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立
- 作品数:51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日本奈良、平安前期的地藏信仰浅析
- 2023年
- 自中国传入日本的地藏信仰,经历了从贵族到庶民、从中央大寺院到地方寺院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广泛传播后,逐渐融入民众日常生活,一直影响至今。地藏信仰是中日两国间构建新时代文化认同的资源之一。通过考察日本早期相关地藏经疏及地藏造像的流布情况,从地藏信仰的传播主体、受众情况及社会功能等方面总结日本奈良、平安前期的地藏信仰特点,不仅有助于准确了解日本早期地藏信仰的情况,而且也有助于增进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与国民感情,有效促进中日两国间建构新时代的文化认同,维护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 刘翠张建立
- 关键词:地藏信仰造像
- 日中喫茶法の比較
- <正>‘子夏曰、小道 雖 必 観 者’(‘論語·子張’) 、世中学問、多‘小道’大学問志向者見向、例、中国俗言‘朝起七件事、柴米油塩酱醋茶’類、、中学問、思簡単 、
- 张建立
- “侘茶乐境”刍议被引量:1
- 2017年
- "侘"不仅是日本茶文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亦是日本美意识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源自中国表达负面情绪的"侘"字,在被"和化"的过程中发生了积极意义的转换。自16世纪起,如"侘茶"一词所示,抹茶文化成了"侘"理念的重要载体,而"侘"亦成了抹茶文化精神理念的代名词。从"侘茶乐境"所推崇的时空观、茶器观、茶人论等来看,"侘茶",可谓既是被宗教化的世俗生活,同时亦是被世俗生活化的宗教。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侘茶",既是日本人追求快乐的形式之一,亦是日本型摆脱焦虑的方式之一。
- 张建立
- 日本文化中对“侘”理念的认同及演变被引量:2
- 2022年
- 汉字既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也是中日两国间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工具。在汉语中,“侘傺”作为一个复合词使用,初见于《楚辞》,本意为“怅然住立”。“侘傺”传到日本后,在古文书中保留了汉语本意及复合词形态,但在《万叶集》《古今和歌集》等文献中却被拆分缩减为一个“侘”字来使用,并逐渐被赋予了积极含义。自16世纪以来至今,“侘”一直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美意识、人生价值观、尤其是作为日本茶道精神理念而广为人知。
- 张建立
- 关键词:日本文化汉字
- 安倍对历史问题态度有变?——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一种文化解读
- 2014年
- 日本首相安倍自“梅开二度”以来,连同其政治拥趸,不仅在历史问题上肆言无忌,而且将其右倾话语渗透到NHK等主流媒体。以《永远的零》为代表的右倾文学充斥日本文坛;初井胜人等NHK高管们关于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问题的错误言论,虽招致国内外的批判,但右派政治家们依旧没有放弃为历史翻案的努力;日本高官在国会上作证称,作为“河野谈话”基础的慰安妇证言未经验证真伪;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将在政府内部成立专门小组,对“河野谈话”的拟定经过展开调查。
- 张建立
- 关键词:政治右倾化日本首相历史问题文化解读安倍
- 中日民众是这样看待历史问题的
- 2015年
- 一般而言,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如关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定性问题、日本对其侵略罪行的反省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如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等)。历史问题时隐时现,严重干扰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 张建立
- 关键词:历史问题历史认识问题领土争端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侵略战争侵略罪行
- 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现状与课题被引量:6
- 2011年
- 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截至20世纪末虽滞后于世界同领域的研究水平,但在介绍国外研究成果、提供理解日本人的素材方面确也做出了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虽依旧缺乏富有创意的研究论著,但在探讨如何在中国语境下开创日本国民性研究新范式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民性研究是一种集基础性与对策应用性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今后若能进一步加强中日韩三国国民性比较研究,将会在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方面,发挥国民性研究应有的学术优势。
- 张建立
- 关键词:中国语境
- 大江健三郎:一意孤行为边缘者寻找希望的文学巨匠
- 2023年
- 2023年3月3日,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安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8岁。在日本文化研究者看来,大江健三郎是一位毕生一意孤行为边缘者寻找希望的文学巨匠。他经常称自己是立足“周缘”看世界的人。这里的日语“周缘”,中文表达习惯翻译成“边缘”。
- 张建立
- 关键词:文学巨匠诺贝尔文学奖一意孤行
- 试析日本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的特点与成效被引量:4
- 2016年
-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亚洲国家造成重大伤害的战败国,其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对内提振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对外提升国家的正面形象,消除因历史问题造成的负面形象。日本在发掘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理念方面,强调固本开源,注重发掘独特性文化资源;在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的举措上,注重与时俱进地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及制度保障;在文化资源的权力转化方式上,注意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采取以软性吸引方式,影响和改变其他行为体的观念和言行。从各类统计数据来看,日本通过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对内对外都收到了成效。我们在借鉴其经验的同时,还应对其借助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曲解侵略历史的倾向提高警惕。
- 张建立
- 战后日本国家自我认知的轨迹及成因被引量:5
- 2015年
- 战后70年间日本历届首相的施政方针演说,可视为二战战败国日本追求国际社会承认的历史记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同时具有三种社会身份,比较其重要性依次为角色身份、个体身份与类属身份。这三种社会身份既是国际社会中国家间彼此承认的主要内容,也是国家自我认知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战后70年日本国家自我认知轨迹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日本人第一看重的是国家的类属身份,其次才是角色身份和个体身份。这一日本国家自我认知特点,与日本人自我认知文化机理特别是其中强调序列意识的特点相一致。
- 张建立
- 关键词:身份