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彦

作品数:13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血液
  • 6篇脓毒
  • 6篇细胞
  • 5篇休克
  • 5篇脓毒性
  • 5篇脓毒性休克
  • 4篇血液净化
  • 4篇预后
  • 4篇细胞因子
  • 3篇血清
  • 3篇血液滤过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腺肿瘤
  • 3篇患者血清
  • 2篇血清细胞

机构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肿瘤研...

作者

  • 13篇张彦
  • 9篇熊建琼
  • 8篇张雷
  • 8篇张永辉
  • 6篇王涛
  • 5篇何盛琴
  • 5篇陈琨
  • 4篇屈纪富
  • 3篇姜军
  • 3篇张毅
  • 2篇王明浩
  • 2篇郑晓东
  • 1篇张家平
  • 1篇罗高兴
  • 1篇杨新华
  • 1篇周昕
  • 1篇胡保全
  • 1篇张帆
  • 1篇杨晓宁
  • 1篇范林军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 1篇2010年第...
  • 1篇国际休克·脓...
  • 1篇2012军队...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phk1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抑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脂质体2000将化学合成的靶向Sphk1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入人乳腺癌MCF-7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染效率,荧光定量RT-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Sphk1 siRNA转染效率达89%。转染siRNA后,MCF-7细胞的Sph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以siRNA-2效果最为显著(P<0.01)。转染Sphk1 siRNA-2后,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比例增加,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Sphk1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同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Sphk1基因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乳腺癌治疗靶标。
张彦郑晓东唐鹏张毅姜军
关键词:乳腺肿瘤RNA干扰SIRNA
血液净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探讨血液净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6例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II评分)≥15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熊建琼何盛琴张雷王涛张永辉张彦陈琨
Wilms瘤基因1低表达和过表达乳腺癌细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和RNA激活(RNAa)技术,分别构建小干扰RNA(siRNA)和双链RNA(dsRNA),建立Wilms瘤基因1(WT1)低表达和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模型。方法以国外学者提供的3条序列(siRNA-516、siRNA-803、siRNA-1029)构建WT1 siRNA干扰表达WT1,以研究已证实可上调WT1表达的序列(dsRNA-319)构建dsRNA过表达WT1,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分别将siRNA和dsRNA转入MDA-MB-321和MCF-7细胞。WT1有效siRNA筛选实验分为6组:WT1siRNA-516、WT1 siRNA-803、WT1 siRNA-1029、阴性对照、脂质体组和空白细胞组;观察转染效率的时间点为转染后24、48、72 h。WT1 dsRNA的筛选实验分为3组:WT1 dsRNA-319、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细胞组;观察转染效率的时间点为转染后48、72、96 h。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筛选作用效果最明显的siRNA和dsRNA。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WT1siRNA-516、WT1 siRNA-803和WT1 siRNA-1029共3个siRNA,并转染到MDA-MB-231细胞中,转染效率达90%以上。上述3个WT1 siRNA均能够抑制W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转染后48 h WT1 siRNA-1029的效果最为显著[WT1 siRNA-1029组WT1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细胞组相比显著降低(0.49±0.02比1.00±0.08,P=0.00),其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成功将WT1 dsRNA-319转染到MCF-7细胞中,转染效率达90%以上。50μmol/L的WT1 dsRNA-319转染后96 h,MCF-7细胞的WT1过表达最为显著[WT1 dsRNA-319组的WT1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细胞组相比显著升高(319.06±14.84比1.00±0.07,P=0.00),其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结论成功建立低表达WT1的MDA-MB-231细胞和过表达WT1的MCF-7细胞模型,为后续进一步研究WT1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行为奠定了基础。
齐晓伟杨新华张毅范林军张帆陈莉唐振宁张彦杨晓宁宗贝歌胡保全王明浩姜军
关键词:RNA干扰乳腺肿瘤
瑞芬太尼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疼痛的评估选择面部表情评分(FPS),镇静的评估选择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RASS),必要时加用丙泊酚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FPS、RASS和生命体征,观察两组的平均起效时间,达到镇痛镇静目标时间,加用丙泊酚的病例数及用量,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瑞芬太尼在应用5min后FPS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芬太尼则应用10min后FPS评分明显降低;瑞芬太尼达到镇痛目标时间(5.00±1.37)min,芬太尼达到镇痛目标时间(30.00±4.50)min;瑞芬太尼组仅28.9%的患者需合并使用丙泊酚,而芬太尼组则为64.4%(P<0.01);瑞芬太尼组使用丙泊酚用量较芬太尼组低;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芬太尼组相比,瑞芬太尼组机械通气时间(P<0.05)、ICU住院时间(P<0.05)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结论瑞芬太尼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时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合并镇静药物用量少,可缩短机械通气与ICU住院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张永辉熊建琼张雷王涛张彦张耀榕王露陈俞余
关键词:镇痛瑞芬太尼机械通气
老年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老年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8、IL-35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57例老年脓毒血症患者,纳入实验组,并选取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IL-18、IL-35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按照患者病变进展情况,分别于其病情进展至脓毒血症期、严重脓毒血症期、脓毒血症休克期时采血,再次检查其血清IL-18、IL-35水平,并按照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IL-18、IL-35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实验组IL-18、CD_8^+水平分别为(103.89±19.57)μg/L、(23.87±6.02)﹪,显著高于对照组(t_1=9.376,t_2=3.509,P均<0.01),其IL-35、CD_4^+、CD_4^+/CD_8^+水平分别为(157.59±46.42)μg/L、(26.27±4.86)﹪、(1.23±0.15),显著低于对照组(t_1=10.442,t_2=5.347,t_3=3.226,P均<0.05);随着患者病变程度进展,其IL-18、CD_8^+水平显著升高,IL-35、CD_4^+、CD_4^+/CD_8^+水平显著下降;存活组患者IL-18、CD_8^+水平分别为(87.81±20.36)μg/L、(22.09±5.41)﹪,显著低于死亡组(t_1=9.950,t_2=3.998,P均<0.05),其IL-35、CD_4^+、CD_4^+/CD_8^+水平分别为(170.58±34.71)μg/L、(27.31±6.25)﹪、(1.24±0.27),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1=8.423,t_2=4.512,t_3=5.368,P均<0.05)。结论老年脓毒血症患者IL-18、CD_8^+表达水平上升,IL-35、CD_4^+、CD_4^+/CD_8^+表达水平下降,随其病情加重与预后变差,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联合检测血清IL-18、IL-35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望早期指导预后判断。
张雷熊建琼张彦张永辉
关键词:脓毒症白细胞介素类淋巴细胞亚群
双辅助皮瓣一次性封闭髂腹部供瓣区继发大面积缺损
目的 观察对侧腹股沟皮瓣联合局部皮瓣(双辅助皮瓣)一次性封闭髂腹部皮瓣供瓣区继发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 方法 选择11例手和前臂严重热压伤或电击伤患者,在行髂腹部皮瓣转移修复后,采用双辅助皮瓣封闭供瓣区继发...
张家平毕所峰周昕王华红李云飞邓凡张彦罗高兴彭毅志
血液净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探讨血液净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6例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15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组、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组(HP+CVVH),每组12例,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CVVH治疗、常规治疗+HP+CVVH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后不同时相点血清TNF-α、IL-6、IL-10、HMGB-1浓度,并比较各组1~7 d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epsis 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及28 d存活率的差别。结果对照组及CVVH组TNF-α、IL-6、HMGB-1、IL-10在第1、3天各时相点浓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组中HP治疗2 h后的TNF-α、HMGB-1、IL-10均有明显下降,IL-6也有一定下降,其他时相点浓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VVH组从第4天起SOFA评分即明显降低(P<0.05),HP+CVVH组第2天起SOFA评分即明显降低(P<0.05);28 d存活率提高(对照组、CVVH组、HP+CVVH组分别为41.67%、58.33%、66.67%),且以HP+CVVH组更明显,但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VVH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TNF-α、IL-6、HMGB-1、IL-10的水平无明显影响,HP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HMGB-1、IL-10浓度;CVVH及HP+CVVH治疗均能促进脓毒性休克患者器官功能恢复,且以HP+CVVH治疗效果更佳。
何盛琴熊建琼屈纪富张雷王涛张永辉张彦陈琨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脓毒性休克细胞因子预后
血液净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探讨血液净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36例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15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
何盛琴熊建琼屈纪富张雷王涛张永辉张彦陈琨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血液净化血清细胞因子预后评估
文献传递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HP联合CVVH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将我科2009年9月~2010年8月收的APACHEII评分≥15分的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CVVH组(V组)、HP+CVVH组(H组),每组各12例,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CVVH治疗、常规治疗+HP+CVVH治疗,比较各组28d存活率、SOFA评分、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肺部氧合及其它器官功能的变化。结果C组、V组、H组28d存活率分别为41.67%、58.33%、66.67%,有所提高,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V组从第4d起SOFA评分即明显降低(P<0.05),H组第2d起SOFA评分即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V组从第4d起氧合指数即明显升高(P<0.05),H组第2d起氧合指数即明显升高(P<0.05),且在第2d、3d,H组较V组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V组及H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增快的心率、血白细胞、高体温明显下降、酸中毒明显纠正(P<0.05);血糖、血乳酸、血肌肝、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均明显降低(P<0.05);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VVH及HP+CVVH治疗均能促进脓毒性休克患者器官功能恢复,且以HP+CVVH治疗效果更佳。HP+CVVH治疗对患者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小。
何盛琴熊建琼屈纪富张雷王涛张永辉张彦陈琨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脓毒性休克
老年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08-01—2013-08收治入院的17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6例患者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32例,感染率18.2%。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吸烟史、糖尿病、心脏疾病、鼻饲、吞咽障碍、意识障碍、完全卧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且较复杂。
张彦熊建琼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下呼吸道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