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春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如东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皮肤基底细胞癌40例病理分析
- 1992年
- 对我院皮肤科及外科门诊4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送检标本作组织学分型,其实体型15例(37.5%),色素型7例(17.5%),腺样型6例(15%),角化型4例(10.0%),浅表型5例(12.5%),纤维化型2例(5%),混合型1例(2.5%)。病理分析表明,该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皮肤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尤以头面部常见,生长缓慢,极少转移。手术切除后仅局部复发,故属低度恶性。此肿瘤对放射线敏感,疗效好,与其它系统肿瘤相比存活率较高。
- 张正春
- 关键词:皮肤肿瘤病理基底细胞癌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被引量:3
- 2001年
- 近年来随着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息肉样病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选择我院近 4年间胆囊手术切除中筛选出息肉样病变 6 0例 ,其中非肿瘤性病变 42例 (胆固醇性息肉 2 4例 ,炎性息肉 2例 ,腺肌增生病 16例 ) ;肿瘤性病变 18例 (胆囊腺瘤 5例 ,胆囊癌 13例 )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发现非肿瘤性病变占息肉样病变 70 %(42 /6 0 ) ,肿瘤性病变 3 0 % (18/6 0 )。部分腺肌增生症和胆囊腺瘤 ,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 ,应警惕恶变可能。
- 张正春施公胜
- 关键词: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形态学胆囊手术胆囊息肉胆囊腺瘤
- 乳腺癌组织中CD15与PCN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 2002年
-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CD15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64例乳腺癌CD15、PCNA的表达。结果 CD15主要在肿瘤细胞膜表达亦可伴有浆染色 ,在乳腺癌中阳性率为 5 4 69%(3 5 /64 ) ;PCNA在细胞核表达 ,过表达率为 5 1 5 6% (3 3 /64 ) ;CD15与PCNA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高、淋巴结有转移呈正相关 ;并且两者相互呈正相关。结论 CD15。
- 张正春滕晓东
-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 小儿恶性淋巴瘤20例病理分析
- 2002年
- 张正春施公胜孙超
- 关键词:小儿恶性淋巴瘤病理分析
- 宫颈微偏腺癌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例微偏腺癌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微偏腺癌患者白带增多呈水样。子宫颈肥大呈桶状,切面见子宫颈纤维肌层增厚,质地硬,有多个不规则微小囊腔形成。大部分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接近正常宫颈黏液性腺上皮,但腺体大多呈不规则的囊状扩张、扭曲,有鸡爪样触角形成,腺体呈浸润性生长,并有纤维间质反应,肿瘤组织易侵犯脉管和神经组织。结论微偏腺癌是1种较罕见的、细胞学异型性极轻微、宫颈刮片及活检不易明确诊断的、易被诊断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为恶性的宫颈腺瘤。
- 宋红杰钱铮张正春
- 关键词:文献复习子宫颈微偏腺癌囊状扩张间质反应异型性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HNL 39例的临床特点,常规切片观察其镜下形态特点,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68、CD123、MPO、CD3、CD20等的表达。结果:HNL发病以年轻女性为主,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在病变早期、中期及晚期出现不同的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标记CD68阳性率100.0%,MPO阳性率82.0%,CD123阳性率89.7%,CD3、CD20均有不同程度的散在表达。结论:HNL以其临床特点及镜下形态特征可以诊断,免疫组化CD68、CD123、MPO是很好的辅助诊断标记。
- 宋红杰施晓健崔志俊季育娟章如松吴波洪练青张正春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 CD44V6、PCNA、E-cadherin和EGFR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中CD44V6、PCNA、E -cadherin和EGFR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5 6例甲状腺癌 ,其中 3 1例为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 ,2 5例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 ,17例甲状腺腺瘤和 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了CD44V6、PCNA、E -cadherin和EGFR检测。结果 癌肿组的CD44V6、PCNA和EGFR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组与正常组 ,(P <0 0 5 ) ;E -cadherin在恶性甲状腺肿瘤中的阳性率比它在良性甲状腺肿瘤中要低。结论 ①这 4个基因蛋白均与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有关 ,可以作为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指标 ;②这 4个基因蛋白都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 张正春孙超施公胜
- 关键词:CD44V6PCNAE-CADHERINEGFR甲状腺肿瘤免疫组化SP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