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迪
- 作品数:33 被引量:21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更多>>
- 高校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问题,并对高校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改革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优化科技创新体制结构,全面推进科教一体化进程;二是强化政府服务调节功能,建立市场带动科教新机制;三是在科技创新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两个关系,大力推进三项改革,积极实施四项建设。
- 张忠迪
- 关键词:高校
- 创新要素对协同创新中心绩效的影响——以郑州大学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为例被引量:4
- 2019年
- 对协同创新中心各创新要素进行研究,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论文仍然是各中心高度重视且对创新绩效支撑最明显的因素.高层次创新人才对协同创新中心带动作用明显。但支撑学科建设仍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短板,协同创新中心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方面做的还不够,科研经费在整个协同创新中心绩效产出中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因此,需在总体建设、发展方向、软实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协同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 张忠迪
- 关键词:创新绩效
- 生态型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借鉴国内外生态型大学及可持续发展系统建模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了评价生态型大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即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等。生态型大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办学理念要生态化、科研成果要生态化、大学管理要生态化等。评价的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构成。
- 张忠迪
- 关键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 通过校园文化加强“两课”教育途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优秀的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密切,相得益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两课”教育效果,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凝练校训和学校精神;二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三是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四是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 张忠迪
-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 河南太行山区蔷薇科野生树木资源的应用被引量:1
- 1999年
- 河南太行山区地形复杂,山势陡峭,多悬崖峭壁和深陡峡谷,土层瘠薄,基岩裸露。该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复杂的气候变化,形成了太行山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现有蔷薇科野生树木资源15属、58种、6变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应用价值11园林应用价值园林应用价值主...
- 王少平许桂芳符丽张忠迪
- 关键词:蔷薇科
- 河南省高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路径研究
- 2018年
- "一带一路"倡议为河南省高校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本文从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入手,分析了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更新办学理念、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沿线各国科技协同创新深度合作、打造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方面提出河南高校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路径。
- 张忠迪
- 关键词:一带一路河南高校
- 建设生态节约型校园的构想被引量:14
- 2006年
- 张忠迪
-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动力源泉
- 论大学教育生态化被引量:9
- 2009年
- 大学教育生态化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发展模式。本文在分析大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实现背景的基础上,对大学教育生态化的内涵进行解读,提出大学教育生态化建设与培育的途径。即树立教育生态意识,破除狭隘的高等教育观念;以教育生态学理念为指导,培养具有生态精神的人才;促进形成外向型生态,优化多样化的教育环境;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评价理念,防止大学出现封闭性的自我评价。
- 张忠迪
- 关键词: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
-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7
- 2006年
- 回顾国内外教育生态学研究现状,并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探寻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明确保持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即保持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性,维持高等教育发展的动态平衡,创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保障系统,坚持开放办学。
- 张忠迪
-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开放办学
- 比较视角下的我国一流大学建设被引量:4
- 2013年
- 国家的崛起和一流大学的贡献密不可分。在建设一流大学过程中,我国大学在战略上存在内涵认识错位、思想急功近利、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人才资源流失严重、学科结构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一流大学建设战略的实现。建设一流大学,要在办学定位上从"全能"走向"独特",在团队建设上由"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在知识传授上由"灌输式"走向"探究式",在创新人才管理上由"静止"转向"流动",在校长选拔上由"职务"转向"职业"。
- 张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