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
- 作品数:60 被引量:27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和非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相对于非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有较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弓上分支动脉重建介入治疗方式有多种,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疗效亦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就不同介入治疗方式进行综述分析,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和总结不同介入治疗方式对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优、劣势和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手术决策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 肖玉林吴忠隐张弘
- 关键词:疗效
- 莪术醇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AIF、Endo G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观察莪术醇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AIF)和核酸内切酶G(Endo G)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IF、Endo G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Caspase-3抑制剂ZVAD-FMK进一步确定AIF和Endo G在莪术醇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 ]莪术醇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莪术醇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AIF、Endo G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同时给予莪术醇和ZVAD-FMK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AIF、Endo G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但与莪术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莪术醇可上调AIF、Endo G表达,通过非Caspase依赖通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
- 张弘张连荣姜海军高建国杜建青杨植
- 关键词:莪术醇细胞凋亡凋亡诱导因子核酸内切酶G
- 莪术醇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莪术醇对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分别加入12.5、25、50、100mg/L莪术醇培养液,对照组加入10ml/L无水乙醇培养液,分别孵育24h和48h,采用M_rr法分析增殖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莪术醇处理BGC823细胞48h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分布;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100mg/L莪术醇孵育BGC823细胞48h后,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3、Bcl-2、Bax和Survivin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莪术醇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并且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不同浓度莪术醇处理BGC823细胞,均使处于G。/G,期的细胞显著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随莪术醇浓度增加而升高(P〈0.05);Caspase-3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100mg/L莪术醇孵育BGC823细胞48h后,Caspase-3、Bax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Survivin、Bcl-2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莪术醇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阻滞细胞周期于G。/G.期,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与增强Caspase-3的活性,上调Caspase-3、Bax表达,下调Survivin、Bcl-2表达及降低Bcl-2/Bax比值有关。
- 张弘张连荣姜海军高建国杜建青杨植
-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联合激光闭合术治疗严重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分析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联合激光闭合术在严重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严重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7)。研究组采取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联合激光闭合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结合交通支静脉结扎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切口美观度、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凝血系统指标水平、手术应激指标水平、下肢静脉病变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切口美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 d、3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3 d的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研究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VV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联合激光闭合术治疗严重大隐静脉曲张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恢复快等优势,可避免机体过度应激及凝血紊乱,且术后不易复发,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费用略高。
- 汪立张弘杜建青吴忠隐张青云
- 关键词:激光闭合术手术应激
- 自体浓缩骨髓移植促进腱骨愈合被引量:4
- 2013年
-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进行重建应用较多,腱-骨愈合的时间较长,限制了患者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的功能活动。目的:用浓缩自体骨髓植于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界面,观察其界面愈合情况。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膝关节半腱肌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随机选取一侧膝关节作为实验组,胫骨侧腱骨界面植入自体浓缩骨髓,对侧不植入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显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2周对照组移植肌腱与骨隧道的界面由肉芽组织填充,连接组织松散,有成骨活动;实验组移植肌腱与骨隧道界面肉芽组织连接亦不紧密,骨隧道侧成骨活动较活跃。前交叉韧带重建后12周对照组腱骨结合部组织界面变模糊,可见胶原纤维-纤维软骨-钙化的软骨组织-骨组织的移行带改变;实验组显示明显的胶原纤维-纤维软骨-钙化的软骨组织-骨组织的移行带改变,潮线清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4,8,12周,实验组最大抗拉脱强度数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体浓缩骨髓可以增强腱骨界面的抗拉伸强度,有利于腱-骨界的组织愈合。
- 张义龙李宁宋有鑫方亚群张弘张金燕
- 关键词:骨组织构建自体骨髓交叉韧带腱-骨愈合
- 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联关系。方法 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18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n=74)和非DVT组(n=44),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部分临床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非DVT组与DVT组患者吸烟、接受抗凝治疗、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GCS评分、FIB、APTT、PLT、接受抗凝治疗等5项指标联合应用对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均有较佳的诊断评估价值(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ROC-AUC)(0.95CI)为:0.891(0.800~0.956)。结论入院时GCS评分、FIB、APTT、PLT、接受抗凝治疗与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密切关联,5指标对于患者DVT发生也有较佳的诊断价值,提示凝血功能异常与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
- 李荣华杨植武慧娟王树艳张弘尹晶
- 关键词:重症肺炎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
- RI与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股腘深静脉反流患者VC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探讨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深静脉反流指数(RI)与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股腘深静脉反流患者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的关联性。选取150例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股腘深静脉反流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60例同期未合并股腘深静脉反流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反流时间、反流速度及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反流时间、反流速度及RI诊断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股腘深静脉反流的AUC分别为0.820、0.749、0.832,联合诊断的AUC为0.875;反流时间、反流速度及RI仍与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股腘深静脉反流显著相关(P<0.05);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股腘深静脉反流患者RI、VCSS评分与静脉反流程度呈正相关(r=0.912、0.806,P<0.05);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股腘深静脉反流患者RI与VCSS评分呈正相关(r=0.738,P<0.05)。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深静脉RI与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股腘深静脉反流患者VCSS评分呈正相关,可辅助临床评估患者病情,且反流时间、反流速度及RI在诊断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股腘深静脉反流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杜建青汪立吴忠隐李荣华张弘
-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超声
- 大隐静脉曲张应用EVLA与NMIS两种术式治疗的疗效观察及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应用EVLA与NMIS两种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因大隐静脉曲张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序列发生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EVLA组与NMIS组,其中EVLA组对象均采用腔内激光消融治疗;NMIS组对象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治疗。对比两组在经不同手术治疗后疗效、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显著差异(P>0.05),NMIS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高于EVLA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EVLA组(P<0.05);两组VCSS与CIVIQ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经治疗VCSS与CIVIQ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NMIS组与EVLA组均存在麻木、血肿、瘀斑等并发症,感染为NMIS组单独存在,且NMIS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EVLA组(P<0.05)。结论:EVLA与NMIS两种术式在针对大隐静脉曲张临床治疗时均具有各自的优势,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最终目的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 杜建青赵博姜海军陈磊张弘刘彦春杨植尹晶
-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并发症
- 腹主动脉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抵抗素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抵抗素(RETN)-420C﹥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155例AAA患者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年龄、性别配对条件同期纳入310例门诊筛查的非AAA为对照组,分析AAA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RETN-420C﹥G的相关性。结果吸烟、高血压、症状型外周动脉疾病(PAD)、血脂异常均是发生AAA高危险因素(P﹤0.05)。AAA组患者的RETN-420C﹥G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AAA组的G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小A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可增加小AAA发展为大AAA的风险(P﹤0.05),且校正吸烟、饮酒、腰臀比(WHR)、高血压、PA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卒中、血脂异常因素后GG基因型仍可增加小AAA发展为大AAA的风险(P﹤0.05);RETN–420C﹥G隐性模型结果显示,与CG/CC基因型相比,GG可增加AAA发展为大AAA的风险(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受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因素影响,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RETN-420C﹥G无明显相关性,但腹主动脉瘤的进展与RETN-420C﹥G有明显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吴忠隐赵艳军刘双庆张弘卫任熊江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抵抗素基因多态性
- 下肢静脉曲张溃疡创面病原菌感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tch基因表达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溃疡创面病原菌感染及耐药性变迁并分析感染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412例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分为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组(A组)和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原检出分布及耐药状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生物素法(SP)法分别检测VEGF和Notch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A组和B组患者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0.093、0.652,P>0.05)。B组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及头孢唑林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100.00%比70.59%、66.67%比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6、13.438,P<0.05)。B组患者表皮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及头孢唑林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69.23%比36.36%、84.62%比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4、9.533,P<0.05)。B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吡肟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93.10%比64.00%、82.76%比56.00%、58.62%比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8、10.632、9.125,P<0.05)。B组患者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84.85%比57.14%、75.76%比42.86%、48.48%比19.05%、36.36%比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9、9.127、7.235、11.763,P<0.05)。感染患者VEGF和Notch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VEGF和Notch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0.09比0.25±0.05、0.58±0.08比0.19±0.04,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88.07%比76.38%、80.00%比6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15.652、12.456、7.864、9.142,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溃疡创面
- 杜建青张弘吴忠隐李荣华汪立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病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