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华
- 作品数:91 被引量:77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安徽省临床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网络成瘾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安徽省3所医学本科院校(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中抽取1 418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轻度网络成瘾率为36.25%,中度/重度网络成瘾率为9.59%。影响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学校、父母的期望值、学习负担及学习能力(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男性高于女性(OR=1.48,95%CI=1.20~1.82),重点学校高于普通学校(OR=1.65,95%CI=1.34~2.03),父母的期望值高及中等低于期望值差的(OR=0.19,95%CI=0.05~0.71;OR=0.18,95%CI=0.02~0.67),学习负担重高于一般或低者(OR=1.23,95%CI=1.05~1.61),学习能力强低于一般或弱者(OR=0.61,95%CI=0.48~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安徽省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有关部门应针对性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 季文平高荣张志华马双双万宇辉苏菲娅李文强左俊章飞郝君强孙业桓
- 关键词:因特网
- 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的探索研究被引量:26
- 2010年
-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变化、环境因素改变及病因复杂化,医学生科研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的研究较少,且医学院校普遍重视程度不够。作者通过对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的探索研究,初步提出了适合医学本科生的早期科研培养模式。
- 张秀军于玉领沈琼张栋栋张志华张蔚沈涛孙业桓
-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
- 安徽医学生自杀行为与儿童青少年期自杀史相关性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早期自杀行为与大学生近期自杀行为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年级共1029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15岁之前自杀行为史、不良经历史以及一二级亲属自杀死亡、未遂和意念史,同时调查过去1a自杀行为发生情况。结果10297名大学生中,15岁之前发生自杀意念、未遂的人数分别为516(5.0%)和63(0.6%)人;近1a内发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人数分别为360(3.5%)和33(0.3%)。15岁之前的自杀意念史与近1a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关联指标OR值分别为4.0(95%CI=3.0~5.4)和6.1(95%CI=3.1~12.0);15岁之前的自杀未遂史与近1a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关联指标OR值分别为4.2(95%CI=1.4—12.5)和114.0(95%CI=51.3~253.2)。调整人口学、亲属自杀以及ACEs变量后,上述关联均出现一半以上的下降,但除15岁之前自杀意念史与近1a自杀未遂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关联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及青少年早期自杀行为史,尤其是自杀未遂史可能是大学生近期自杀行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 杨林胜张志华孙良吴红燕孙业桓
-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自杀未遂青少年
- 男性酒依赖患者戒断期前瞻记忆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男性酒依赖患者戒断期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TBPM)的特征,明确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TBPM)在男性酒依赖患者中的损害情况,探讨患者前瞻记忆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男性酒依赖患者和30名年龄、受教育程度与酒依赖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进行前瞻记忆测试。结果患者组EBPM评分[(3.91±0.69)分]和TBPM评分[(3.28±0.77)分],与正常对照组[EBPM:(4.47±0.63)分、TBPM:(4.20±0.6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8,P〈0.Ol;t=-5.032,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EBPM评分、TBPM评分与饮酒时间、成瘾时间、日饮酒量无显著相关性,与戒断时间呈正相关(r=0.444,P〈0.05;r=0.423,P〈0.05)。结论男性酒依赖患者戒断期基于事件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均存在损害,患者前瞻记忆与其戒断时间存在相关性。
- 吴庆王克永张志华庞良俊汪咏梅黄豹刘旺发
- 关键词:酒精依赖前瞻记忆神经心理学
- 1~2年级医学生既往首发自杀意念后自杀未遂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了解大一、大二医学生既往首发自杀意念后不同时间(年)向自杀未遂发展风险,探索促使这一发展过程的危险因素。方法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和蚌埠医学院)1~2年级共10297名学生接受自填式问卷调查。其中自制问卷包括既往自杀行为史、儿童期不良经历史、家庭自杀史以及一般人口学资料;专用量表包括抑郁、贝克焦虑、Barratt冲动、攻击以及社会支持量表。有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发展速度和风险采用寿命表法进行描述,促使这一发展过程的危险因素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0297名大学生中,16.52%学生称有过自杀意念,1.47%有自杀未遂。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发展的累积发生率为8.88%。有自杀意念后的第一年自杀未遂的条件风险最高(7.02%),76.16%(n=115)的自杀未遂者发生在有自杀意念后的第一年。Cox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离婚(OR=2.32,95%CI1.28~4.21)、躯体虐待(OR=1.69,95%CI,1.20—2.37)和一级亲属自杀行为(OR=2.02,95%CI 1.25~3.25)等家庭不良事件,青少年行为冲动性(中/低:OR=1.88,95%CI1.15~3.06;高/低:OR=2.09,95%CI1.30~3.36)以及较高的焦虑评分(高/低:OR=1.60,95%CI 1.10~2.33)是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进一步发展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有自杀意念是近期自杀未遂的高危信号。家庭不良事件、青少年行为冲动性以及严重焦虑状态是有自杀意念者自杀未遂主要危险因素。
- 杨林胜张志华孙良吴红燕孙业桓
- 关键词:自杀未遂青少年
- 合肥市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的流行现状分析
- 联合国大会1989年第44/25号决议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儿童虐待是近年来关于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研究内容之一。虐待对儿童的躯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受虐儿童的近期表现主要是极度自卑、...
- 张志华郝加虎张秀军杨林胜黄芬程慧孙业桓陶芳标
- 关键词:中学学生儿童虐待情感障碍心理卫生
- 文献传递
-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的相关关系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 了解网络成瘾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相关关系,如果存在相关关系,并考察能否被抑郁以及冲动相关行为部分或全部解释.方法 合肥市3507名使用网络的中学生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杀行为、抑郁量表,冲动相关的行为以及不良经历等调查表.采用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网络成瘾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相关关系及抑郁和冲动相关行为在上述相关关系中的作用.结果 3507名学生有182名(5.2%)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过去一年有自杀意念、计划和未遂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7.4%、9.5%和2.6%.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计划和未遂的关联指标OR值分别为1.79(95%CI:1.32~2.44)、2.32(95%CI:1.57~3.42)和2.08(95%CI:1.03~4.22),调整人口学和不良经历变量后,网络成瘾与自杀未遂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抑郁和冲动相关行为分别引入以网络成瘾为自变量的方程,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计划的关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若将网络成瘾引入以抑郁或(和)冲动相关行为自变量的方程,抑郁或(和)冲动相关行为与自杀意念和计划的关联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存在关联,且该关联的路径可能由抑郁和冲动相关行为介导.
- 杨林胜张志华郝加虎孙业桓
- 关键词:网络成瘾自杀行为抑郁青少年
- 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与网络成瘾现况及其关系的研究
- 目的:本研究主要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和情感、躯体虐待的现况,并探讨情感及躯体虐待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及其形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在合肥市市区采用方便抽样选取5所中学,以班级为...
- 张志华
-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
- 文献传递
- 青少年抑郁与儿童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相关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与儿童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的关系,验证可能存在的调节中介效应假设。方法方便抽取合肥市3 798名使用网络的中学生,进行亲子冲突策略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及人口学特征调查。采用层级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青少年儿童期虐待、近期生活事件和抑郁可能存在的调节中介效应。结果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虐待经历与近期生活事件均有关联(P值均<0.01),并通过近期生活事件间接地对青少年抑郁产生效应(P值均<0.01);中学女生儿童期虐待对生活事件介导的间接效应有调节作用(P=0.001),而男生未见儿童期虐待对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P=0.260)。结论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部分是通过近期生活事件介导的间接效应,中学女生儿童期虐待对间接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应该采用措施阻止儿童期虐待的出现,其中受虐女童是重点保护的对象。
- 杨林胜张志华吴红燕孙业桓
- 关键词:抑郁虐待生活变动事件统计学
- 社交焦虑在高职学生遭受网络欺凌与自尊关系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
- 2019年
- 从安徽省的三所高职学校选择3 53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社交焦虑在高职学生遭受网络欺凌与自尊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网络欺凌与社交焦虑、自尊均有关,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显示社交焦虑在网络欺凌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说明社交焦虑在网络欺凌与自尊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规范高职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使用行为,增强他们的现实人际交往能力,降低网络欺凌的发生率,改善其社交焦虑来提升高职学生的自尊水平。
- 张蕾蕾张志华
- 关键词:社交焦虑自尊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