不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首要限制因素.考虑到所有实验瓶中的光强高于现场海区中浮游植物能获得的光强,光被认为是普里兹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首要限制因素.在加富培养实验过程中,营养盐的吸收比例也随着浮游植物生长状态和生长阶段而变化.浮游植物生长得到促进后,首先增加了对N的吸收,其次是P,最后是Si.在浮游植物的增长停滞期和下降期的Si/N和Si/P吸收比显著高于指数增长期.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了解普里兹湾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并对各种海洋环境中的碳与营养盐循环研究均具有参考价值.
- 孙松蒲新明张永山
- 关键词:铁限制南大洋
- 赤潮的生物毒性评价初步研究——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一次胶州湾赤潮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1年
- 在 2 0 0 0 0 7 2 5~ 30发生于青岛胶州湾 ,面积约 10km2 的赤潮过程中 ,于 2 0 0 0 0 7 2 6和 2 7日分别采集赤潮现场海水 ,以三种标准毒性实验生物黑褐新糠虾 (Neomysisawatschensis) ,卤虫 (Artemiasalina)和ICR品系小白鼠为实验动物 ,对胶州湾这次赤潮进行了初步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现场采集的赤潮海水和实验室经f/ 2培养后的藻液对卤虫有急性毒性作用 ,2 4h卤虫幼体的存活率分别为 83 %和 73 % ,对小白鼠的毒性均在相当于STX 0 .87~ 1.8μg/L的范围内 ,而对糠虾没有明显影响。本文同时分析了赤潮现场海水中的藻类组成与数量 ,探讨了此次赤潮的毒性来源和致毒机制 ,提出了对赤潮进行生物毒性评价的观点 。
- 颜天谭志军李钧张永山于仁诚王云峰周名江
- 关键词:赤潮生物毒性黑褐新糠虾卤虫海洋污染
- 桑沟湾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25
- 2010年
-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调查期间共采集浮游植物28属92种(含变种和型),主要由硅藻类(74种)和甲藻类(11种)组成。优势度指数分析显示,硅藻是绝对优势种。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全湾平均变化范围在1.91~2.74之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桑沟湾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及其水平分布格局的季节变化较大,细胞密度冬季最高(平均为188.4×104cells/m3),春季(平均为63.0×104cells/m3)和秋季(平均为11.7×104cells/m3)次之,夏季最低(平均为9.2×104cells/m3),冬、夏季数量中心在湾内近岸浅水区,春、秋季在位于海湾中部的贝藻养殖区。与历史资料对比显示,经过20多年的养殖活动,桑沟湾浮游植物种类数量下降、优势种发生演变,湾内海水养殖品种、数量以及养殖模式是影响浮游植物数量及其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 李超伦张永山孙松吴玉霖方建光张继红
- 关键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海水养殖
- 夜光藻的室内培养被引量:15
- 1994年
- 夜光藻的室内培养对于研究夜光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增殖机理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通过试验,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扁藻作为饵料,夜光藻能良好地生长和繁殖,从而为夜光藻的室内培养解决了关键性的饵料问题,实现了国内夜光藻室内的长期培养。
- 吴玉霖周成旭张永山
- 关键词:夜光藻饵料
- 南黄海中华哲水蚤昼夜垂直分布被引量:8
- 2005年
- 在南黄海定点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各个发育期的昼夜垂直分布,分析了该种2000年6月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雌体在后半夜上升到表层产卵,形成卵的高密集区;随后,卵在大约20 h内边沉降边孵化成NI期无节幼体,导致相应时间内卵的密度减少;NIII到CV期幼体的垂直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其密集群的平均深度主要分布在30 m的温、盐跃层。讨论了温、盐跃层,叶绿素a,捕食者等因素对它们垂直分布的影响。
- 张芳孙松张永山张武昌
- 关键词:跃层中华哲水蚤南黄海无节幼体
- 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红色裸甲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被引量:74
- 2001年
- 对 1 998年 8月中旬至 9月中旬烟台四十里湾发生的大规模赤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此次赤潮发生面积约为 1 0 0km2 ,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 ,密度高达 1 560ind/ml,是我国首次记录的由该种生物引起的大规模赤潮。大量衰亡赤潮生物的分解消耗水体的溶解氧 ,引起下层水体严重缺氧 ,导致养殖的扇贝大批死亡。赤潮的成因主要是大量陆源有机物、营养盐类的排入和大规模贝类筏式养殖的自身污染 ,为赤潮生物的暴发性增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
- 吴玉霖周成旭张永山蒲新明李伟华
- 关键词:赤潮溶解氧营养盐
- 南极夏季南设得兰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垂直分布被引量:5
- 2015年
-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海洋食物网物质能量循环中的作用。基于2012年1月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期间在西南极南设得兰岛海域4个站位Multinet网(200μm,0.5 m2)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资料,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浮游动物群落垂直结构及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浮游动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群落1由采自上层水体(0—200 m)的样品组成,此群落平均丰度为31 782.02个·1 000 m-3,优势种为桡足类Oithona similis,Ctenocalanus citer,Oncaea curvata,Calanoides acutus,Calanus propinquus及南极大磷虾原蚤状幼体CⅠ-Ⅲ期个体;群落2主要由采自中层水(200—1 000 m)的样品构成,群落平均丰度为22 325.59个·1 000 m-3,其指示物种主要包括桡足类O.curvata,O.similis,Oithona frigida,C.citer,Aetideopsis minor,Bathycalanus bradyi,C.acutus,C.propinquus,Metridia gerlachei,介形类Alacia spp.及箭虫Eukrohnia hamata;群落3由采自较深层水(1 000—2 000 m)的样品组成,群落平均丰度为989.27个·1 000 m-3,其指示种为深水桡足类Bathycalanus bradyi。Bio-Env分析显示叶绿素a和盐度分别是对群落聚类起关键影响的单因子,水深、盐度和叶绿素a的组合则最好地解释了群落的划分。
- 杨光李超伦张永山刘群
-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桡足类磷虾
- 胶州湾初级生产力周年变化被引量:62
- 2005年
- 根据2003年5月—2004年4月逐月对胶州湾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分析讨论了胶州湾初级生产力的周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初级生产力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的高峰,平均为835.72mgC/(m2.d),春、秋季次之,分别为286.00mgC/(m2.d)和247.81mgC/(m2.d),冬季最低,平均为102.27mgC/(m2.d)。初级生产力平面分布特征为:夏季高值区一般位于湾西北部和东北部近岸水域,秋季至次年春末的高值区一般位于湾东北部近岸水域,湾中部和湾口海域较低。湾外海域除夏末秋初与湾中部水平接近外,其它季节比湾中部和湾口低,呈自湾内向湾外递降的分布趋势。6月下旬记录到7213.48mgC/(m2.d)初级生产力的最高值,位于湾东侧近岸,该高值持续时间很短,在时间上恰巧对应于一周前的一次强降雨过程。温度是影响胶州湾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的决定因子。
- 孙松张永山吴玉霖张光涛张芳蒲新明
-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周年变化浮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